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前半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形态从奴隶制向封建建转变的时期。自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各诸侯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1]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