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正在北京大学设在深圳的一所研究院里从事地理遥感研究工作的河南周口籍博士后孙振中,和远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当助理研究员的博士妻子魏巧一道 ,做出了一个令周围同学、同事、亲朋好友皆感咋舌的决定,夫妻双双辞去正在国家顶级科研单位从事的研究工作,卖掉深圳的一处房产和北京的两处房产,同时回到魏巧的家乡江苏,转行投身农业当上了农场主,开始了创业之路。
平均学历最高的家庭农场管理层
归属于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系统的中国农机化协会,她的分支机构中有一个“大学生从业农机合作社工作委员会”,其53家会员单位有一个共同特点:每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里都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人才在主导着合作社的经营和运行。孙振中家的“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果农业)在2017年被原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具有博士后背景的孙振中以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担任了“大学生从业农机合作社工作委员”的秘书长。
说润果农业有“平均学历最高的家庭农场管理层”一点都不夸张,公司创立在2009年,创业者是孙振中的岳父——现任董事长魏云烽。1957年出生的魏云烽是江苏徐州人,早年一直在做农药的原药生意,对农业生产情有独钟,每当看到苏北农村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时,他都感到万分痛惜,暗下决心:你们都不愿意种田,我来种。
魏云烽给自己的企业起名为“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年,著名企业华润集团麾下有个“华润万家”,经营农副产品做得不太理想。而江苏本地企业苏果集团却做得有声有色,华润集团来江苏投资的时候和省里有关部门商定:苏果把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华润,成立了“华润苏果集团”(以下简称华润苏果),华润集团占有85%的股份,是挂靠在江苏省供销社下面的国资公司。魏云烽从2008年起和华润苏果开始对接,作为生产基地,为他们供应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四大蔬菜,为此自己成立了一个农业公司,取华润苏果中的两个字,于2009年3月注册下来“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给苏果超市供菜,从2009~2011年,润果农业一直是华润苏果超市的叶菜类供应商。
2012年,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政府对外招商引资,把原来属于丹徒县姚桥、大陆、丁岗3个乡镇的土地通过“万顷良田”项目集中起来,由政府出面对外发包,魏云烽抓住这个机遇,从徐州来到苏南,签下了这个合同,一次从新区政府手里拿到了2.2万亩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专业合作社,以生产水稻为主业。魏巧是家中的独生女儿,体谅父亲做农业的辛苦,深深理解父亲的心思,她对父亲承诺“如果您60岁了还在经营润果农业,我就回来接您的班。”
2017年,魏云烽年满60岁了。这时,魏巧果然动员爱人孙振中一同辞掉公职,放弃既有的一切。2017年4月20日,一对“80后”小夫妻义无反顾地来到镇江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回来的那天,恰好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在镇江考察,来到了润果农业,听说魏巧是他手下的科研人员,丁院长对他们的做法大加赞赏。
从此,魏云烽任公司董事长,博士魏巧担任副董事长,博士后孙振中出任公司总经理,这种组合也成了国内学历最高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层之一。
润果农业
2018年4月,任总经理不久的孙振中参加了商务部举办的一个论坛“中欧数字农业论坛”,并且受邀在会上做了报告,是关于农场如何发展数字农业的。他的邻座是京东集团X事业部的刘艳光总经理,此时,京东集团提出要进军农业,做了一个很大很宽的网络进军农业规划。那天,他们两人聊得挺投缘,约定请孙振中改日到亦庄京东集团总部做一次报告。
借这次作报告的机会,孙振中提出:“我们的农场本身就是做农业的,而京东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农场,我们之间能不能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把农业做好?”京东方面爽快地答应了,当年6 月8日,润果农业在镇江新区正式成为全国第一家“京东农场”,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了17家“京东农场”。
“不能像传统农民那样,只会扛着锄头下地”
做农业之初,有些情况还是出乎孙振中夫妇的料想,周围的人,甚至自己的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心中的愿景和抱负,并不认为他们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多大差异。
魏巧回忆说:“我们回来后,父亲给了孙振中一个标段,千把亩地的面积,还给他配了农业工人。但这些工人大多是北方人,只会种旱地,不太会种水田,甚至给稻田注水时不是从高处往低处灌,而是把进水口开在低处。结果把孙振中累个半死,最忙时能干到夜里3点收工。第一年干到最后,还是有3个田块没有种上,事倍反而功半。”
孙振中和魏巧
孙振中虽然本科是学农业的,本科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但是他没学过种水稻,家乡河南周口一带也不种水稻,所以碰到的问题更多。比如,他采用直播的方式种水稻,没想到空中飞来的小鸟成了他最大的麻烦,种子播下去一段,小鸟就飞过来吃一段,再种下去一段,小鸟又吃段,最后还是请有经验的人帮助才播种完毕,这种状况持续了整整一年。
