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力量--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

女性的力量--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

首页冒险解谜沃斯通克拉夫特侦探社更新时间:2024-05-07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视频,张桂梅探望一位因家庭原因而辍学的女孩。张桂梅说“你不到学校也不告诉我”,女孩回答“不想告诉你我不能上学了”,张桂梅问“为什么”,女孩哽咽了,躲闪着小声回答“不想上,我不想上”。张老师泪流满面,师生抱在一起无声的流泪。张老师对女孩说“跟我走,在我那睡,在山里面不走出去,这怎么生活?”

屏幕外的我也泪流满面。这些年来,女性意识觉醒、女性力量这些词不绝于耳,但仍有一些人习惯性用优雅、美丽、时尚这些词汇来定义完美的女性,用白幼瘦的轻浮审美禁锢女性,漠视女性在家庭、工作领域的付出,忽视女性本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女性身上所拥有的作为一个人的品格与美德。尽管已经有无数妆容精致的女明星发表过霸气的女权言论,但在我心里,张老师与学生这悲伤而又温情的相拥,才是对女权最生动的注脚。

由此我想到一位两百多年前的女性,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她惊世骇俗、充满着理性力量的言论你一定或多或少听过。在那个妇女普遍作为男权依附品而存在的时代,她说“我一向认为自立是人生中所能拥有的最大福祉;即使我生活在一片贫瘠的不毛之地,哪怕我的其他*都不能满足,我也要坚决捍卫我的独立”。在那个只有男性被认为拥有理性与力量的时代,她说“我对男性抱有一种平等的爱。男性的特权,无论是真实的,还是篡夺的,都无法令我低头,除非他们的理性值得我的尊敬;而即使我顺从,对象也是理性,而不是某一个人”。她为女性权利张目,但她的眼光并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她说“要求女性驯服的观点,反过来也会作用于男性·····男性屈从于上位者的权势,以换取刹那的欢愉---女性不过做了和他们相同的事。”

这些言论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具备新意,甚至已经融入了主流价值之中。但在200年前,这些无疑是石破天惊、平地惊雷的存在。不仅言论如此,在个人生活中,玛丽也坚定不移践行着她的女权观点,或者说,正是因为个人生活际遇的坎坷,造就了她的女权思想。

玛丽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工厂主家庭,但父亲沉迷投机生意,喜怒无常且有暴力倾向,经常虐打妻儿。孩提时代,玛丽常常睡在父母房门外,一旦听到动静,便冲进房内,将母亲从父亲的虐打中拯救出来。长大后,玛丽为了寻求独立,做过陪护、家庭教师,办过走读学校,历尽人生之艰难,最终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并获得了显赫声名。

玛丽是一个与当时优雅柔弱感性的女性风尚格格不入的强悍女性,她从不屈从于现状、极富勇气、魄力与担当,敢单枪匹马同男权社会宣战。但她同时也是一位柔情万千、从不吝惜付出,浪漫、温柔而感性,甚至为爱陷入疯狂的女人,对友人、亲人、爱人都是如此。

玛丽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布拉德的闺中好友,婚后患了严重肺病,前往欧洲疗养。玛丽不顾所有人的劝阻,放下学校繁杂的事务,前往欧洲照顾弗朗西斯,一直到她病逝。玛丽终身对弗朗西斯怀有深切的感情,十年后,玛丽在从北欧寄出的信件中满含悲痛地回忆“一位至亲的好友、我年少时的伙伴,已成墓中人,但她依然与我同在,每当我在荒野迷失方向时,总能听到她的轻语呢喃”。

作为家中的第二女,玛丽时刻秉持着作为姐姐和女儿的担当。辛苦工作所得的薪酬,总是被用来接济家人。她供养着弟弟妹妹的生活,不懈照料生病的母亲,并曾试图解决父亲的债务。在考虑到自己的婚事时,她也因为自己家庭复杂而沉重的经济状况,不愿拖累男友,而拒绝结婚。

反对者们批评的玛丽的靶子,大多数来源于她的爱情生活。她与美国人吉尔伯特·伊姆利相爱,却因为家庭原因没有结婚,生下了一个私生女。伊姆利见异思迁、另结新欢,导致玛丽两度为其自*。庆幸的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加上时间的疗愈,玛丽康复了,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此后,玛丽走入了新的感情,与威廉·戈德温结合,并产下一女。不幸的是,产后不久,玛丽就因败血症逝世了,但人们对她的攻讦,才刚刚开始。

玛丽死后,戈德温出版了《女权辩护作者传》,借以追忆她反传统的一生。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带有主观偏见的精心剪裁,使得这本回忆录成为反对者们攻击玛丽的支点。同情她的十九世纪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曾作诗:你的一生都命运坎坷/从女儿、姐姐、母亲、朋友到妻子/坎坷的命运陪伴你至死亡呵/再让戈德温这铁石心肠的人来哀悼你。

是啊,命运坎坷的玛丽!但她的勇气、坚强与毅力,必将温暖与激励着和她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的女孩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