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中天使”到畅销书作家,惊悚小说“鼻祖”玛丽的逆袭人生

从“家中天使”到畅销书作家,惊悚小说“鼻祖”玛丽的逆袭人生

首页模拟经营比特人生更新时间:2024-04-18
引言

提起英国女作家,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大名鼎鼎的简·奥斯汀。然而,英国女作家并不只有简·奥斯汀,还有她的前辈夏洛特·史密斯、海伦·威廉斯、玛丽·鲁滨逊及玛丽·布雷登等人,她们在英语文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力推动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

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规范之戒律对女性的束缚和压制几乎让人窒息。我们现在从各种英国剧作可窥见当时女性生存状态之一角:女人以身着紧身胸衣和带裙撑的长袖来显示自己妖娆身材,她们举止优雅、端庄、贤淑,在婚姻和家庭中属于从属地位。

当时的英国的小说界,塑造的往往是温婉和善、懵懂天真、逆来顺受、苍白柔弱的哥特式女主人公,默默承受社会道德加诸于身上的束缚、委屈求全。

惊悚小说家打破禁忌和规则,开始创作“一头金发、身材曼妙的美女,让人神魂颠倒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心机和铁石心肠”的“女性恶魔”。

玛丽·布雷登(全名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英国女喜剧演员,后改行进入文坛。她大胆打破禁忌,以情欲、犯罪为题材,成为惊悚小说的开山鼻祖。

惊悚小说常常被讽刺为“一代女性天才的巅峰之作”,它是死亡和危险的代名词,书中少不了肉欲的刺激和赤裸裸的激情;情色秘密、低俗的转折和跌宕起伏的悬疑情节——别忘了,还有一群放荡的女性人物,她们可能作恶多端,甚至*人不眨眼。

然而,就是这样的女性形象获得了女性读者的大肆追捧,将女性读者内心的渴望和幻想展露无遗。

不管批评家怎样讽刺和打击,以玛丽·布雷登为首的惊悚小说作家呼应了极端保守的维多利亚鼎盛时代读者内心的渴望。玛丽的的代表作《奥德利夫人的秘密》成为当时英国最畅销的小说。

我们试图分析以玛丽·布雷登为主的惊悚小说作品的特点,探寻在维多利亚时代背景下,惊悚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男性特征,探究惊悚小说对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01 维多利亚鼎盛时期,身为“家中天使”的中产阶级女性,渴望摆脱束缚,为惊悚小说的出现创造了社会条件

工业革命后,维多利亚时代渐渐达到繁盛巅峰。这个时候的“大英帝国”,经济占全球的70%,将世界上36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在手中,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分工,使男女分工制度化和性别化。男性由于掌握技术,成为社会分工的重要角色,而女性由于“缺乏技术竞争力”被“圈禁”在家庭。

社会性别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社会活动领域的性别化:男性及男性活动的相关领域是国家、市场等公共领域,女性及女性活动的相关领域是家庭、情感等私人领域。

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男女分工格局。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诗人丁尼生写的《公主》一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分工的格局:

男人为工作而生,女人为家庭而生;

男人为刀剑而生,女人为针线而生;

男人拥有理性,女人拥有感性;

男人专事统治,女人专事服务。

在这样的社会分工之下,男女角色的分离不断走向极端,女性被冠上“家中天使”的标签。

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家庭道德观念规范”塑造了男性审视女性的标准,身为女人必须纯洁、善良、驯服、柔弱、忠诚、温顺、迷人、优雅、虔诚、富有同情心及自我牺牲精神。

在社会盛行的标准之下,狄更斯、萨克雷等作家创作了大量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塑造了“纯洁、善良、多愁善感、依赖性强、心存浪漫幻想”的乏味的、哥特式的女主人公。

埃利斯夫人在《英格兰的女儿》中说道:

女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是围绕感情而不是行动展开的;她最崇高的任务常常是默默忍受,一言不发;她最诚挚的喜悦统统与他人有关;她一无所有,她自己什么都不是;如果没有参与别人的生活,她的经历完全是一片空白…她同情心泛滥,只能为他人而活…(她的)笑容和眼泪都不属于自己。

19世纪60年代,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已经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女性渴望突破藩篱,冲突禁锢,获得自由、充满活力的人生。

在小说市场上,读者呼唤更多有血有肉、真实、有生命力的人物出现。惊悚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渐成熟,乔治·艾略特在《丹尼尔·德龙达》中指出:

我们女人不能从事探险活动不能开辟西北航道,不能探索尼罗河的源头,也不能去东方猎虎。我们必须待在自己长大的地方,或者园艺师想要把我们移植过去的地方。我们像花一样被培育长大,要尽可能地看起来美丽动人,还要呆呆笨笨,毫无怨言。这是我关于这些植物的看法:它们常常觉得无聊透顶因此有些就染上了毒。

