分享感动,纪录生活,大家好,我是慢游中华,走遍山东所有的山,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济清长清的马山。
济南.马山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东依泰山,西濒黄河,南望曲阜,北靠济南,"齐国咽喉"之地。山上林木丰茂,山势陡峭,被誉为“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马山主峰海拔512.3米,与驰名中外的泰山、景色秀丽的五峰山并称"三姐妹"。俗称:神奇马山。
夜宿马山
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减肥,从去年的180多斤到现在的150斤,不得不说身材和饮食有莫大的关系。出门前提前准备了西红杮黄瓜和茄子,但是还是忍不住到了马上镇买了一只烧鸡,随后一路向西,直接开进马上森公园的第1停车场。停车场边上是一个庙宇,不知是因为疫情还是其它的原因所有房屋的房门紧锁,看香炉里还有未曾燃烧完的香火,这里应该是最近常有人来访。一直到了第二天,除了马山镇的森林防火宣传车和几个摩友在我车旁边短暂逗留之外,没有任何人来过这里。
马山第二天
从到马山山顶的那天晚上开始,就一直想我得早点睡,早点睡,明天好有精力爬山啊,因为要拍视频,再就是对自己爬山的速度不太自信,所以笨鸟先飞,想准备的充足一些。但那天晚上恰恰喝了一袋菊花茶,想着是败火呢,结果剪了一夜的视频,到了凌晨5点才睡着,更可气的是早上六七点就有两个大叔骑摩托车在停车场聊天,聊天的位置还正好在我车后那,哎,聊了1个多小时他们走了,我索性也睡不着了。所以这次爬山注定是个艰苦的旅程。
圣母影壁堂
疫情当下,工作停滞不前。对于懒散的人生,没有具体规化所以忙里偷闲出来爬山。早就听闻泰山,五峰山和马山这三座姐妹花的圣母之称,特来瞻仰。在马山停车场往北沿台阶抬级而上,十几分钟便可以到达建于唐代的圣母影壁堂,为了方便不能上山的老人朝拜,里面供奉了马山圣母像。尽管简陋,但是香火很旺。附近村里的老人因为年纪大行动不便,所以来此祭拜。影壁堂坐北朝南,正对山顶的奶奶庙,门前平台有几通石碑记载了此堂的历史和渊源,台阶下面有两通石碑记载了布施建堂的好心人的姓名。做为一个爬山的转折处,在此歇息是个绝佳的选择。尽管此处海拔不太高,在炎炎夏日还是能吹来凉风,消解酷暑。因山上缺乏淡水,于是在影壁堂的门前有一个巨大的水池,通过抽水泵将山下补给的淡水通过此处周转,用黄色的百米水管直达山上,由此可见山上人的生活不易,更能联想到古代在山上修行的道人艰苦的生活,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动摇前前后后的马山人代代建,代代守,通过文物部门和林业局的帮助下,一个无名的野山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名山。
烧饼石
济南.马山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直接导航马山镇停车场即可到达。山上林木丰茂,山势陡峭,被誉为“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马山主峰海拔512米,传说泰山奶奶、马山奶奶和五峰山奶奶是东岳大帝的三个女儿,三姐妹无大小之分,便约定每人造一座大山,谁的山造得长得高,谁就是姐姐,于是在齐鲁大地的东岳山脉上出现了三座大山,分别是驰名中外的泰山圣母、景色秀丽的五峰山和悬崖陡峭的马山。每座山上均供有圣母,即碧霞元君,三山并称"三姐妹"。在古代,圣母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以慈悲为怀求苦救难,法术高深,护国佑民,有求必应,深得中华炎黄子孙的敬仰和爱戴。
在通往山顶的山坡林间,遍布一种宛如烙熟的饶饼样的石头,扁圆形,深褐色,面光滑,文脉十分丰富,颇有收藏和观赏价值。民间传说,古代有个大将奉命东征,来到马山脚下,被敌军人围困,兵将已又渴又饿,精疲力尽。无计可施之际,将军抽出宝剑就要自*。这时有个挎篮子、提瓦罐的老嬷嬷从山上下来说:“将军不能寻短见啊,你还要为国家做大事呢。俺给大伙送点儿干粮、饭汤充充饥吧!”老嬷嬷分开了烧饼,一人一个,一匹马两个。只见她从篮子里一个劲儿往外拿,里边的烧饼并不见少,饭汤即喝即有。将军正想致 谢,老嬷嬷已不见踪影。只见山坡到处是烧饼,拿起来再吃,都变成烧饼样的石头了,放瓦罐的地方有一洼水,成为后来的“饭汤泉”。兵将们吃饱喝足,个个来了精神,像猛虎一样冲*出来,敌人四下逃窜。仗打完了,将军到山顶奶奶庙休息,抬头一看奶奶塑像,与送烧饼的老嬷嬷一模一样。将军回朝后禀报皇上,皇上诏刻封马山圣母为丰施侯,为她修庙塑像。今山顶石碑尚有记载。
