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口之下绝无活口,近战之王霰弹枪

枪口之下绝无活口,近战之王霰弹枪

首页冒险解谜少女前线M37更新时间:2024-08-01

"如何打中一只飞翔的野鸭?如何在1分钟内清空一条满是德国兵的堑壕?"

对于上述问题,17世纪英国贵族、一战美国士兵、给出的答案也许是一致的:用霰弹枪就行了。对这种武器我们并不陌生:它起源于猎枪,而猎枪则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活动——狩猎。几乎在火器诞生之后,人们便开始解决一个朝思暮想的问题,该如何用它击中一个高速移动的目标,比如野鸭和麻雀等?

这个问题当年让人如此难以忘怀,其根源也许在于,它象征到了人类力量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但令人失望的是,与传统的弓箭相比,火器最初的表现其实非常拙劣。它们的装填需要好几分钟,弹道飘忽不定,在点火和发射时,巨大的响声很可能惊动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挫伤猎手们的自尊心,造枪匠们只能增加弹丸的数量,同时牺牲子弹的射程。

起源

由此,诞生了霰弹枪的雏形,一般认为,史上第一把霰弹枪可能出现在16-17世纪。在1671年出版的、一部名叫《绅士的消遣》的书中、提到了一种"枪管长有五英尺半或六英尺的火枪",它可以同时发射多发铅弹。而在更早些时候的1590年代,一名叫格尔瓦瑟·马克哈姆的作者也提到过,一名贵族带着枪去参加名叫"birding"的运动。

但讽刺的是,这些绅士们其实很难满载而归,因为"birding"除了"打鸟",也可以翻译为"观鸟",这反映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当年造枪匠们能做到的,仅仅是让子弹飞出枪管,至于它们朝哪里飞,则完全不属于他们负责的范畴。毫不客气地说,从射速、威力和做工等方面看,前面提到的"霰弹枪"与如今"霰弹枪"的区别,基本相当于人类第一台电脑之于iPad——期间真正的技术突破直到18世纪后半期才开始发生。

"大马士革枪管"实际是用铁条加热后进行弯曲,然后焊接而成,采用这种工艺的霰弹枪在18-19世纪非常普遍

1770年,大马士革枪管诞生了,它用铁条焊接而成,坚固又美观;1790年,欧洲的武器工匠们发明了双管燧发枪。进入19世纪后半期,相关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首先是撞击式枪机替代了燧石,接着是自带雷管的定装式弹药,同时,枪支结构领域也经历了一场革命,如今,我们在游戏中看到的三种主要霰弹枪——杠杆式、泵动式和半自动霰弹枪——便诞生于此时。而它们的出现又与一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有关。他就是约翰·摩西·布朗宁。如果要形容他在霰弹枪发展中的地位,那么他确实可以与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的先知摩西相提并论。

布朗宁像,除了各种霰弹枪,他还是BAR自动步枪的发明者

布朗宁的第一个杰作是温彻斯特M1887——是史上第一种成功的杠杆式霰弹枪,它是电影《终结者》中施瓦辛格的武器之一。同样,布朗宁也一直关注泵动式霰弹枪,正如电影和游戏中展现的那样,这种武器只要向后拉动护手,就可以完成一次装填。然而,颇有戏剧性的是,在注册专利时,其设计却被工程师斯宾塞和罗珀抢先了,但他们推出的武器过于笨重,这让布朗宁又重新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终结者2》中施瓦辛格使用的武器之一,就是一把M1887霰弹枪

针对斯宾塞霰弹枪的种种问题,布朗宁先后推出了温彻斯特M1893和M1897,它们一上市就占领了整个市场。罗珀和斯宾塞恼羞成怒,要求布朗宁支付巨额侵权赔偿金,但法官鉴于两人的专利细节模糊,最终将他们的请求驳回了。

在赢得官司的同时,布朗宁的兴趣也转向了机枪等武器,深受启发的他决定,设计一种不需要手动上弹的霰弹枪,这将大幅提高它们的*伤力和火力。随着人到中年,他也越来越关注收入问题,他不仅要求温彻斯特公司支付设计费,还要求从卖出的霰弹枪中获得一笔抽成。

