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方法论吗?”

“你有方法论吗?”

首页冒险解谜太虚混沌决更新时间:2024-07-30

我们常常被人问到“你有方法论吗?”。有些人有自己的总结,也有人不知道方法论是什么,如何学习。这篇文章,作者就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停更良久,再次跟大家的正式“见面”,分享点什么呢?

我想它得满足以下3个条件:

  1. 我能力范围内的内容(量力而行也是一种能力);
  2. 我自己有真实体感的内容(未经实践,未有发言权);
  3. 对你有点价值的内容。要么有点启发,要么拿来即用(生命有限,尽量不浪费你我的时间)。

宏观层面的东西(比如经济周期、趋势、政策,或是企业经营、产品战略等),也许满足第3条,但不满足第1、2条;

微观层面的东西(比如如何通过设计让用户满意,或如何设计产品才能让新用户满意的同时,不引起老用户的不满等),同样不满足1、2条。

好像也就只剩下中观层面的技巧、套路(比如产品方法论、产品原则、产品规划、产品闭环、产品管理等),自觉还算符合以上3条。

遵循【少做才能做精】和【80%-20%的精力分配原则】,故决定分享重点聚焦两个方向:产品方法论和产品原则

遵循基本的【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原则,不希望上来就陷入到具体方法论或原则中。所以,今天就从【如何学习并掌握产品方法论】入手。

一、“你有方法论吗?”

这是我面试时候,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包括第一次面产品经理岗,以及当前所就职的公司,哈哈)。

【互动一下】你面试时被问过这个问题吗?还记得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吗?

我记得第一次面试时,因是技术岗直接转产品岗,本身并没有太多产品经验,只是自觉对用户体验有感觉、会画原型、善于沟通。毫不犹豫(或叫无知者无畏更适合)去参加一家创业型企业的面试,面试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你有方法论吗?”。

当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感觉就是每个字都能听懂,连在一起却不知是何意?结局可想而知。

距今虽已过了数年,那个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后来所经历的十数次面试中,大概有30-40%的概率,面试官同样会问到这个问题。因为经历过,也有所准备,结果最终相对都是好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我想把它们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案例,逐步分享给你。

知识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是非零和博弈(即我分享给你拥有,而我并不会失去,不像冰淇淋,你吃一口,我就会少一口)。

二、什么是方法论?

百度百科说:“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务和处理问题;

刘润老师说:“底层逻辑 环境变量=方法论”。比如线下门店的底层逻辑是坪效,如果你掌握了提升坪效的方法,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你就可以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

还有人说:“方法论就是KnowHow(即技术技巧、诀窍,它是经验与能力的结晶)”。

按套路的话,你可能会猜,是不到我来给方法论下定义了?抱歉,我没有自己的独特定义,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对,我也不想讳莫高深。

你觉得上面哪个定义对你来说,有用、好理解,你就把它当做定义即可。

1. 方法论有什么用?

它可用来面试?是的(虽有过于世俗之嫌)。它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有总结、反思能力,你有可迁移、可复制的东西,不是换个行业、换个企业,就无法复用,降低新人的融入成本,最大化人效;

它可用来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踩坑?是的。它不能保证你100%会取得好结果,但却可提升你取得好结果的概率与效率;

它可用来分享、复制、迁移?是的,你会了,可以迁移至下一次,还可以分享给别人,让别人也会(Call back 非零和博弈)。

那怎么提炼自己的方法论?

先卖个关子,后面慢慢渗透(主要我也怕,再不进入正题,你就要关闭,或直接划到最后评论说:太磨叽、太虚,没干货、纯属扯淡等,哈哈)

2. 跨学科带来的一点启发

【互动一下】你看下面的内容,是不觉得熟悉?同时,可能还会觉得它们是“正确的废话”?

它们是数千年前,希腊数学家欧几里,通过其著作【几何原本】所提出的几何学的5大公理。

几何学科是基于他们而建构,世代子孙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其所带来的福利。比如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几何学科的话,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还在森林里住洞穴?或只能蜷缩在角落,坐井观天?

同理,如果产品也算一门学科的话,它是否也有自身的公理(即底层方法论)?

让所有人可基于它们,推导出更多的定律(即应用层方法论),从而构建起自我的学科大厦(即突*品经理的不确定性,让其能力、技能等变成确定性内容,真正做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基于此搭建一个一个优秀(甚至卓越)的产品,真正改变世界呢?

