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3月26日电 题:来自大山深处的“移民管家”——记贵州正安县瑞濠街道办事处主任吴太玺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李凡
“以前回娘家都是妈妈偷偷塞钱给我,现在我有能力给她买礼物,给她零花钱了。”
“以前我很自卑,连问路都不敢,现在我很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不仅我在改变,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改变……”
贵州正安县瑞濠街道移民安置点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讲比赛中,贫困搬迁户米莉的演讲《我的蜕变》,赢得台下搬迁户热烈掌声。
这个安置点有万余群众,2019年,户均就业2.04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安置点努力通过网上招聘、吸引人力资源公司入驻、包车送往外省务工等形式,户均就业也达到1.8人。他们和米莉一样,从最偏远的山区搬进新区,安下心、扎下根,生产生活实现“蜕变”。
这一切,离不开瑞濠街道办主任吴太玺的艰辛付出。干部群众说,他像个“移民管家”,既是“物业管理员”“家庭保姆”,又是“矛盾化解员”“就业中介”,一头黑发全累白了。他却说,走出大山是他的梦想,快退休的年纪,还能做这么件有价值的事,感觉“值了”!
手机成了“物业热线”,用耐心、细心为“家人”安家
吴太玺是2018年3月开始担任正安县移民服务中心主任的,那年他50岁。2019年3月,正安县在移民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贵州省第一个专门的易地扶贫搬迁办事处——瑞濠街道办事处,吴太玺任主任。干移民工作之前,吴太玺在乡镇工作27年,在县机关工作3年。
正安县地处武陵山区深处,是贵州偏远贫困的一个县。为了响应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号召,实现整体脱贫,2018年6月以来,全县20个乡镇的1.6万余名贫困人口陆续搬进瑞濠街道移民安置点。以前这里是荒地,如今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周围配套有医院、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等,是全县城最漂亮、设施最完备的社区。
他带着干部挨家挨户跑,每一个家庭致贫原因是什么,收入来源是什么,他都摸得一清二楚;群众来服务中心办事,他会主动上前搭话,问老人生活适不适应,问年轻人找到工作没有,孩子转学顺不顺利……最后,他总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和一句“有困难随时找我”。
开始,城市生活对于很多搬迁户还很不适应,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不会开家里防盗锁,不会用网络电视,有的连冰箱、拖把都不会用。碰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是找吴太玺,而他总是事无巨细,耐心帮助。
59岁的搬迁户王廷贵和老伴在家打扫卫生,不小心把房门的反锁扣拧上了,俩人打不开门慌了神,打电话找到吴太玺。吴太玺上门教王廷贵开锁,得知他轻微残疾,两个儿子患侏儒症,又介绍他在社区做保安,加上低保等补助年收入3万元。“搬到县城举目无亲,这个主任待群众和蔼可亲,让我心里一下子有了依靠。”王廷贵说。
“如果是我的父母从农村来到城里,他们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把群众当亲人看待,才会用耐心、细心和爱心做好工作。”吴太玺经常这样说。那段时间,他的手机成了“物业热线”,他带领干部疏通住户下水道300多次,帮忙找家800多次,帮助开水电开关500多次,接受住户电话咨询4万多次。
最忙的时候,一晚上接到十几个群众电话。为了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快解决群众难题,吴太玺晚上睡办公室沙发。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睡软床,每次要用水杯垫高腰椎半小时才能勉强入睡,早上醒来左脚又麻又疼,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医生开的止痛药水。
吴太玺出门总是挎个公文包,里面装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件,在县里开会遇到好的项目,就可以及时争取。安置点医院的住院部面积小,群众就医不方便,他找县里争取到500万元的项目,把住院部扩建了800平方米。有人提醒他,干多错多,他却说:“这是我的家,谁不想把自己家完善好。”
瑞濠街道新龙孔居委会党支部*鲜劲松评价吴太玺:“他都那么大年纪了,工作还特别有激情,再不想干事的人跟着他,都想干事,是我们干部的榜样!”