对农村和农业的情况逐渐熟悉后,孙振中夫妇开始了他们的思考:“我们不能像传统农民一样,只会扛着锄头下地。”孙振中说:“我虽然自愿当个新型农民,但从四川农业大学本科到北京大学的博士后,再加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经历,园艺学、农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都是我的专业。既然我的专业特长是自然地理学,何不就此把遥感和信息化技术用在农业上?”基于这一点,他开始了对农场整个规划的考量。
润果农业地处苏南,农场自然条件比较好,田成格、水成网,距长江最远距离是向北10公里,最近距离仅4公里,流转耕地总面积2.2万亩,加上他们回来后增加的土地总共约2.5万亩。农场地处镇江圌山脚下,一条直通长江的捆山河支流经过这里,水质非常好,很适宜种水稻。相传圖山从前叫瑞山,在秦朝时,一个术士说瑞山有王气,皇帝问他有无破解之法?术士建议利用捆山河围着山脚把圌山围起来,使之变成了圌山。再把所有被流放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以此来冲淡这里的王气,因此,就有了后来的丹徒这个地名。再加上附近的华山村是梁祝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也很悠久,可谓是人杰地灵之所在。
农场地理条件好是好,但孙振中也发现,苏南地区河湖港汊遍布,水系发达,把耕地分割成了一片片、一块块,农场究竟有多少块田地,谁也说不清楚,问岳父他也答不上来。于是,孙振中夫妇做的第一个有别于传统农民的事情——借助遥感技术,搞清楚了农场总共有1107块土地,并对每一个地块进行编号,按照地理信息系统要求,把每块地的地理属性输进去,再制作成二维码,只要一扫二维码,就会出现一张地图,二维码代表了基本属性,将基本地理信息、所从事的农事作业,产出的粮食全部用二维码给串起来。犹如写文章,首先要有条主线,自然地理追溯系统就是这条主线,地块的基本属性用一个一个小程序来做,其功能可追溯到地理信息图和产品信息图,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很容易知道哪些粮食产自哪个地块。
恰在这个时候,孙振中抓住了一个机遇,农业部正式启动数字农业项目,于是,润果农业找到了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智能化研究所下面的安徽省中科智能感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他们把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农业的内容结合起来,再把自然地理信息系统融入进去,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做出了准备申报的数字农业方案。包括润果农业在内,江苏省一共有15家单位提出了项目申请,省里经过筛选后剩下来5家;再报到农业部,第一轮筛选下来后,江苏省就只剩下润果农业一家,是孙振中前去汇报和答辩的。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一张底图为基础,一层层往上叠加图片,一层耕作图,一层播种图,一层施肥图......叠加起来形成了“3S系统”(即“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内容新颖,富有创意,项目获得了批准。
对于数字农业项目的实施构想,孙振中准备将它首先用在公司的管理上面,比如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特定程序对1107块土地上的作业情况进行管理,实时了解每个田块上工人作业情况,知晓每个工人每天是否到了应该到的地方。监控系统和病虫害防治系统,每天都在定点拍摄,好比自动巡逻,及时掌握各种数据;数字农业项目中,一共有28个这样的系统,涵盖了农场管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打造“可盈利、可持续、可复制”的合作社模式
有识之士断言:现今的农业领域中,低端者做产品,高端者做模式。孙振中、魏巧夫妇回归田园两年来,不懈努力的正是在尝试打造一种新型的农民合作社模式。
如今的润果农业整体上分成两大板块:在苏南镇江的京东农场,和在苏北新沂市从事土地托管业务的江苏天之润公司,两个板块针对苏南苏北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苏南、苏北两种发展模式。公司实行的“节点服务”在苏南和苏北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苏南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达,务工、经商、办企业的人很多,当地人在魏云烽董事长到来之前已经自动进行完土地流转,形成了一批几百亩、上千亩的大户。从政府层面看,近年国家实施的“万顷粮田”项目落户到镇江新区,该项目是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整治项目,全国只在两个地方实施,一个在云南,一个就在镇江;每个项目斥资50亿元,动员农民把土地流转出来,政府给农民提供生活保障,在镇江建成一个很大的搬迁社区——平昌新城,让农民离土不离乡,过上居民化生活。从农民自身看,本地人种地意愿不强,当地工厂车间林立,不但汽车配套业发达,连制作出的小钳子、小扳手也都能出口海外,“用工荒”的背景下,农民随便在中小企业找份工作,工资都高于种田收入,种地对农民没有吸引力。
针对这种状况,孙振中在苏南实行的是大户 托管服务。托管了镇江一带约2.5万亩的土地。苏南人喜欢打包服务,公司和有土地的人把合同一签,就开始提供服务,结束后再与对方结算,购买全程服务成了一种普遍的做法。所提供的全程服务内容,包括了从种子、农药、田间管理到收割、烘干、甚至仓储等各环节的服务;2019年服务环节更发展一步,农户要求把加工好的大米包装成袋后再交给他们,服务链条由产前、产中延伸到了产后。
润果农业公司拥有上百台粮食烘干塔