山门
马山“丰施候庙”、“五泉十洞”、“四十八景”引来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早于秦长城490余年的齐长城环绕在马山群山之上,长达30多公里,是在齐长城过镇里程最长的一段。山上的药材资源独特,马山栝蒌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地道原产名贵中草药,野生灵芝、山参、何首乌、金银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及马山悬崖峭壁之上。
马山古为道教圣地,也是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有"马山之胜在山顶"之说。马山西北有两个山门,东西开。这两个山门,是由山的左面双泉镇和山的右面马山镇,两条登马山的必经之路。两个山门,孤悬天半,十分险绝。风萧萧,抚琴而震,居高至寒却不胜寒。站在马山山脊凭高四望,见泰岱、灵岩、五峰诸山对峙于数十里之外。看山下,群峰错落,气象万千。清代济南本县诗人庸敬子游览马山之后,对马山风光赞叹不已,写诗赞道:"满路飞花满岭松,岩高削出玉芙蓉。鸟声清亮泉声雅,人立马山第一峰。"进了山门,便到达山顶。山顶青石上凿有两个水池,小的能盛水数十斗,大的能盛数百斗,系道士"凿岩蓄雨水以备饮者"。总计山顶地势宽不满17米,长不足500米。
山顶
压树石
从圣母影壁堂转弯往上便是马山方向上山顶的路,其间蜿蜒曲折,时而陡时而缓,对于一个150多斤的我来说,爬山的确是锻炼的好选择。上山的路有将近2000多年台阶,每个台阶都是用花岗岩和就地取材的石头掺杂水泥垒砌而成,水泥这种现代化的产物和古老的山峦融为一体,是科技与历史的碰撞,是美的升华和文化的延续。有了这些造山的台阶,人们不需要再破坏树木走野路,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登山风险。每段美好的历史都需要有人来继承,每个绝佳的风景都需要有人来维护,这就是本地马山人的无穷魅力。马山的台阶两侧古树里被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在爬山的路上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古树里夹着大小不一的石头,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这被称为“压树石”,有着祈福许愿的作用,尤其是对求子是着灵验的效果。一般来说节假日期间这种现象尤为多,甚至一些顾客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也跟着模仿起来。本地人每年三月三上山参加庙会,各种老人和妇女迈过台阶护体,找出心仪的石头将其压在随缘的树叉中,或者用石头堆成一座小石头山,妇女祈求早生贵子,缘从天降;老人祈求后世万福,子孙满堂。许愿石,红丝带,同心锁以及各种开化类纪念品均属同类。
马山孝子建的屋子
刘丹顺孝子碑
刘丹顺,长清区双泉镇伏庄村人,十九世幻七十年代,也就是1870年前后,老人的妹妹在师范上大学,不幸因车祸身亡。祸不单行,随后老人的父亲又得了急症不幸辞世。这相继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让老人的母亲痛上加痛,整日暏物思人,以泪洗面,滴水不饮,执意要离家出走,找个清静安宁的息身之处,以解除心中的痛苦,度过晚年余生。
刘丹顺老人是个孝子最能理解母亲的思痛之心,便含泪对母亲说,你养育我身,我养你老,母亲到哪儿我陪伴母亲到哪儿,伺候到哪儿,为了母亲老人放弃卖熟食的的生意,在当时卖熟食每日收入百元以上,在村里也算是仅有的几个个体万元户了。但是为了母亲他依然放弃了买卖,放下家中的妻儿,背着母亲来到了马山顶上。而当初的马山顶上到处是残垣断壁,乱石横卧,杂草丛生,坑坑洼洼一片荒凉,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老人先在山顶的杂草中先搭起了个棚子,把母亲安置下来,此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从石窝里垒起了两间像样的小石屋,那便是现今的“无梁殿”,娘俩在此一住就是几十年。
