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正值农历大年三十。
下午6时30分,从阜阳始发的K8361次列车,载着满车旅客奔向家的怀抱。
列车上,一位穿着白大褂、带着厨师帽、仔细检查餐料的厨师正在精心为大家准备丰盛可口的年夜饭。
张飞正在制作年夜饭。王磊 摄
他叫张飞,是合肥客运段北京四队的餐车厨师,今年是他进入铁路工作的第19个春运。平时的他工作认真负责,每趟出勤前都会想着“怎么给这趟乘务餐换换口味?”“怎么增加点营养?”……他做的饭菜色香味俱全,车班同事和旅客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
春运期间,随着旅客出行增多,张飞工作强度也在变大,用带着家乡烟火气的“列车美食”温暖着一批又一批回家旅客是他每次出发前的所思所想。
每一趟车用多少油、大米、肉、菜都有严格“预算”,这需要厨师依据行车时长、客流量和乘客类别等作出计划,大致预估用餐人数后,再列出所需原料数量,然后从餐料库配送到车上。
“这个量一定要尽可能精确,否则进多了卖不完,既不新鲜又浪费。”今天一大早,他就开始在餐车厨房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工作。
在不到十平米的车厢内洗菜、切菜,炒菜,十分考究厨师的技术,因为在火车行驶中会发生颠簸,这对正在炒菜的厨师来讲,平衡是最难掌握的,稍不留神菜就可能打翻在地面上。
“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每一位旅客,在餐车吃到我做的菜,露出满足的笑容。”作为列车厨师的张飞很热爱他的职业,每一顿“乘务餐”后,车班同事们都会主动和张飞打个招呼,聊上几句,讨论着今天饭菜的可口。每每这时候,作为厨师的他都会感觉所有辛劳顿时烟消云散,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好的“回馈”。
张飞正在展示精心制作的年夜饭餐食。王磊 摄
今天是2023年除夕,也是厨师张飞在铁路乘务交路第10个不在家的春节。今年的除夕年夜饭,他为车班大伙和年三十乘车的旅客们准备了油焖大虾、宫保鸡丁、清蒸鲈鱼、红烧鸡块、腊肉香芹,四喜圆子等诸多精美菜肴。每一道菜肴,都是他为不能在家与亲人共度新春佳节的车班同事和当天乘车回家的旅客们准备的“特殊春节祝福”。
张飞和他的妻子是客运双乘务,他的爱人孙思林是高铁车队的一名列车长。2023年春运是他们俩结婚以来,在客运乘务岗位上经历的第16个春运,夫妻俩再次奔赴各自岗位不能共度春节。由于铁路春运期间临客开行,今年春节,妻子孙思林大年初二上班,而张飞所在的车班大年初二下班,等张飞下班回家时,他的爱人已经在值乘的高铁上。
春运,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回家、团聚的代名词,但对铁路职工而言,春运则更多意味着的是忙碌、责任、奉献。张飞和他的妻子是众多铁路工作者家庭中为春运奉献的一个缩影,而守护每位旅客平安抵达目的地,也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文图| 王磊梁浩然全媒体记者黄紫燕
来源: 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