移民新区的“家庭保姆”,及时化解矛盾让家更“稳”
瑞濠集中着全县各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矛盾问题特别多,需要吴太玺一一应对化解。安置点有939个残疾人、317个留守儿童、2800个老年人和99个大病患者,特殊群体比全县任何一个乡镇都多,他都牵挂在心。
搬迁户郭建平在车祸中受伤,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一家六口的重担全部压在妻子吴太芬身上,不堪重负的她一度想离开这个家庭。
吴太玺找吴太芬谈心:“车祸虽然不幸,但你的家还是完整的,公公婆婆待你像女儿,两个孩子需要母亲,遇到再大的困难有政府,你不能离开。”郭建平虽瘫痪在床,但双手可以活动,吴太玺介绍他给服装厂的婚纱串饰品珠子,一个月计件收入近千元,吴太芬卖衣服月收入2000元,吴太玺为他家申请了低保、残疾人补贴,全家的生计有了保障。
吴太芬性格内向,心情好时话多,思想负担重时就话少。“我察言观色,猜她的心思,每次都猜得八九不离十,常给她打打气,这个家庭就稳定了。”吴太玺说。他干脆认了吴太芬做妹妹,经常上门嘘寒问暖。
16岁的“小移民”李清萍幼年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在外面打工,她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改嫁后,李清萍来正安县职校读书,平时在瑞濠一个人生活。社区义工来家访,看到李清萍在纸上画了一个蛋糕,猜测小姑娘快过生日了,吴太玺得知后,偷偷把李清萍的奶奶从中观镇红光村接过来,自掏腰包给李清萍过生日。
“我上完晚自习回家一打开灯,他们就唱着生日歌,捧着大蛋糕和一个洋娃娃,从屋里走了出来,我奶奶竟然也在。”回忆起那晚的情景,李清萍很激动。
过去在老家,过生日时奶奶会给她煮一碗长寿面。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戴“皇冠”、过生日吃蛋糕。蛋糕真甜,可她和奶奶都哭了。吴太玺也红了眼眶,对清萍奶奶说:“您放心,我会照顾好清萍。”后来,吴太玺专程去学校找校长,听说李清萍看见垃圾会捡起来,还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变得很有正能量,他比自己孩子受到表扬还高兴。
移民社区里事情又多又杂,但干部人数很有限,吴太玺在搬迁党员、退休党员、机关党员中选取357名苑长、楼长和党群连心户长,每个连心户长联系12户群众,还引进250名义工、社工和党员志愿者,形成网格化自治组织,有什么情况他可以第一时间掌握。
工作遇到群众不理解是常事,群众说的话再不中听、自己再受委屈,他都尽量忍让。一次,一个搬迁户醉酒后来服务中心闹,说分的安置房面积小,一家人不够住,社区干部耐心解释政策,搬迁户却对干部破口大骂,骂的话很难听。“当时我的眼泪都出来了,也曾犹豫要不要坚持下去,但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干好、干完。”吴太玺说。
想方设法帮助安排工作,“就业中介”让群众“富家”
32岁的搬迁户米莉天生右眼斜视,自卑的她总是用厚厚的刘海遮住右脸。2011年嫁到正安县小雅镇木桥村后,她一度很绝望:住在山里像是与世隔绝,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更令米莉难受的是,受她负面情绪影响,两个女儿性格也很内向。
2018年,米莉一家老小六人在瑞濠分到120平方米的新房,去移民服务中心办事的时候,她结识了吴太玺。没过几天,米莉接到吴太玺的电话,推荐她去正安县黔灵女技能培训学校做资料专员和招聘专员,并推荐她参加社区的月嫂培训。“光搬到城市还不够,要想今后生活好,你一定要工作。”吴太玺说。
在吴太玺的鼓励下,从未上过班的米莉克服羞怯,大胆迈向了社会,平时在培训学校上班,空闲时间做月嫂。米莉的丈夫白天上工地打工,晚上在社区巡逻。生活越来越好,从事业中也获得自信,米莉把头发扎起来,露出清秀的脸庞,变得开朗爱笑。“女儿在这里见识多了,自信心也回来了,我给报了舞蹈班,希望她像妈妈一样变得优雅美丽。”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要让搬迁户安心在城市“扎根”,必须靠就业。瑞濠安置点建立了劳动力数据库和就业需求清单,围绕技能、持家等培训4480人次,提供部分公益性服务岗位,旁边的工业园区招工也优先解决搬迁群众,但仍有部分群体难以就业。
在吴太玺手机里,存着全县大大小小几十个公司负责人的电话。物管公司、拖把厂、茶厂,哪怕给服装厂串珠子、给丧葬厂糊纸,只要双手能活动,他都想办法给找工作。“不然家里没有收入来源,肯定要出大问题。”吴太玺说。
正安县黔灵女技能培训学校校长李琳还记得和他“跑业务”的情形。那是2018年,吴太玺听说有剧组在县里拍电视剧,需要大量群众演员,大雨天喊她一起到片场找导演。“他和导演谈了两个多小时,问得特别细,需要哪种角色、该怎么演、报酬怎么结,还讨价还价,把报酬从每天50元谈到70元。”最终,剧组来拍摄3个多月时间,一天最多解决了安置点200多人临时用工。
“吴主任当过乡镇教师,学生多,人脉广,每当得到哪里采茶、采花需要大量用工的消息,他都特别高兴,叫我赶紧组织群众去做,他还开车送搬迁户去茶厂面试。”李琳说,“为了搬迁群众有份收入,他想尽办法,付出很多。”
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2019年,瑞濠街道移民安置点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户均就业2.04人,远高于贵州省平均水平,2019年4月被贵州省政府评为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
采访结束前,记者提出去吴太玺老家正安县流渡镇百花村看看。海拔1350米的苦寒之地,过去住着几十户人家,后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外出务工等方式纷纷搬走了。吴太玺是正科级干部,是这里走出去最大的“官”,按规定,国家公职人员直系亲属不能享受搬迁政策,现在,这里只剩下三户人家,他的老母亲住着最简陋的木房。
坐在这间没有一件像样家具的老屋里,记者问吴太玺:“你在乡镇工作几十年,原本可以在县城清闲几年退休,你却选择做繁重的移民工作,究竟图什么?”
“我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深知山里人的苦,我喜欢这份工作,不仅因为党性、责任,还因为帮助更多人走出大山,始终是我的梦想。”他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