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在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发现康熙的诸皇子中有不少人欠了巨款,康熙帝斥责十阿哥胤䄉说他每年有四万两的俸禄,怎么会不够花?显然,胤䄉年俸四万两的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和各位读者分享一下清代亲王的经济收入情况。
亲王的年俸和其他收入根据清代定制,凡皇帝生子均称皇子,待赐名后才开始按照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等。皇子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宗人府就会题请封爵。
自顺治以后,宗室爵位定为十二级若干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代鉴于明代宗室分封的教训,避免皇室宗亲积年以后支派繁衍带来的无尽麻烦,规定除了少数功勋卓著者,其爵位可以世袭罔替,其余都是降级袭爵,直至成为闲散宗室。
皇子分封后,在经济上会有很优厚的待遇。以亲王来说,每年的俸禄是一万两,以下的郡王、贝勒等分别为五千两至三百两不等。此外,分封后皇帝按例要赐给一座规模庞大的王府。
俸禄对于亲王们来说其实不过是九牛一毛,除了年俸以外,亲王还有皇帝拨给的田庄、土地、菜园、果园、山场、马场、当铺等不动产,以及相应的佐领、奴仆等。
不过,清代的王爵(特指亲王)也有高低之分,开国功王和恩封亲王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乾隆以前的亲王和以后的亲王待遇也不一样,下面具体来说。
首先是开国功王开国功王是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子侄,诸如代善、多尔衮、济尔哈朗、豪格等,这些人在大清开国时建有不朽的功勋。清入关后,北京周围的大量土地,以及明朝皇族成员、贵族和太监的土地,成为了清朝王公贵族的封地。顺治朝的三次圈地,又将直隶周边约16万顷土地划归王公贵族们所有。
此外,长城内外的大型牧场也被分配给了这些功王。这么说可能各位觉得比较笼络,没有什么概念,那么就举几个例子说明。
比如庄亲王的王庄分布情况:直隶境内分布25个县,共7.87万亩田地;关外有7.1万亩庄园;陕西有32.4万亩牧场。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清代纳税耕地面积的5.5%。
肃亲王豪格更为富有:关外有庄园8万余亩,直隶有3.2万亩田地,热河有170万亩土地,察哈尔有126万亩牧场,还有一些果园、山地和一处金矿。
其他的如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等开国功王,其王庄土地数量也是高得惊人,尤其是多尔衮,他在掌权时,拥有数百万亩的土地和大批农奴。
需要说明的是,开国功王中大多数人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即铁帽子王。和他们头上的铁帽子一样,这些王庄也是永久保持不变的,只不过在子孙后代分家时,会分出一些家业。但尽管如此,承袭王爵之人,仍然拥有巨大的王庄。以庄亲王为例,到了1911年大清灭亡时,最后一代庄亲王仍拥有55万亩土地。
其次是恩封亲王清代共有26个皇子获封亲王,14个皇子获封郡王。这些王爷大多数都是通过恩封获得爵位的,和开国功王们相比,他们的王庄规模则要小很多。
相对而言,康熙、雍正时期,对自己的兄弟、儿子们还算大方。比如康熙的哥哥福全在分封亲王的时候,康熙就赐给他农庄、菜园和果园,这些王庄加在一起大约7万余亩。
到了乾隆的时候,皇子们分封亲王时获得的王庄规模就要小很多,多的只有3万亩,小的还不到1万亩,很少有超过5万亩的。
这是因为到了清中期以后,关外关内的闲置土地大量减少,加上人口剧增,耕地面积紧张,朝廷已经没有大规模赏赐王庄的条件。因此到了乾隆以后,以赏赐当铺代替了王庄。到了道光末年时,内务府还曾上奏道光帝,说内务府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为新封的王公提供王庄了。
恩封亲王的日子并不好过皇子分封后,按例有王府,此外皇帝也会根据自己对皇子的喜爱程度给予赏赐。比如福全分封时,康熙就赏赐给他3000两黄金、10万两白银,还有绸缎、马匹、牛羊等。但自乾隆以后,赏赐也越来越少。
其实,恩封的亲王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富裕,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从史料的相关记载来看,很多亲王往往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比如乾隆的皇六子永瑢(质亲王)每年的花费是16000两左右,而他的收入仅有12000多两,财政赤字多达4000余两。
要知道,永瑢生活的年代正值乾隆盛世,更别说是嘉庆以后了。不过这种情况大多是亲王没有实职,不担任差事。如果在朝中担任要职,则又另当别论了。
恩封亲王和开国功王的最大区别,是他们的家产并非是永久性的。因为按照制度,恩封亲王要降级袭爵,所以他们的家产在经过数代世袭以后最终会全部丧失,就是居住的王府朝廷也要收回。
当然了,亲王毕竟是天潢贵胄,这里所说的日子不好过只是相对开国功王而言的。和一般的王公贵族比起来,亲王的生活还是让人遥不可及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