温彻斯特M1897及其后续改型M1912,它们在二战期间仍广为使用

温彻斯特公司拒绝让步,布朗宁便准备把设计卖给竞争对手——雷明顿公司。然而,当1902年1月8日,布朗宁和他的兄弟马修拿着样枪等候接见时,雷明顿的总裁马塞勒斯·哈特利却因为心脏病发作突然死去。传说,听闻这一噩耗时,马修立刻对布朗宁说:"在哈特利去世后,可能没有像他这样慷慨的主顾了,我们应该去欧洲,那里有人对我们的设计感兴趣。"最终,他们和一家比利时企业完成了合作,制造了第一把成功的半自动霰弹枪。

勃朗宁的半自动霰弹枪被称为勃朗宁Auto-5,其生产从1902年持续到1998年

至此,霰弹枪从一种边缘化的武器,成长为一个枝繁叶茂大家族。霰弹枪的舞台也从猎场转向了战场,并在冲突频仍的美国找到了用武之地。虽然19世纪军事家们知道,在常规的作战距离上,200把霰弹枪的*伤力比不上50把制式步枪,但新大陆上的战争通常不是在装备精良的军队之间展开的,而是在民兵和印第安人、民兵和民兵、警长和不法之徒之间,这时,霰弹枪就凭借其巨大的近战*伤力而被各方广为使用。

"堑壕清扫器"

一般认为,在美国内战期间,霰弹枪就登上了战场,并成为美军的装备之一;而真正让这种武器扬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在那里,他们要与冷酷无情且装备精良的德国人对抗,作为第一个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并大规模使用毒气和火焰喷射器的国家,德国人经常自诩完全不害怕火枪,他们在19世纪的一首民歌中这样唱到:"枪弹只能打穿一个小洞,炮弹只能打穿一个大洞,但不是每发子弹都打得中。"——然而,1918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德国人也突然害怕了。

美国内战期间,装备制式步枪和霰弹枪的美军士兵

正是在这一年,美国军队把霰弹枪带到了欧洲,此前,这些武器的威力已经在菲律宾得到了证明。189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这个东南亚岛国,但他们也因此遭遇了摩洛人的抵抗。一般认为,这个民族是14世纪穆斯林移民的后代,在对待不速之客的态度上,摩洛人和他们的祖先一样激进。

19世纪末期,与美国人对抗的摩洛战士,他们的自*攻击曾令美国占领军叫苦不迭

其中,最狂热的摩洛战士被称为"Juramentados",这个词来自西班牙语中的"誓言",因为在闯入闹市大肆砍*之前,他们会进行宗教仪式,表明自己愿意为斩*"异教徒"而献出生命。之后,他们会服下致幻剂,并用麻绳将手臂和脚腕扎紧,以便让神经暂时屏蔽中弹后的痛觉,尽管袭击的结果往往是鱼死网破,但在宗教信仰的驱动下,他们为"圣战"献身的热情一点也没有衰减。

面对这些狂热分子,美国军人发现,其装备的柯尔特手枪对其完全无效,而步枪也只能在他们身上打出一个小洞。作为当地美军的最高指挥官,约翰·潘兴准将偶然发现了温彻斯特1897型霰弹枪(在此之前,它们很可能是官兵们私下携带的防身武器):在钢珠横飞之下,手持钢刀的摩洛人纷纷当场毙命。

潘兴将军,一战美国远征军总司令,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美军开始大量装备霰弹枪

18年后,约翰·潘兴成了美国远征军总司令,他知道前线需要火力强大的近战武器,军备部门立刻奉命同温彻斯特公司展开合作,以便对M1897型霰弹枪进行必要的改进。于是97型堑壕枪诞生了,它采用了20英寸的短枪管,并在外侧增加了一层散热套筒,从而避免了使用者因枪管过烫导致无法握持的情况;另外,其枪口处还增加了一个刺刀插座——这样,即使子弹打光,士兵们也可以用它与敌人肉搏。

如果近距离审视97型堑壕枪,多数人其实很难迷上它,因为它短小、丑陋且毫无特点,它的外观是暗色的,在阴郁的战场上显得一点也不突出。但以貌取人注定是一种浅薄的行为,当低沉但有力的枪声响彻堑壕时,人们肯定会推翻之前的观点。在法国战场上,97型堑壕枪主要发射带黄铜弹壳的12号子弹,其口径大约为18.5毫米,内部包括了8颗8.4毫米的钢珠。根据美军的记录,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在3秒钟内连射6发子弹,这也意味着,假如前方有一群德国人,那么几秒钟后,对方要么只能倒地*,要么会变成一堆血肉模糊的尸体。