在这山顶上相依为命的老人每天除了去山下的马尿泉背水做饭,照顾母亲外,还要开荒种地,栽树开田,捡石搬砖,修复庙宇,平整山顶每个高低不平的角落。在不断的辛勤艰苦努力下,老人的创业得到了大力支持和援助,这更加激励了老人创业的决心和动力,天天是日不出而作,日落后而不息。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严寒酷暑,多少年的日出日落,天天月月年年,不停的为山顶的庙宇草木看管守护,才有了今天郁郁葱葱的松柏,雄伟壮观的庙宇,让马山四处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和色彩,致使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各界游客。有慕名拜访老人的,有游览观光的,从而也引起了不少社会各界的新闻媒体的关注,其中有电视台,记者,新闻,报社记者,众多画家,作家,诗人等前来上山游览,采访老人,老人受到了世人的敬仰和赞配。
在20世纪初就有报社记者写下了《隐居深山里的孝子》一文,详情记载了老人在山顶照料母亲几十年的报恩情怀以及看庙护林的艰难创业里程。还有省市诗画协会吴洪业先生对老人的作诗,足以概括老人在山顶上对母亲的报恩孝心,对大山远大的胸怀的真实写照:“隐士独居在马山,悬崖父母几十年;童颜进取乾坤气,银发高隆宇宙天。四世源出五斗米,半生挑饮马尿泉。人间岂有非常道,一愿长还二百年。同时老人也得到了区林业局和旅游局的高度评价,受到了世人伯尊敬和爱戴。刘丹顺老人为了母亲走进大山,为了大山的一切他奉献了大半辈子,几十年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沧桑的印记,布满了岁月的皱纹,银发素裹,胡顺漂白。古铜的肤色,压弯的脊梁。如今老人已经是80多岁高龄,然而老人对母亲的孝心和对大山的执着,却深深的感动了世人。现今,老人的长子刘洪平踏着父亲的足迹,放弃了其儿子孙,家中事务,上山伺候孝养老人,这是最好的传承。老人的长子刘洪平对世人说:百事孝为先,对老人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可见及他的长子孝心是多么的值得世人去学习。他们给世人做出了榜样,成为了世人楷模,让世人尊敬赞扬传承。
祝老人健康长寿,愿老人孝心永存。
*标语
*标语:马山四周悬崖百丈,古树参天,森林茂密,景色秀丽,有建于春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古建筑,但大都已经翻新,留存最多的见证便是庙宇里的古石碑。虽然有些已经断裂,但是石碑上落款的大清和民国还是彰显了它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马山西侧弯处,通明洞北旧有马泉院,也叫马湾庙,曾是道士聚居的地方。抗日战争初期,长清县抗日游击队成立并驻扎于此,在这里得到了壮大,因此马山又是大峰山抗日游击队诞生地之一。马山不但是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也是值得人们怀念的革命纪念地。2.巨幅植物标语:由百万株柏树栽植而成的“*万岁”巨幅植物标语位于马山东侧35°至60°开阔的斜坡上,平均每字长235.2米,宽142.6米,南北总长764.8米,总占地面积达184584.9平方米(折合276.9亩)。近观苍松翠柏,青山掩映;远望字体苍劲,气势恢宏。该植物标语于1959年3月栽植。当时,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怀着对共产党的崇敬和爱戴,由时任公社副*张广林、齐秉祥同志组织抽调周庙小学的美术教师张毅、石凤仙、杨兆庚、王玉香四位同志策划设计,在张毅老师的带领下,运用米尺、绳子等较原始的工具丈量,写出字的范围,先后用石灰、秫秸做标记,几易方案,最后用几千张白纸按笔划用石头压住,铺设在山坡上,人在3公里以外观察、调整,然而划线定穴,完成了栽植设计。2001年5月中旬,马山镇正式向世界基尼斯大全上海总部提出早中请,经上海总部审核批准后于8月中旬正式命名为“植物标语中国之最”,并在山下建立碑亭以示纪念。
极顶
丰施侯殿
南天门
王母殿
圣母殿
财神殿
钟楼
*纪念殿
山神殿
清代末,山顶自北向南尚有灵官庙、丰施侯庙、天王殿、钟楼、后土殿、碧霞元君殿等,不知始建于何年。现在山上建筑已成颓垣断壁,旧迹已不可寻,但风景依然优美多姿。
浏览路线:马山停车场-左山门-烧饼石-圣母影壁堂-压树石-山门-王灵官-南天门-钟楼-王母殿-碧霞行宫-老君殿-马山山顶-悬崖峭壁
(本次旅行的视屏在本人头条号,点开头像即可观看。做饭用的电磁炉,没有明火,不摆桌拉凳。随车携带垃圾桶,睡床车,疫情不与人接触,无人交流,车上自备水电粮油可以一周不用补给。在自驾期间无任何不文明旅游现象,闲着的键盘侠们请绕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