三、5大公理级别的产品方法论(和它们的“子孙们”)

基于对前辈们(俞军、马化腾、杜国楹、沈鹏、刘润、雷军等)的学习、思考、应用、反思、总结后,我尝试总结了产品经理的5大公理以及若干子方法论,抛砖引玉,望对你有价值。

方法论1:PM首先是用户

方法论2:站在用户视角看待问题

方法论3: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方法论4:需求是1,方案是0(0只有前面有1时才有价值,否则0永远是0)

方法论5:决定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熟悉俞军老师PM 12条的伙伴,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甚至觉得就是做了一些增减、调整,是否有抄袭之嫌呢?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以上方法论,几乎没有我自己的原创,基本上都来自前文提到的前辈们。

农夫山泉说:我不生产水,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我说:我不生产方法论,我只做方法论的集散地。

水滴创始人沈鹏的方法论(包括做产品学俞军PM12条,做管理学杰克韦尔奇管理方法,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学优秀企业,创业学精益创业和克里斯坦森的颠覆式创新,做事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所有均非出自其原创,却从不妨碍他做出优秀的产品(包括美团时期的美团外卖和水滴时期的水滴筹等)。

他不原创方法论,也不鼓励员工原创方法论(因方法论的特性就是非零和博弈,且原创成本巨大,而收效甚微,ROI不合理),而是要求员工学习前人的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比如每位新入职员工,水滴均会送员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求产品经理熟读俞军的PM 12条等。

我与他的观点,不谋而和(抱歉,我又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不强调自我原创的价值属性,善于学习运用前人的方法论,可能才是更明智且高效的方式。

【互动一下】你读完这些方法论之后,有什么感受?是不觉得都是“正确的废话”?

我自己第一次接触时,也毫不在意,顶多说一句:这些人真牛,竟然可以总结出如此“正确的废话”。

话虽如此,我却还是强迫自己试一试,采用了最原始的笨方法:把它们抄下来,当做电脑桌面的背景,至少先做到背会它们

正如任正非所说:对于新引进的流程、极致,我们就采取【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的方式落地到企业管理中。我对方法论的观点,与他不谋而合(哈哈,再次给自己脸上贴金)

四、怎么提炼“自己”的方法论?

1.放弃执念,不追求自我原创的才是方法论。

2. 向前人学习。

关于产品方法论,可学:

关于产品原则,可学:

关于工作方法论,可学:

关于管理,可学:

关于营销,可学:

关于创业/企业经营,可学:

3. 吃几次亏,反思总结几次,应用几次。比如上线后的解决方案被客户diss几回,需求方案被Boss或研发diss几回。于是,开始自我反思与总结,刻意学习发现前人的某些方法论,刻意练习使用它们,发现最终解决了问题,产生正反馈,循此往复。

4. 循环重复第2、3步。

五、写在最后

方法论不是万能的,也不是100%正确的(牛顿三大定律也有失效的情况),更不用僵硬的照搬照学(方法论之间可能互斥)。

这就像张三丰传授太极拳给张无忌时,让他忘记所有的招式、武功,自然就学会了。方法论就像是张无忌所学会的【九阳神功】、【吸星大法】等,最终想成为张三丰,还是得忘记它们,只需要专注去实践即可,见招拆招,不同的招式、心法可能就会自然流出,这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境界。

营销专家小马宋老师在【营销笔记】一书里,有一个观点:企业成功根本上是经营逻辑的成功(而不是方法论的成功)。比如南城香,如果按照【定位理论】(用定位占据品类,影响用户心智),那它可能就不成立(它又卖豆浆油条、也卖盖饭、还卖馄饨以及羊肉串)。如果按照企业经营的基础逻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那它就是成立的,因这种模式是围绕【用户需求出发】,提升消费频次,以此实现坪效的提升。

总结一句话:企业经营的基础逻辑大于方法论。同理,产品的实践逻辑也大于方法论本身。这就好比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方法论肯定是好,可即使是绿灯,你还得抬头看看,如果有车就别走过去了。

最后的最后,补充几个现有案例(后续会持续更新案例,不过可能龟速),供参考:

专栏作家

邢小作,*邢小作之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枚在线教育的产品,关注互联网教育,喜欢研究用户心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