一战期间,在西线作战的美军用霰弹枪抵抗德军突击队

尽管到1918年6月,美军的步兵师只装备了50把霰弹枪,但这些枪在战场上制造了毁天灭地的效果。一名美国士兵这样描述迎战德国人时的景象:

"戴着尖头钢盔的德国人涌了上来,足足有200人以上,军官拿着手枪在队伍中拼命地呼喊着,但就在他们跳进堑壕的时候,遭到了霰弹枪的密集阻击,火力所及之处腾起一片片血雾,有些德国人举起双手,拼命地喊着'同志!'——于是他们得救了,但绝大多数人被无情地打倒——我们永远记得他们撕心裂肺惨叫时的情景。"

需要指出,霰弹枪的用途不止限于防御。当士兵们手持这种武器冲入敌阵时,他们只需要向左右各开一枪,就能肃清一大片堑壕。同时,枪管短小的特点则方便了士兵们携带,并且使其可以从角落开火,正是因此,霰弹枪也被美国人称为"堑壕清扫器"。

1918年,美军士兵们在法国进行霰弹枪的射击训练

就像二战催生了"美国队长"一样,一战也不缺乏培养英雄传说的土壤,当然,这时的英雄并不神通广大,他们的武器也很有可能只是一把沾满泥土的霰弹枪。在战争末期,一则谣言在后方不胫而走:1918年9月27日,一名叫弗雷德·劳埃德的军士"冷静地从一条堑壕冲向另一条堑壕,扫清了一整座德军占领的村庄,直到因为体能透支而昏迷倒地"。虽然许多证据显示这位军士可能是个虚构人物,但毫无疑问,在当年的美国人眼中,劳埃德的形象不亚于后来的施瓦辛格,而霰弹枪制造的满地尸体则成了他成为英雄的垫脚石。

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德国人并不喜欢霰弹枪,一些德国指挥官更发出威胁说,要枪毙所有装备霰弹枪的美国人,对此,潘兴的答复简洁有力,假如德国人有这个胆量,那么,用过火焰喷射器或锯刃刺刀的德国战俘也应该去死。

想抢劫包裹?你问过霰弹枪么?

事实上,在一战期间,上述谴责始终是隔空喊话——从来没有一把霰弹枪因道德问题离开前线,不仅如此,在战争结束后,美国的霰弹枪产业反而更加兴旺发达——因为此时许多退伍军人变成了无业游民,并在生活的逼迫下选择了铤而走险——其中的佼佼者抢劫银行,平庸的抢劫信差和邮局:这时,如果能手持一把霰弹枪,无疑将提高其作案得手的概率。

手持霰弹枪保卫邮件的美军士兵

据不完全统计,在1919-1921年的美国,共有价值600万美元的包裹不翼而飞。时任美国总统的哈定决定以暴制暴,在1921年冬天,他下令抽调海军陆战队员组建"邮件护卫队"。在成立之初,海军部长艾德温·邓比曾对他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在执勤时,你们必须手持武器,并拥有遇袭后开火和射*袭击者的权力。在这场同强盗的战争中不存在妥协。举个例子,如果两名守卫邮车的海军陆战队员遭遇了一名歹徒,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该袖手旁观,两个人必须一起开火还击——换句话说……要么是安全抵达的邮件,要么是死去的海军陆战队员。"

1920年代,手持霰弹枪护卫邮政车厢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他们手持的是一战期间的M97堑壕枪,即温彻斯特M1897霰弹枪的军用版

在被专门训练的特工替代前,许多"邮件护卫队"成员都手持一把霰弹枪执行任务,这种武器不仅可以让胆大妄为者付出代价,还能给蠢蠢欲动者以心理震撼。另外,霰弹枪也影响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武器使用习惯:尤其是在局部冲突频发的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许多士兵更直接将这这种武器带到了国外。

按照一份1930年代末的武器清单,在驻北平的领事馆卫队中,就装备了"5支雷明顿M10,11支温彻斯特M97和6支温彻斯特M12型防暴枪",而1940年的武器统计显示,美军霰弹枪的总保有量达到了21187支。

