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34岁南下深圳,40岁离职创业,一代地产大亨草莽传奇!

许家印,34岁南下深圳,40岁离职创业,一代地产大亨草莽传奇!

首页模拟经营大老板创业大亨更新时间:2024-08-0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分享,又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非常感谢!

1978年,河南一个偏远的农村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这个三代务农,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的家庭,专门请公社来自家门前放了两场电影。

他就是许家印,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十几年的求学路中,他贫穷但不自卑,坚韧又肯吃苦。

2000年左右的地产热,无数财富故事在这个领域上演。

而许家印,就是其中的最负盛名的“房地产第一人”。

许家印,这位中国的地产大亨,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

三十四岁转战商海

1992年的这一天,34岁的许家印递上了自己的辞职报告,离开了工作十年的老东家——河南舞阳钢铁厂。

其实在很久之前他就向往大城市,向往特区深圳。

辞职后,他终于圆了年少的梦,来到了深圳。

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许家印感到很多事物陌生而新鲜,他迫切而又笨拙地想要融入这里。

在深圳找工作,与他毕业时分配的工作流程并不相同。

在这里,需要求职者先准备一份自己的简历。

许家印也听说了这个情况,但他并不了解简历通用的书写格式。一开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自己曾经的经历洋洋洒洒写了30多页。

他将自己这30多页的经历看作是自己的底牌,而他并没有思考是否有人愿意阅读这么长的简历。

他以为自己一定可以在深圳打拼出一片新的领地。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这时候,他想到了儿时的辛酸路,也想到了舞钢担任车间主任的经历。

作为村子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里的许家印,拼命地学习,拼命地增长经验。在入学不久后,他就知道了自己这个专业的去路。

果然毕业后不出他所料,被分配到了舞阳钢厂。

但是,在许家印的心里,他对这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其实是有些不满意的。

他拼命地读书,拼命地学习,是为了离开山村,奔向更大的世界。而舞阳钢铁厂则又将他困在了另一个农村。

尽管不情愿,但专业又肯吃苦的许家印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

在工作第二年,他就由车间主任助理被提拔成了车间主任。

在工厂里,他取得了多项荣誉。不仅专业技术过硬,也为工人们着想。在厂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业绩。

就在这个顺风顺水的关头,他却选择了离开。

但1992年的现实却是,满怀激情奔赴深圳的许家印,竟然找不到工作!

许家印为此一度陷入迷茫与失落,在一位朋友的指点下,他才明白一直找不到工作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自己洋洋得意的简历太厚了。

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议,重新把自己的简历精简和压缩了一下。

这下,终于收到了几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没有资本、没有背景、缺乏经验的许家印,只能抛弃曾经在舞钢管理几百人经验的车间主任经验,从头开始。

在收到的几家入职通知中,他选择了一家名叫“中达”的贸易公司,从最底层的员工开始做起。

本来老板对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不抱什么希望。可是他却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短短几个月,他就为公司拉来了十多万的业绩。

证明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后,许家印准备在这家公司大干一场,为此,他找到老板,提出可以为公司与他的老东家舞钢牵线搭桥。

当然,他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成立一家由他说了算的公司。

许家印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发现,地产建筑是一块沃土,或许在最近的几十年内,在这个领域内都将大有可为。

而与建筑业匹配的钢材,作为必需的原材料,必然也前景广阔。所以许家印打算在钢材市场上干出一片天地。

听到许家印的这一番高谈阔论,老板同意了他的想法。

有了这个平台,许家印如鱼得水,他也证明了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随后,再次向老板建议,进军正在蓬勃兴起的广州房地产市场。

老板帮他筹集了两千万的启动资金。

拿着这两千万元,许家印犯了难。

用这笔钱去投资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建设怎样的楼盘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家印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发现广州的市场大部分都是大户型的房子。

所以,聪明的许家印打算另辟蹊径,与市场上的新建大户型楼盘反其道而行之。他打算以小户型和低价格来同他们竞争。

可是真正运作起来却困难重重。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如何销售,也不在于是否有人买,而在于资金。

为了盘活现金流,许家印不敢有丝毫怠慢。

终于,在许家印的不懈努力之下,这个项目为公司足足净赚了2个亿,而自己的月薪却仅有3000多元,养活家庭都困难。

所以,1997年,许家印做了一个又一个于他人生而言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决定。

他又辞职了!他感激老板的知遇之恩,但也直率地说,自己的工资无法养家。

这一年,他40岁。

若干年后,许家印谈起这段时光。

他有些许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的老板能给他开足够支持生活的工资,或许他也不会选择创立恒大。

就这样,许家印创立了恒大。

可是,这时候正好一头撞上了这个行业低谷期。但许家印不怕,他坚信人定胜天。

许家印将恒大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了海珠区一块农药厂地块上,这块地非常地便宜。

尽管已经低于市场价太多了,但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许家印来说,这仍然是一笔天文数字。他尽力筹集到资金,用超强的执行力将这块儿地块开发完。

皇天不负有心人。

几个月后,这个地块开发完了,刚开售就被一抢而空。这下筹集到的资金也都回笼了。

地产市场的“迟到者”

趁着房地产市场的东风,恒大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许家印乘势将恒大的快速开发模式发挥到了极致。这时候的恒大已经远非一开始的规模了,几千名员工,超百亿的流水。