“可盈利、可持续、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孙振中夫妇经营合作社的最大理想,很显然,对于经营实体来说,不盈利没有出路,而要盈利又非常困难。孙振中坦言:粮价下跌是最大的困难。从自己在镇江经营的大约2.5万亩农田看,粮价下跌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价格从1.55元/斤降到1.30元/斤,每下跌1分钱,公司就亏损20万元左右,一年下来亏损500万~600万元,推算整个江苏省种粮农民的损失在50亿元以上。
为此,润果农业的应对策略是:全程机械化基础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拓展产业链,打造品牌农业。全程机械化就是从原来的耕种耙收,到烘干、仓储、加工,把大米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的拓展。其次进行品牌打造,作为全国第一家京东农场,不但建立了从土壤到餐桌的可追溯模式,还增加农产品的信誉背书。这样,才能够应对粮价的下跌,在低利润的情况下维持运营。
“生产优质农产品,引领健康生活
站在种粮大户的角度,孙振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好大米是种出来的,而不是加工出来的。”他对农民种出来优质稻米,却是加工厂在打造大米品牌这件事耿耿于怀,坚定信心,要做自己的品牌大米。按照他的说法是“我们有一个理念:生产优质农产品,引领健康生活。”
“润果九渡——南粳佳米系列产品”是润果农业的主打产品,被誉为是“种植在长江岸边、圌山脚下,长江水灌溉,水稻土生长生长,生态环境极佳,以京东农场溯源体系为基础,采用无人驾驶、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生产的数字生态大米。”在种植环节实现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智能飞机植保、机械化收割、打捆机收秆的全过程机械化。
准备投放市场的润果九渡大米
为种出好大米,孙振中一家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种有机稻首先讲究有好水好土,历史上圌山脚下、捆山河边的水土资源都非常好,能满足农民种植的需要。但由于近几十年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量逐渐增加,土壤里出现了面源污染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润果农业联合江苏省农科院,探索出一个在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20%的情况下亩产量不改变的方案,从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出发,力争做到从源头减少用量。同时,他们还和江苏省农业科院合作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形成了4R技术,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认可。
进行高标准农田整治也是孙振中带领润果农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借助国家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运用现代科技理念把传统的田埂打破,使每个田块都实现标准化,大大提升了宜机化的程度,提高了农机化作业水平,减少了劳动力和成本投入,发展了规模化经营。
在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上孙振中也有自己的想法。中国科学院李家洋院士团队2017~2018年在镇江一带育有11个品系的水稻品种,并在这里试种,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能达到亩产1700斤左右。润果农业每年保留一块试验田,将别人种得好的品种拿过来试种,从中不断筛选最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联合浙江嘉兴农科院选育的“嘉优系列”里有个分支,在镇江地区种的产量很高,口感也不错,孙振中有意将其买断,在农场里面自己育、自己种,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培育自己的品牌。
申请小麦、大米的绿色食品认证,是润果农业建设品牌农业的第一步,毕竟孙振中夫妇回归农业的时间还短。以生产红皮小麦为例,在苏北平均亩产能够达到1100~1200斤,但在镇江2017年时平均亩产才700斤左右。2019年润果农业种了1.8万亩,亩产跃升到800斤。红皮小麦属于弱筋小麦,前一段供给中储粮,金土地等大粮企做种子,现在开始供应茅台酒厂。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来,夫妻二人从润果农业的成功实践中体会到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快感。2014年公司建成了了2.5万吨的粮食仓储库;2015年和江苏大学联合研制出高地隙自走式无人植保机;2016年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制了昆虫与天敌的生物防治;2017年建成超级烘干中心,实现了1500吨的稻米加工能力;2018年申请到农业农村部大田农业数字项目,同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农业示范基地;还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建成了120吨大米生产线。2019年9月23日京东农场新产品,借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之机在北京发布,同时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示范单位。
进入2020年,润果农业想要做的事情是在数字农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联合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和丰疆智能、大疆创新,做成一个5000亩的无人农机示范农场,向真正的无人化方向发展。
作者:宋毅 刘向坤
END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