太平洋

需要指出,在当时的军队中,这一情况可谓绝无仅有——因为只有美军将霰弹枪当成了一种制式武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们对霰弹枪的的需求变得更加高涨:在1941和1942年,由于枪支数量严重不足,一些后方部队只能用霰弹枪站岗和训练。另外,还有许多霰弹枪被运往了前线,并在那里大显神威:在欧洲和北非,他们主要装备于宪兵和补给站看守;而在太平洋战区,由于需要在丛林中与日军作战,它们成了海军陆战员最受欢迎的武器。

1942年10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在一份备忘录中,列举了麾下霰弹枪的数量,其中"师属特别部队150支,师属勤务部队50支,第6海军陆战团190支,第10海军陆战团50支,第18海军陆战团50支。"而另一份报告则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每把霰弹枪都配发了200发子弹。"由于战斗极为惨烈,弹药短缺的报告还是此起彼伏:比如在1945年的硫磺岛战役中,一些海军陆战队员就不得不转而使用步枪——不过,这根本无法打消士兵们对霰弹枪的热情。

1943年底或1944年初,在布甘维尔岛,在林间搜索日军的美军分队,其中左侧的士兵就装备了一把温彻斯特M97霰弹枪

在使用霰弹枪的行家中,就包括了海军陆战队第2突击营,他们也被称为"工合营",因为1942年8月17-18日的马金岛之战而名垂史册。和其它海军陆战队不同的是,第2营的装备极为精良,每个火力小组都拥有三把BAR自动步枪,三把汤普森冲锋枪和四支M1半自动步枪——这些都是当时美国最好的武器,但许多突击队员还是偏爱霰弹枪,这不只是因为铅弹横飞的景象太让人着迷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敌和保命。

后来,有人这样描述第2营用霰弹枪伏击日军时的景象:"背对太阳展开伏击是弗朗索瓦中尉喜欢的方式,因为它让敌人无法睁眼,并将金光曹长(注,日本马金岛守备队的指挥官)下属的轮廓照得分外清晰。当日本人逐渐逼近时,托马森军士昂首挺胸地来回踱步,鼓励他的下属,提醒他们需要得到命令后才能射击……现在,日本人就在20码外,突击队员们将武器握得更紧了,身体因为紧张瑟瑟发抖。托马森军士小声下达了命令:'给他们点颜色!'随后打空了所有的霰弹枪子弹。"一名叫卡普兰的海军陆战队员则回忆说:"如果你朝迎面而来的敌人当胸一枪,他身上就会出现一个直径4英寸的血洞。"

另一支因霰弹枪而闻名的部队是第7海军陆战团第1营,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期间由刘易斯·普勒少校指挥。1942年10月24-25日夜,在保卫亨德森机场的战斗中,他们用包括霰弹枪在内的各种武器挡住了日军的总攻击,在这场战斗中,海军陆战队士兵们发现,霰弹枪对夜间防御尤其管用,如果听到某个地方有风吹草动,他们只需要向大致位置开一枪即可。另外,霰弹枪还可以用来保卫机枪阵地和指挥部。因为在夜间,日军很有可能摸向上述重要目标并投掷手雷,此时,霰弹枪就成了抵御袭击的最后一道屏障。

由于霰弹枪是如此可靠,到1944年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每个团中,霰弹枪的编制数量上升到了100支,而在战场上,它们也是军官和士兵们千方百计试图获得的武器。一位老兵写道:"我研究和试验过许多武器……但论*伤范围和使用的方便程度,我确定霰弹枪才是最受欢迎的,特别是在丛林地区、士兵们需要快速反应的情况下。"

另一位叫瓦施伯恩的老兵也基本赞同他的看法:"那时,我携带的是一把.45口径手枪和一把霰弹枪,因为我知道,霰弹枪对速战速决简直是太棒了,因为你根本不用考虑如何瞄准。不过,我想说的是,虽然霰弹枪是一种伟大的武器,但它也能要你的命。你知道的——它的开火声与步枪有很大的不同,而我遇到的日本鬼子似乎都没有听说过它,把我当成了一整支美军巡逻队。"

1945年,在冲绳战役中,携带霰弹枪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员冲出掩体,对日军发起攻击

那么,在二战期间投入服役的霰弹枪中,最受欢迎的是什么?温彻斯特M97,至于那些运气稍差的官兵通常会选择温彻斯特M12。但需要指出,有人宁可使用订制的双管猎枪,因为他们相信,称手的武器才是好武器——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沃林中校,当时人们称他为"霰弹枪"沃林,其标志就是一把带雕花的双管猎枪。