苍白、柔弱的女性形象被摒弃,“女冒险家”“女强人”“女阴谋家”甚至“坏女人”,这样的角色将受到被禁锢家庭院墙之内的女性的大肆追捧。

玛丽·布雷登看到了读者内心的渴望,并把握住市场的机遇。

玛丽的写作风格与大众口味出奇地一致,完全符合当时人们的阅读需求,因此不管她选择在何处发表作品,都会大获成功。

英国文学走进以“女性恶魔”为主角的惊悚小说时代,英国走进女性觉醒和反抗的时代。

02 喜欢篡改台词的女喜剧演员,转战小说市场,打开惊悚小说世界的大门,窥探“闺中女子”的内心渴望A.喜欢篡改台词的跑龙套女喜剧演员

玛丽·布雷登1835年出生于伦敦,自幼跟着母亲颠沛流离。不断搬迁让玛丽·布雷登失去了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但却给予她丰富的社会经验。

玛丽活泼好动,她到集市上看表演,读狄更斯的作品,背诵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独白。玛丽8岁开始写作,但大多无疾而终。尽管如此,爱好文学的母亲,一直支持着玛丽的文学创作。

按照当时普遍的社会要求,长大的玛丽应该在家耐心地等待追求者的求婚,成为某个男人的“家中天使”。

倘若如此,英国的惊悚小说的“开山鼻祖”之冠将落在其他人的头上。

然而,玛丽没有在家等待自己命运的到来,她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玛丽加入了巡回表演队,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尽管在那个时代,女演员与妓女没有多大差别。

玛丽在剧中通常担任女配角,仅有一次作为主角。作为一个跑龙套的女喜剧演员,玛丽的足迹遍及英国乡村的各个角落。

玛丽不爱记台词,她更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创作台词”。

她总是台词把最后三四个词记对,以便和其他演员能对上词,但实际上,她一半的台词都是即兴发挥的。

玛丽没有成为名声大噪的女演员,丰富的阅历让她看到市场对文学作品的真实需求,她转战小说市场,获得成功。玛丽的作品散布伦敦的各个角落,她的短篇故事《我的女儿们》《 我的第一个快乐圣诞》等出版,首部小说《毒蛇踪迹》在报纸上刊登,伦敦斯特兰德剧院上演她的喜剧作品《阿卡迪亚的爱情故事》,她的诗歌《加里博尔迪和其他诗歌》面世。

高效、多产的玛丽·布雷登,她的作品不断打破畅销*录,成为19世纪最富有、最成功的作家之一。

B.蔑视传统,敢于打破规则、多产高效的女作家

玛丽是个多产的作家,一生创作了90多部作品。与其他女性作家素来以“某夫人”署名不同,她大胆地署上自己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的大名。

玛丽选择在报纸《迎宾》作为自己出版作品的平台。她与该报的拥有者约翰·马克斯维韦尔在常年的一起工作中建立了感情,并发展成为情人关系。

在当时,离婚法规定,只有女方存在通奸或虐待行为,才能解除婚姻关系。玛丽与马克斯韦尔的感情触及到传统社会规范的禁忌,但玛丽如同笔下作品的女主人公一样表达了自己对传统的蔑视。玛丽与马克斯韦尔同居,并生下六个孩子,无视公众对她的褒贬,她只想以自己认为的最好方式生活。直到1874年,马克斯韦尔的妻子去世,玛丽才经过法律程序与他结为夫妻。

外界的评价从未阻止玛丽的创作步伐。

玛丽的代表作《奥德利夫人的秘密》获得巨大的成功。她准确把握住当时的流行观念,塑造了神秘莫测的奥德利夫人形象:满头金发,是家中娇弱的天使,温婉善良,既不野心勃勃也没什么心计,“温和亲切无忧无虑,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快乐而满足”。

这样的女魔鬼形象成为惊悚小说的标准配置:

人人都爱她,倾慕她,赞美她。有个男孩为她打开横在路上由五根栏杆组成的大门,然后飞奔回家,告诉母亲她的容颜多美丽,她为这点小事向自己道谢时,声音多甜美。教堂司事把她引到外科医生的座位上;牧师诵读平实的布道词时,看到她温柔的蓝眼睛抬起来望着他;火车站的搬运工有时给她送来一封信件或是一个包裹,却从来不求回报。无论是教堂司事、牧师、火车站搬运工,还是她的雇主、雇主的客人、她的学生、仆人,所有人,无论高低贵贱,无不交口称赞,露西·格雷厄姆是世上最温柔可爱的女子。

