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年,与社会上的朋友见面交换名片的时候,总是可以看见印着“某某学院/大学创业导师头衔”,而且很多人都强调他是“大学创业导师”。对此,一方面真心感谢他们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支持和付出;另一方面,看上去这个比较高大上的头衔,其实肩负着责任、义务、担当和落地。
我曾经说过:“不是每个企业家、管理人士或者其他协会知名人士都可以担任创业导师,也不应该让『创业导师』成为印在名片上的虚头。在双创背景下,大学校园或者创业园区,需要更多有担当、愿分享的社会人士加入这个创业队伍,为创造一个健康的创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援”,这才是根本。本期内容和大家分享这个领域。
创业导师的职责不管如何称呼他们,他们的责任是为创新创业,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提供必要的工具来支援创新,使创新能够蓬勃发展。因此,创业导师在他们的组织中促进、鼓励、激励、支持与驱动创新的个人与团队。
他们可以自发性与创业者谈话、指导以及洞察力,经由点对点的交流以及高度结构化的创新方案与系统来完成创新创业相关工作。这样一来,创业导师就能够在诸如高校、园区或者其他组织中建立有效而实用的创新方法。
但不管他们的头衔是什么,他们所必须从事的工作之一就是直接负责找出善于提出好问题的人,也就是具备创造力思维的人,鼓励创新创业者们尽一切可能地进行探索;同时协助创业者们探索,甚至找出他们所要探索问题的答案,他们还需帮助创业者寻找可能激发新想法的经验和思维,他们会创造一个把分享与开发新想法、新思维当做基本行为规范的常态创业发展的环境。
所以,做好一个创业导师不易,他需要做好支援、他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他需要把想法可视化、最后他需要沟通与开放。而这些才是我们创业导师的职责,也是应该清醒认识的重点。
最后谢谢所有为大学服务的创业导师,祝你们新年快乐!
(感谢关注创视角。本文引用本人谈创新创业的文章,如引用请注明来源。)
作者:创视角
2017年12月31日于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