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接单4000 ,这位“85后”工科男用一针一线为汉服爱好者“织”造“梦工厂” | 新青年·新职业

一年接单4000 ,这位“85后”工科男用一针一线为汉服爱好者“织”造“梦工厂” | 新青年·新职业

首页模拟经营笨拙的工作室更新时间:2024-08-03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鑫

开栏的话

新青年,新活力,新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大批内容多元、模式新颖的新职业不断涌现,而一大批青年人更是在新职业中崭露头角,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他们是伴随新技术、新消费而涌现出的一批年轻从业者,创新活力无限,光芒四射;他们往往也是认准某一不曾被大多数人关注的门类,持续发光发热,用行动照亮行业的希望之路;当然他们也总是坚信“兴趣抵千金”,期待在漫长岁月中实现职业价值与兴趣的双向奔赴……

职业方向不同,但对梦想的热诚最动人。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今年五一劳动节暨五四青年节前夕,大河报·豫视频推出“新青年·新职业”特别策划,为您呈现一群新时代的逐梦青年。

核心提示

从“让外国人挑战汉服”到洛阳古城里挤满“贵妃”,近年来,汉服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在青年群体中实现了“破圈式”流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汉服走上街头,沉浸式体验一场“穿越”之旅。

“半路出家”从事汉服设计,一年接了4000多单的“85后”汉服设计师程祎说:“我不希望汉服仅仅是出现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我更希望它回归衣服的本质,一定要穿在身上,这才是它最基础的功能。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我们汉民族的服饰呈现出来、发扬起来。”

从工科男转行汉服设计师,他“抱”着文物“恶补”知识

4月26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见到了素衣诗音汉服工坊的设计师程祎,埋头于设计汉服款式、花色的他,很难让人想到他以前是一名从事通讯行业的工科男。

图片:程祎设计汉服图样

“当时在通讯行业负责加盟连锁的模块,基本上需要在各个加盟客户间来回跑,感觉特别累,没有自己的时间。”程祎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他真正接触汉服是在2017年,当时休假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群身穿汉服的人正在参加活动,第一次见到汉服的他一下子就迷上了,回来后就开始收集各种资料了解汉服。

在程祎的印象中,2017年,整个汉服行业基本上还处于萌芽状态,汉服对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小的概念,他用四五天的时间把汉服的发展脉络了解清楚后,就果断地辞去了工作。

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服装行业的一些专业知识让程祎犯了难。

图片:模特身着程祎团队设计的汉服参加活动

“我在大学里有一门叫工程制图的课学得特别好,工程制图和服装制版有一些关联,所以基础的一个服装版型我是可以看懂的。”打破第一个障碍之后,程祎就开始静下心研究汉服的剪裁和服装形制。

想要做汉服定制,就要了解清楚汉服的服装形制,程祎想到的第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钻研文物,“只要是跟汉服有关的博物馆我都会去看一下,我们对着文物去梳理它的经纬线、梳理它的脉络、看它的缝纫接缝在哪儿、步幅宽度是什么样,通过这些方式来确定汉服的一个基础版型。”

然后就是确定汉服的穿着效果,按照基础版型做成衣服之后,程祎会通过壁画或陶俑这些文物来相互佐证,看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是不是同样的效果,等全部版型确定后,才开始做定制业务。

年接单4000 ,他为汉服爱好者“织”造“梦工厂”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汉服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15—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实现了由1.9亿元到101.6亿元的激增,短短数年间,汉服市场已暴涨五十倍,可谓指数级飙升。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能够坚守初心更加难能可贵。

“成品店是‘衣服挑人’,我们这里是‘人挑衣服’。”程祎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来到我们这里定制汉服的顾客,不管高低胖瘦,我们都能为其打造出一身合适的服装。

程祎介绍,一件汉服的制作流程要经历设计→选料→打版→(刺绣/印花)→缝合→修改→样衣成型→制作工艺单→发货这几个阶段。其中选料参考颜色、材质、织造工艺、花型这几个方面,每个朝代对应的织造技术不同,选料时候也需要注意,比如棉花的大规模种植是在宋朝以后,那么在做秦汉,魏晋,唐朝衣服的时候应该选择接近麻或桑蚕丝质感的面料,而宋朝及以后可选性就会更多一点。

图片:程祎在缝制汉服

打版需要找文物依据,博物馆、考古记录文献等都是资料来源,有些版型在文献记载中有明确的体现,比如《二十四史》中的《與服志》,《三才图绘》《天工开物》等。

根据面料材质不同,成衣时间也有很大差别,时间一般十五天到三个月不等。最长的可能要半年以上,比如蟒袍等妆花面料,绘制、打版、修改、到最终定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正是由于程祎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他的工作室赢得了不少汉服爱好者的信赖。十多人的团队,每月能接到150—200份订单,整个2023年接了4000多单。

长期钻研汉服设计中,程祎发现了更多的乐趣和价值感,“对着文物钻研时,我就想着能够复原一件古代的传统服饰,让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能够穿起我们古人的服饰,来体会、来再现我们古人的这种审美,这样特别有意义。”

如今,程祎的素衣诗音汉服工坊,正成为许多汉服同袍们的“梦工厂”。

汉服当年在郑州重现街头,曾引领潮流

2003年11月22日,一个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身穿汉服走在郑州的街头,引起不少关注。

图片:媒体报道王乐天身穿汉服走上郑州街头

据了解,王乐天穿的这件汉服是由薄绒深衣和茧绸外衣两部分组成,不同于长袍马褂的是,汉服没有盘扣,没有金属扣,以系带固定。这件汉服虽然简陋,甚至有点不合身,却是由王乐天和他的朋友们一针一线缝制的,这帮志同道合的大男人甚至组建了一个工作室,他们查文献,找规制,甚至手脚笨拙地拿起了缝衣针,有人因此刺破了手指,却乐在其中。

提到王乐天,程祎感慨:“当年他的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后,更多人开始知道汉服、了解汉服。曾经推广汉服这股潮流中,咱郑州在国内还是有引领地位的。”

去年以来,洛阳在互联网上还有“汉服之城”的称号。在洛阳不少景区和街头,如今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公主”更是成为一道风景,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汉服热”背景下,仅近两年,洛阳汉服从业人员已达1万余人,平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对于汉服的支持,还有很多。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2020年10月31日,第八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首日,正式发布了由北京华文版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定的汉服标准(专利)——《汉服分类》与《汉服》两大团体标准。汉服标准编撰小组从行业角度,既规范了汉服服饰的标准,可以供行业参考,同时也为大众认识汉服、了解汉服、体验汉服提供了正确、正规、规范的文化内容。

图片:程祎团队工作人员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4月13日至18日,程祎带队参加了在海南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提及参会感受,程祎坦言:“其实我们的规模和体量并没有跟展会的标准十分适配,但政府愿意把我们放在这样的平台里,去推广我们的文化,虽然在整个展会里做汉服这个行业的很少,但至少它是一个信号,相关部门愿意把我们的汉服作为一个窗口,向国际展示我们文化的魅力,我们华夏衣冠的美。”

采访中程祎多次提到“文化自信”,“穿着汉服上街,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形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穿上传统服饰,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时代表达。”

征集

如果您身边有类似的“新青年·新职业”,欢迎您微信搜索“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并在后台留言,分享他们的职业和故事。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孙凯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