然而,掩护在这副纯良无害的外表下的奥德利夫人,其实是一个邪恶、狡诈的女魔鬼。

玛丽一生著作颇丰,她笔下的人物从开始的激进渐渐转向细腻平和,巧妙地表达她对英国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讽刺。如在《陌生人》和《朝圣者》中,她讽刺教会的伪善;在《维克森》《草率审判》中,则有力抨击了无所事事的旧贵族。

玛丽八十岁去世,她已成为当时文化界中的中流砥柱,评论界如此评论她:

她是英国的一部分,她把自己与英国紧密地编织在一起......没有她,英国会在不同。

03 惊悚小说中的性别角色颠倒、女疯子和疯人院,蕴藏着追求独立和平等的现代精神A.性别角色的颠倒:以男性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故事,是女性对传统男权社会制度的挑战

所谓性别角色颠倒,指的是男人呈现女性性别角色,并遵行女性的社会行为规范,或者说扮演了女性性别角色;女人则呈现出男性性格特征,并遵行男性的社会行为规范,或者说扮演了男性性别角色。

惊悚小说常常通过角色性别颠倒来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塑造出性格强悍、行为大胆、敢于挑战传统男权社会观念和制度的女性角色。

玛丽创作的惊悚小说常常以男性第一视角讲述故事,流露出狄更斯式幽默。在她笔下,女子与男子一样争强好胜,性格强硬,是社会道德标准下的”坏女人“,如《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的奥德利夫人、《奥罗拉·芙洛埃德》中的奥罗拉·芙洛埃德。

《奥德利夫人的秘密》的主人公奥德利夫人被人称为“家中魔鬼”,她犯了四种罪:欺诈罪、重婚罪、纵火罪、谋*未遂罪,是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最令人惊骇的女性人物。

奥德利夫人身上的这种男性气质与奥德利爵士身上的女性气质形成鲜明对比,奥德利爵士生性慵懒,整日昏昏欲睡,毫无男性的阳刚之气,更无进取之心,与争强好斗的奥德利夫人相比,彰显其柔弱的女性性格。

与传统观念下女性的主旋律“求爱、结婚、养育子女、宁静地生活”相比,《奥罗拉·芙洛埃德》中的奥罗拉·芙洛埃德鲁莽冲动、刚愎自用。甚至,为了表现出女性身上的男性性格,在柯林斯的《白衣女人》中塑造了一个“又黑又丑”的强悍女性玛丽安。

惊悚小说的作家们刻意地将笔下的女性人物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家中天使”区别开来,她们虽是女性,但却比男性还要男性。

02 “女疯子”和疯人院在惊悚小说的象征意义

女疯子和疯人院常常出现在惊悚小说中,是极富代表意义的重要人物和故事场景。

十九世纪,英国疯人院兴起,有三种类型的疯人院:穷人疯人院、郡疯人院和私立疯人院。

1802年,英国合法的私立疯人院有38家,1819年为89家,1841年达到123家,1849年有140家。

1845年,英国疯癫法案将“疯人”界定为:

任何一个不理智、白痴、疯子头脑不健全的人,即无法适应现有社会秩序的、无“理智”的人。

疯子的解释权掌握在占有话语权的统治阶级手中,具有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性别痕迹。

隐藏在病理学和精神学的表象下的“女疯子”,在惊悚小说中,象征着不为传统男权社会约束的“堕落女性”。而疯人院则是男权统治高墙之下的堡垒,禁锢着被当时社会所定义的“女疯子”。

在惊悚小说中,“女疯子”成为核心人物,许多小说故事围绕“女疯子”而展开。“女疯子”形象与“家庭天使”成为鲜明的对比,她们冲动暴躁、狂乱放荡。

《奥德利夫人的秘密》就量部典型的“女疯子”叙事小说,小说围绕女主人公奥德利夫人的秘密展开,为了保守秘密,保住个人利益,守住爵士夫人的地位,奥德利夫人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事情,秘密暴露后,以她被送进疯人院而告终。

疯人院是男权社会惩治不守社会规约的“女疯子”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另有一番隐义。

玛丽本可以在作品中*死奥德利夫人,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人应有的报应,但是奥德利夫人也量个在作者和读者心中果敢自信的女性形象。但是,身为作者,她又不能让奥德利夫人逍遥法外,否则她将遭受抨击。疯人院给了玛丽一个完满的选择,也给人了奥德利夫人一个奇特却又合理的结局。

她将一切些说不清楚的“产褥期精神病”,然后把奥德利夫归结于潜伏人送到了精神病院,让她在那儿平静地度过余生。

这不得不说是作者充满善意的谎言和玩笑,可见玛丽的机智与悲悯。

结语:

惊悚小说在维多利亚时代应产生,并获得蓬勃发展。玛丽·布雷登敏锐地把握到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动向,创作大量有影响力的作品。惊悚小说中女主人公以强悍的性格、大胆的行为、追求独立和争取法律平等的努力,表达一种现代精神,使她们成为现代女性的先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