"为搜集敌军调动的情报而亲自进行秘密侦察,对这位中校来说并不新鲜。"一位战地记者写道:"目击者报告说,他携带的是一把双管猎枪……当他回来时,总会打死一个日本人或几头野兽。"

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的沃林中校,他后来成为一个海军陆战团的团长,他以喜欢随身携带一支双管猎枪而闻名

战后岁月

霰弹枪在二战中的作用居功至伟,如果和当时最尖端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其威力一定会在战后突飞猛进;但武器的发展情况不只取决于当时的技术,还受到了战场环境的制约,这注定了它将在战后经历一波三折的命运。

作为二战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国际冲突,在朝鲜战场上,霰弹枪的角色几乎可以忽略,因为与太平洋岛屿相比,当地的地形更为开阔,即使能找到零星的灌木丛,也往往会在秋冬两季被作为取暖木材而砍伐殆尽。在这种开阔地形下,制式步兵武器反而能发挥射速和射程上的优势,而霰弹枪的地位就更尴尬了,它们不仅没有自动发射的能力,*伤半径也只能达到50米。

正是因此,在朝鲜战争后,霰弹枪在军队中被长期冷落。这一点也反映在当时美国的大众文化上,在当年的漫画书和电影银幕上,手持霰弹枪的大多是19世纪的西部硬汉,或是1920年代的公路劫匪,人们很难把它和军人联系起来,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个充满了核狂想和机械神话的年代,在1960年代,朴实无华的枪械几乎被完全冷落了。

在被越南战争刺激到之前,美国军队对新枪械的研究几乎漠不关心。直到在付出了数百名士兵伤亡的代价之后,尘封已久的霰弹枪才被取出了军火库,并被部队用于防身之用。与其它地域相比,越南无疑更适合部署霰弹枪。因为这里的环境和太平洋战场很像——这里只有狭窄的乡间小路,田野间覆盖着无穷无尽的热带植被。

1969年,手持温彻斯特M12霰弹枪看守越共战俘的美国宪兵

也正是这种地形,令霰弹枪的威力得到了最大化。大多数步兵部队都至少有几支霰弹枪,以装备巡逻人员、守备部队,以及需要深入敌后的特种分队,不仅如此,南越政府也获得大量战斗霰弹枪,以武装美军顾问指导下的民兵。

在当时美国及其盟友的武器库中,最主要的是温彻斯特公司的M97、M12,以及斯蒂文斯公司的M520-30霰弹枪,同时,他们也收到了一批新型号,比如伊萨卡公司生产的M37防暴枪,它们配备了一种名叫"鸭嘴"的子弹导向器,可以限制弹丸向上下扩散,并在前方形成一片横向的*伤区域,这使得其实际*伤力增加了一倍。但与之相比,雷明顿M7188等自动霰弹枪才是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武器。

安装"鸭嘴"子弹导向器的伊萨卡M37霰弹枪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它们可以被比喻为AK-47的霰弹枪版,主要装备于闻名遐迩的"海豹部队"。作为其中一位指挥官,詹姆斯·瓦特森上尉对它们总体评价很高:"在我们离开芹苴之前,从美国收到了一批新玩具……比如鲍勃·加拉格尔就得到了一把雷明顿M7188——一种可以选择射击模式的霰弹枪。当采用自动模式时,7188一秒钟内能打出8发子弹,在当时可谓非常罕见……"

美军海豹部队成员在越南使用的武器,在中央靠右即可看到一把雷明顿M7188

但作为人类第一批自动霰弹枪,这些武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比如弹药消耗量大、而且可靠性差。另一位海豹部队成员回忆说:"鲍勃·加拉格尔带着M7188进行了六次巡逻,在一次伏击中,他用M7188全速开火,效果堪称毁天灭地,但因为这枪对污垢太敏感,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宁可选择伊萨卡霰弹枪——因为它们可以在浑浊的河水中进行清洗。"

