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姓党”“重塑主流舆论新格局”“做好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在12月7日召开的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传媒杂志社、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石家庄日报社承办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二十届年会主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的嘉宾围绕“*文化思想与党报党刊新使命”这一话题,展开对话,深入探讨了党报党刊如何做好*文化思想的传播,如何以*文化思想为指引创新党报党刊学术研究,如何做好新时代下党报党刊的国际传播。
掌握互联网话语权
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及日本网外语频道、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国际传播品牌方阵,分国别、分区域,建立运营面向不同地区海外受众的外文网站和客户端,着力提升了外宣报道的原创能力、聚合能力、传播能力、审核能力,通过在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借船出海”的实践,轻量化、可视化的创造,分众化、个性化的表达,以及网络化、年轻化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受众。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群众新闻网积极打造“秦声言理”理论网宣传品牌,开设“秦声言理”微信公众号,通过VR/AR、短视频、动漫等形式,用“正”的话语、“新”的传播,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贯彻、阐释传播和宣传普及。
安徽日报社推出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淮河文化”“徽州文化”“皖江文化”各4个版特刊,以及“包公与廉洁文化”主题报道,还推出“安徽有戏”4个版特刊,集中展示正在展演的安徽省10部舞台艺术精品剧作。他们近期还将到北京和长三角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徽的戏曲文化。
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与地方组织部门合作开展党建工作报道,重点打造大运河文化党建示范带。
党报党刊经过媒体融合的10年,逐渐掌握了互联网的话风与主导权。
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表示:“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一句‘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对于主流全媒体而言,这一‘魔法’就是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融通思维、受众思维和传播思维。”
“作为主流媒体,我们不仅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更要有融通技术、流程、机制的能力,用活媒介资源,让全媒体传播体系真正地融入互联网,实现从‘ 互联网’到‘互联网 ’的转场。”张倵瑃表示,应对舆论场“泛化”的风向,不仅全媒体人才要有驾驭不同内容、不同技术、不同平台的融通能力,主流媒体也要具备这种能力。
探索讲好中国故事
结合人民日报社国际传播实践,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曼叶平提出,媒体要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整合资源、增量效能方面下更大功夫。曼叶平表示,要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能力,注重全局谋划,完善整体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更系统地布局国际传播力量资源。同时,应着力打造全媒体外宣平台方阵,发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优势。
曼叶平表示,国际传播要有受众意识,以贴近国外受众的话语、逻辑和形式进行定制推送、精准分发、分众传播,把“我们想讲的”与“国外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国际舆论场上赢得共鸣、赢得人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坚持“一国一策”,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差异,主动适应对象国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抓住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关注点,采取更有针对性、差异化、个性化的传播策略,推出定位精准、贴近本土、特色鲜明的优质产品。
内宣模式惯性尚存、时代叙事能力匮乏、海外受众“画像”不清晰、国际传播人才稀缺等,是地方媒体与人民日报社这些央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差距。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副总编辑颜斌提出了作为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困惑,但也给出了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探索中的路径:聚焦大事件,找准小切口、用好短视频、借力“朋友圈”。
颜斌认为,从地方创新发展的角度展现中国发展的新气象,是地方媒体在做好国际传播时要聚焦的大事。比如借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的契机,湖南日报社在今年4月派出了3批共12名记者奔赴马达加斯加,推出了《出海记·走进非洲》等12个整版图文报道,体现了湖南日报社作为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的视野、国际传播的出镜率和话语权。
“在跨文化传播中,要想触达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讲故事的方式至关重要。突破传统‘自我陈述’模式,转变视角,融入‘他者’独特理解,在增强亲近性的同时,也可提升内容的客观性。”颜斌介绍了他们如何找准小切口做国际传播的思路。《出海记·走进非洲》就是一个这样的案例。以杂交水稻、中国基建、湖南工程机械、丝路电商等湖南元素为切入点,讲述湖南建设项目为非洲基础设施改善、粮食安全、民生福利等带来的改变。
“做好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应该是新时代党报党刊的重要使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围绕加强党的形象的国际传播认为,党报党刊在党的形象国际传播中,有天然的优势,党报党刊长期以来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党的形象认知更精、地位更准;对党的治国理政实践,特别是党在基本工作的创新实践有丰富的积累、丰富的素材,为新时期做好党的形象国际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视觉媒体的多样发展为党报党刊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开创党报党刊新局面
“虽然传统媒体在2012年后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传统媒体里面的媒体融合的部分是在不断突破的,尤其是媒体融合业务的收入是在近年里不断增长的;传统媒体的人数在下降,而融媒体中心的从业者却在增加。”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通过数据和现象分析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体现出融合突破的特点,逐渐呈现出全媒体化、平台化。
邓绍根同时提出,在学习贯彻落实*文化思想的同时,媒体要开创党报党刊的新局面。邓绍根认为,新时代党报党刊工作要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同时,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文化思想是实践的理论,极其鲜明地展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党报党刊要加强研究阐释,学以致用。”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梦玉认为,在研究阐释的过程中,党报党刊要有很强的责任、很强的定位、很强的使命感。要通过党报党刊的研究阐释,为干部群众深刻理解*文化思想提供巨大的思想资源。“党报党刊还应以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勇气,对疑古、疑经、自媒体反古等予以正向回击,组织释疑解惑的报道、组织讨论,释放党媒最大的公信力、权威性。”
在新的文化使命召唤下,党报党刊如何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陆先高提出,可以从夯实实力、打开格局、推进深融三个维度展开。陆先高认为,党报党刊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要更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媒体的内容生产信息传播为基础,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媒体运转全流程的各环节,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在国家治理、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等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党报党刊还需要继续推进深入融合,积极适应新的技术生态,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构建,贡献党报党刊的力量。(记者 杜一娜)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