正当未来的形势一片大好时,却发生了又一件改变恒大发展方向的事情。

即使在公司创立之初,许家印就非常关心房子的质量问题。可是,天不假人愿,竟然出现了质量问题。

因为之前已经对质量问题三令五申过,但是仍然出现了这样大的纰漏。为此,许家印非常恼火。

随后他召集公司中层以上的员工来到项目现场,愤怒举起锤子,砸掉了不过关的项目花园。

这一砸,不仅砸在了项目上,也砸在了恒大每个员工的心里。也砸出了恒大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

这在恒大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这直接决定了恒大以后的发展模式和业务框架。

但最重要的是,这背后暗含了许家印的野心。

但是,一个现实情况摆在面前,业界老大万科扩展到全国29个城市,用了足足10年时间。有这个案例在前,许家印扩展全国并不容易。

严格来说,许家印已经落后地产市场的发展太多了。

许家印的起步较晚,当他在1996年带着几个人创立恒大公司时,光是广州就已经有了将近两千家房地产公司。

而这些公司此时已经有了六七年的经验。

到了2006年,恒大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国内市场的其他房地产企业相比,恒大显得那么弱小,甚至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可这个无所畏惧的河南人却并不胆怯,他早已做好了打算。

与恒大初创时收购的那块农药厂旧址的土地相类似,许家印打算避开头部房企的锋芒,向二三线城市进攻。

其实,许家印敏锐地察觉到,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成本非常低,而且对银行信贷来说,风险很小。

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域的市场,主要是刚性需求,销售比较稳定,资金回笼比较快,受政策影响较小。

按照这样的思路,恒大储备了大量的优质土地。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撒出去的各个部队有条不紊、整齐划一地战斗?许家印给出的答案是,管理才能出效率。

为了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也为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许家印在恒大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体系。

凭借着这套灵敏的“神经系统”,董事局一声令下,半小时内就能传到南在海口、北在长春的最基层。

这一系列的标准化,既可快速复制项目,又能确保精品质量,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从一个小公司跻身成为中国企业500强,许家印仅仅用了十年。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个成绩。

一幅巨大的蓝图已经铺开,恒大走到了资本市场的门口,但一场足以致命的危机也随之袭来。

地产大亨不简单

2008年,恒大使出了“断臂求生”这一招。

全国十几个城市恒大的楼盘同时开盘,并以七五折的价格抛售。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因为此前恒大的上市计划被搁浅了。

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本来已经顺利进行的恒大上市计划突然停滞了,可是全国有20多个项目正在开发。

不能上市了,这些项目后续的资金怎么办?

面对这个难题,许家印亲自上阵抓营销,甚至通宵达旦地到分公司询问工作进度。

除了资金压力,还有巨大的舆论压力。

业界一时风声鹤唳,而恒大则深陷旋涡中心。

当时,恒大的资金缺口一度高达120亿元。雄心勃勃的许家印,成了很多人的笑柄。很多人都等着恒大倒下。

为了补上资金缺口,许家印奔赴香港搬救兵。

许家印与新世界集团主席的郑裕彤曾有过交集。

谈判过程也不顺利,一波三折。

这场谈判拉锯战似得持续了3个月,许家印心急如焚。为了讨好郑裕彤,许家印每周都要和郑裕彤吃一次饭,并去郑家打牌。

这番苦心并没有白费,郑裕彤成了帮助许家印渡过难关的关键人物。

“低价 明星”的促销手段,在短短两个月内,为恒大回笼资金近50亿元,迅速盘活了其他亟待资金输血的在建项目。

2008年,恒大销售收入达到118亿元,第一次跻身国内房企的“百亿俱乐部”,许家印终于涉险过关。

至此,恒大地产已然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以中央集权的管理,确保标准化的运行,进而推进快速开发,而后再用“低价 明星”引爆市场,随即产生现金流反哺总部。

这一闭环,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首次上市未能获成功,终于在一年半以后的2009年,许家印和恒大终于翻过了最沉重的一页。

仅上半年的销售额便突破了百亿元,销售面积位列全国三甲。

当年,恒大地产成功登陆港交所,许家印以480亿港元一举成为当时的内地首富。

回看恒大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或许发轫于许家印曾经的实用主义经历。

在恒大,有着非常高的执行力。

梳理一下恒大的管理架构,我们就会发现恒大运转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在徐家运的掌控之中。

同时,恒大也有着非常严密的计划管理和考核制度。恒大的员工薪资水平普遍较高,各项激励政策也层出不穷。

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比其他公司大的工作强度,和彻底激发员工“狼性”的工作氛围。

有人曾评价许家印,说他身上带着一股草根气和江湖气。面对困境时都是从容和淡定的。

所以,顺着这种路径,排球来了,足球来了,紧接着音乐也来了,恒大通过文化与体育产业收获的知名度,借势做出矿泉水。

结语

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下行,恒大负债将近三千亿元,烂尾楼也数不胜数,这种惨状也折射出我国地产行业的现状。

恒大目前也在寻求自救之法。

但是,退后三步看恒大,我们首先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出许家印。

商业不是冰冷的游戏,很大程度上关乎人性,抛开报表、理论与争议,这家1997年才创立的企业,凭什么又为什么会走出一条有异于同时代房企的血路。

正如你可以在别人的企业中总结出成功的规律,但是若想通过总结出的规律去复制一家成功的企业,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恒大,毕竟是在20年的地产江湖中干出来的恒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