雷明顿7188霰弹枪特写,该枪实际是雷明顿1100的自动版,其理论射速可以达到至少每分钟400发,但总产量不多,因为该枪非常娇贵,而且在连续发射时难以控制

因为独特的装束、凶猛的火力,外加神出鬼没的作战风格,越南人将海豹部队称为"绿色魔鬼"。毫无疑问,这种名声背后有霰弹枪的功劳,因为在近战中,它让这些特战专家获得了一击制敌的机会,不仅如此,霰弹枪在越南的成功还刺激了其他国家,在1970年代后,各种同类产品和仿制品也相继投入现役。

苏联生产的KS-23

在其中,最著名的产品由苏联人和南非人制造,前者的代表作被称为KS-23,主要用于在国内镇压武装暴徒和监狱暴乱,苏联人在设计KS-23时充分发挥了工业上的创造力,因为枪管实际取自23毫米高射炮的不合格炮管;而南非人的代表作则是 "打击者(Striker)",这一专利后来被美国军火公司收购,尽管从没有装备过正规军队,但其标志性的旋转弹鼓总让人难以忘怀。

该枪由南非人希尔顿·沃克在1980年代中期设计,可以自动发射,载弹量是普通霰弹枪的两倍。虽然没有装备任何军队,但在民间却深受枪械爱好者的欢迎,由于威力巨大,在美国的一些州,用户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才能获得购买"打击者"的资格

另一方面,美军也在继续大量订购霰弹枪:其中,莫斯伯格公司的产品成了他们的新宠,而温彻斯特和雷明顿也继续保持着一席之地。事实上,在越战之后,美军采购的霰弹枪仍达到了数万只以上,同时,各个兵种也在根据作战需要改进战术,而霰弹枪的角色依旧举足轻重,因为至少在理论上,只要美军还穿行在中东的城市和乡村间,与神出鬼没的反美武装交战,霰弹枪就注定会有用武之地。

前美军军士长罗伯特·克莱门斯曾在一篇关于步兵战术的文章中这样概括道:"如今,霰弹枪的使用方式仍然有两类,其中之一,是将带完整枪托的霰弹枪作为主武器……但射手需要掌握一项技能,即在霰弹枪弹药耗尽时,尽快完成同M9手枪的切换……第二种方法则是在室内作战时,将霰弹枪用作M4步枪的辅助武器……上述方法也被驻阿富汗的第10山地师广为采用。"

2009年,在利用霰弹枪进行室内作战训练的美军士兵

同时,军火商们也在研究下一代产品,其中的代表就是AA12自动霰弹枪,但其中有个尴尬的事实是,尽管美军霰弹枪数量众多,但最终在战场上与敌人交火的其实屈指可数——首先,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减少了士兵们亲历枪林弹雨的机会,而在轻武器领域,由于MP5等微型冲锋枪的问世,霰弹枪在近战中的地位不似往日。

发射AA-12霰弹枪的美军士兵,其巨大的尺寸令人印象深刻

不只是武器

事实上,稍想想就可以发现,如今的霰弹枪已经不仅是一种武器,还代表了一种普遍接受的世界观:简单粗野的暴力,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那么——是什么,让武器变得如此?

美国作家迪亚兹在《最后的枪》中的评论一语中的:"这说明了一个当前社会的现实:很多年轻男子永远不会参军,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战士情结。而看到、使用甚至拥有一支武器,可以让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而霰弹枪的独特之处恰在于,它能产生惊人的瞬间*伤,而且和自动步枪、机枪等不同的是,在许多国家,持有霰弹枪是完全合法的。"

但问题在于,有"战士情结"的人似乎太多了,其数量已经到了令人发止的地步。抛开游戏和电影中的枪林弹雨不论,在现实中,它们的危害也令人触目惊心。按照几年前的统计,有近3亿支枪在美国私人手中:其中就包括了8300万支霰弹枪——平均两个成年男人就有一支,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武器可以用来追猎动物,也可以用来保家卫国,但同时它们也可以落入犯罪分子手中,用来制造恶性枪击案,甚至是推翻一个合法政权。

事实上,在霰弹枪的枪口之下,普通人的恐惧犹在。就在2012年7月21日凌晨,一名叫霍姆斯的青年携带自动步枪和霰弹枪冲进了《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首映现场,当嫌犯扬长而去时,已经有70多人倒在了血泊里。在国外,这些事件难免会引出一个争议的话题:禁枪真的是必要的吗?当然,这个话题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也缺乏意义。

———————END——————

来源:特战之家新版

图片|网络

文章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观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