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24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
好像什么都没做。又好像发生了很多事。
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三个字:不太平。
这不,继前两天河南事业单位缩编,体制内铁饭碗端的岌岌可危之后,一向被誉为“打工皇帝”的券商们,金饭碗也被砸了。
今年最惨的有两个,研究所和投行。
研究所方面,国泰君安研究所内部动荡不安,高管离职潮持续。
先是黄燕铭离任,再是廖静池(所长助理)、张宇均(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离任。
在此之前,网传三分之一研究员首席提出离职申请,如今,这几大研究员的离任,似乎是为了印证这一传闻。
不平静的不止这一家,德邦,华福,财通、广发等纷纷地震。
无独有偶。瑞银资管也正在计划新一轮的裁员,比例为20%-30%,主要集中在投行和财管两个部门。
再说投行,IPO节奏放缓之后,一直站在金字塔顶尖的投行保代们,日子并不好过,内部转岗,降薪,甚至裁员都屡见不鲜。
东方证券旗下投行子公司员工薪资遭遇动荡,涉及3、5、7折不等的情况;
头部证券中信证券内部人员出现转岗现象;
申万集团员工爆料称,工作六七年,月薪仅几千元,即使是vp也只有一万多,奖金已连续3年未发放,全年总收入不超过15万元。
主要原因,也不外乎四个字“没米下锅”。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有数据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截止23年底,注册保代8600人左右,只有600人,参与IPO签字,相比较2022年年底的1/9,去年年底降至1/14.
就连一些明星保代,比如平安证券赵宏,这个在A股历史上,签署项目最多的保代,近两年也没有什么新项目。
这一切要从IPO的收紧开始说起。
2023年,对于证券行业来说是动荡的一年。
这一年,全面注册制实施,北交所开启改革,券商加快公募化布局,多家资管子公司相继成立。
这一年,A股行情低迷,IPO与再融资收紧,证监会加大监管力度,公募降佣落地。
券商投行业务寒意逼人。
让我们不禁想问一句:券商这是怎么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工资下降,可谓是打工人的噩梦。
头部券商中信证券,近期也在调整人员结构。
以前,加薪扩招强人,对比现在的现状,僧多粥少,能转岗已经是不错的了,还有一部分人,在这次薪酬风波中,被优化。
从薪酬来看,中信同比下滑3.39%,国泰君安下调10%以上,而中金公司在2020-2023年这三年之间,连续降薪,降幅已达40%之多。
而谁又能理解降幅最多的中原证券内部员工的心情?这降的可不是一星半点,13%的概念。
毫无疑问,券商薪酬下滑并非个案,而是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这不由让人感叹,曾经光鲜的投行,如今亦风雨飘摇,也让人担忧未来,投行人的出路在哪里。
一分为二来看,在感慨这个现状的同时,倒不能埋怨公司的无情。
毕竟,薪酬是需要真金白金去支撑的,一方面,根据各大券商公布的年报来看,业绩都下滑那么厉害,“降本增效”已经是唯一的出路。
另一方面,从监管层面来讲,也制定了多项举措来规范券商行业的薪酬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薪酬风波中,首当其冲的是投行这个高薪人员,而做为衍生品的前台等降幅有限。
原因据说是考虑前台工作强度大,提成比例关系到公司创收,也容易造成资源流失,所以降薪力度相对较低。
但先不要庆幸,随之而来的新花样:调岗与严格考核,也并不能让人松一口气。
一方面,处于前台非核心的人员,在调岗初期,大概率不会直接降薪,但是如果不能完成新岗位的业绩考核,面临的是降薪甚至裁员的结果。
不难分析,当面券商行业面临整体环境不景气的大环境,新的岗位业绩考核压力自然不低。
而另一方面,前台这个岗位,不管是头部券商,还是其他小券商公司,所实行的统统是末位淘汰制,考核如果不达标,也是降薪或者劝退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帖子。
博主一个闺蜜,在券商营业部工作,发了工资跟她说“又是3000多,上什么班”。
让一眼看上去不明觉厉的博主以为是买基金能亏3000多呢。
你以为这个是最惨了吗?还不算。
下面又有童鞋跟贴,不知道有没有安慰道博主闺蜜那颗受伤的心。
这让我有种感觉,这不是在上班,是在做慈善。
也难怪情绪激动拍桌子,换成你,不激动才怪啊。
所以,话说回来,券商行情到底有多差?
券商这个行业,一直头顶光环,被誉为“打工皇帝”,相比起体制内的铁饭碗,券商人端着金饭碗。
但是不管是铁饭碗,还是金饭碗,始终是端着别人的饭碗,属于“提桶者“。
这个概念,来自于《管道的故事》一书。这类人的特点是“以时间换区金钱”。且一份时间只买卖一次,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一类人。
只要你需要上班,并且必须把工作完成才能拿都报酬,不管薪酬多少,都是“提桶者”。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有机会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这里的“好工作”通常指的是高收入工作。
然而,我们却经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无论是高收入工作还是低收入工作,为了确保稳定的收入,我们都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也就是持续不断地“提桶”。
正如书中所言:提桶的问题在于,一旦停止提桶,收入也会随之中断。
因此,可以说,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最大的幸福在于劳动有所得,最大的不幸则在于不劳则无所得。
这也是“提桶者”面临的危机,或迟或早。
我们一直忧心于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其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还在于我们的不安全感。
而这份不安全感,则来自于收入模式的单一。
许多股市老韭菜,通常会告诫新韭菜一句话:严禁满仓赌单票。
就在于在当下这个一切祛魅的时代,凡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哪个群体能够一直“高高在上”,只不过是昔日荣光的错觉罢了。
必须得承认,仅仅依靠单一的工资收入,显然不是无坚不摧。
同样一个月3万,是收十套房的房租,还是打工赚3万,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有一本书,推荐没有看过的人去看下,塔勒布的《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在这本书里,塔勒布提出了五种具体的反脆弱方法,其中有一个点,我非常认可:
留出足够的冗余。
就如同,我们的身体有两个肾脏,两个肺,这是非常必要的冗余。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提倡职场中人,建立自己的冗余:副业收入。
通过副业,打造自己的财富管道。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朝九晚五之外,找到第二项收入来源。
比如,你可以试着发掘自己的专业技能,兴趣特长等,做为产品,去售卖。
而如何搭建完善的商业模式,我在这里给出一个宝藏图。
收藏好,这张图价值万金。
这张图我给过很多人,毫不夸张的说,有的人有这张图背后的商业模式,年赚百万。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失业了大不了跳槽,比如黄燕铭,廖静池,不愁找不到工作。
但是,行业的严冬,降薪的普遍现象,在薪酬越来越规范的前提下,能找到和之前薪酬一样的职位,几率有多大呢?
大概率会走到创业这条路上。
而对于这些专业技能满分的人,创业的难度系数又有多少?
并非有才华就能赚钱,才华横溢的穷人满大街都是。
专业技能和赚钱能力,绝逼是两个概念。
不管是创业,还是副业,最终都脱离不了流量,产品,系统,这三个概念。
殊途同归罢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