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条被嚼过了无数遍的口香糖
《速度与激情9》上映一周了,拿下10亿左右票房,总票房预测15亿,比最初上映前的预测低出了许多。
口碑也不佳。豆瓣评分5.5,属于系列最差。
从2001年诞生开始,《速度与激情》已经拍到了第九部,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几乎从一个家喻户晓的电影品牌,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崩坏的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观众似乎产生了某种共识:“假”。
之所以产生此种评价,乃是因为电影中频频出现违背基本科学常识的奇观场景,让观众一头问号,譬如:
飞机接车是什么操作?
为什么悬崖吊索产生的离心力不会把汽车底盘拽落?
为什么车载电磁铁能吸附车外的物体,却不会影响车内的金属设备?
以及最关键的,凭什么汽车能冲上外太空?凭什么火箭燃料的巨大热量不会把车烧了?
……
《速度与激情9》
除了各种奇葩设定,人物和故事线也相当混乱。
“地雷,子弹已经不算什么了,主角不死可以理解,但已经死了的居然又给写活了,给我都看傻了。”有网友如此评论道。
但说一千道一万,观众最大的不满意,还是感觉到了某种基因上的不兼容。换言之,《速度与激情9》和整个系列前作的风格都产生了冲突。
《速度与激情》最初是一个亚文化犯罪电影,属于B级片,本意是表现街头赛车文化,强调人与汽车之间的关系。随着系列电影大火,慢慢注入了谍战元素后,探讨的母题也逐渐从卧底和罪犯的“自我救赎”转向了“拯救世界”,成了主流好莱坞A级大片。
《速度与激情》
但无论B级还是A级,自我救赎还是拯救世界,该系列吸引观众的核心,始终是最初的街头赛车文化。其重点并非展现高科技,而是强调人和机械之间依托技术进行的互动。表现形式偏现实主义——驾驶位第一视角、车体内部剧烈的晃动、氮气管道喷射特写镜头等。即便是执行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任务,如抢劫爆破等,都不能脱离该现实基础。
而在这份现实基础上,再将来自各个族裔的角色,各个国家的著名地标等元素混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电影品牌。
但近年来,这种现实感逐步被打乱了。在《速度与激情8》中,赛车大战潜艇这一情节已经遭到了部分影迷诟病。而在《速度与激情9》中,当汽车突然飞上太空,撞碎卫星后,让影迷们身临其境的现实感瞬间消失。故事和人物上的问题,自然就加倍暴露了出来。
续作的限制
其实,《速度与激情》续作在故事和人物上的逐渐崩坏,也符合内容创作发展的规律。
影史上,除了有原著、游戏或漫画加持的少数改编作品,如《哈利·波特》《变形金刚》《生化危机》《侏罗纪公园》,DC、漫威系列等,大多数原创系列片,都很难超出“三部曲”的限制。
对续作发展造成限制的元素,无非三个:一是情感,二是故事,三是奇观。人因情感体验而成长,但一路拍下去,主角们老的老,死的死,结婚的结婚,已然没了成长空间;故事上,往往第一二部最完整,续作要么开启分支,要么打乱时间线,回归前传或展望后传;至于奇观则最忌讳重复,同样的手法,用一次是惊喜,用两次是无聊。
以《猩球崛起》为例:第一部建立世界观,架构人与猿之间的整体矛盾;第二部双方矛盾激化升级,大规模战争开始,进入高潮;到了第三部水准开始大幅滑坡,只能开启分支,引入不同势力,制造矛盾,故事和世界观设置上均出现了多处硬伤,只好草草收官。
《猩球崛起》
而能让大多数观众挑不出毛病,甚至称得上圆满的原创“三部曲”系列,影史上为数着实不多,算下来也只有《无间道》《黑客帝国》《镖客三部曲》等寥寥几部。
但凡超过三部以上的原创IP,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重复,如2019年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中的“液体机器人”表现手法和1991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几乎完全一致,但人物关系却相当薄弱,不复当年感动;抑或“乱编”,如《哥斯拉》系列为了论证怪兽存在的合理性,连带开发出“地心空洞”等多个科学理论,却依然无法令观众信服。
对比下来,《速度与激情》系列能做到不断推陈出新,拖到第九部才开始出现崩坏迹象,已经很不容易了,甚至能算得上奇迹。同样达到类似成就的原创电影系列,纵观影史,也只剩了《007》《星球大战》等少数几部。
即便是这些经典之作,本身的毛病也不小。《星球大战》系列存在一个较为完整宏大的世界观,聚焦阵营、人物之间的矛盾、背叛与阴谋,越到后面故事线越复杂,存在严重的“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问题。再加上随着时间发展,科技表现形式以及最初的“原力”设置显得愈发落后。近年续作被不少观众指控为消费情怀,一锅乱炖。
《007》系列则较为简单明了,一连拍了二十多部,可预见的未来也能够一直拍下去,原因在于历任男主角都是所谓“行走的荷尔蒙”的设定。这种人格几乎已经定型,无法和任何人建立长久的情感关系,没有心理阴影,没有执念,自然没了任何的成长空间。关于人物的塑造,只落在了一个单薄的“酷”字上。
《007》
因此影片的笔墨,主要聚焦在任务执行的战略战术方面,然而在苏联解体、脱离了冷战和核恐惧的背景加持后,007系列诞生之初所仰赖的天然战略背景也开始渐渐崩塌,走入了只强调各种小战术的阶段。如今,续作故事往往发生在不知名小国,在各种叛变、恐怖分子与阴谋论中无限循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是系列电影发展的必然规律。当电影本身的世界观没有了进一步延伸的空间,但观众又保留着情怀、记忆和观影需求,片方和资方又有进一步盈利的本能渴望,一个寿命早该完结的IP就会被无限拉伸,就像一条被嚼过了无数遍的口香糖一样。
嚼到后来,自然越来越没滋味。
创意的缺乏
近年来,“好莱坞不行了”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继1994年第一部好莱坞分账片《亡命天涯》引进中国内地后,一直到2014年,内地影史票房冠军都一直由进口片所把持,其中除《红番区》外,均为好莱坞大片。在这种摧枯拉朽的攻势下,国产电影都避之唯恐不及。早年间,大多数中小体量国产片想要定档,必须要先经过反复确认,确定同档期没有进口大片空降后才敢公映。
该趋势自2017年《战狼2》后,才开始渐渐扭转,越往后越明显。据相关票房统计,自2019年《复仇者联盟4》后,再无一部进口片票房超过15亿人民币,而到了2020年,不少原本呼声极高的作品,如《信条》《花木兰》等,都遭遇了口碑票房双重滑坡,且当年票房前十全部被国产片霸占,进口片再不复当年威势。
如今的好莱坞越来越趋向保守,除了诺兰、卡梅隆、斯皮尔伯格等寥寥几人还在坚持原创外,各大片厂开发新片,几乎都是依托于各个老旧IP。
但与其说这是好莱坞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全球的创意产业都陷入了某种停滞。根据Box Office Mojo全球票房榜,目前排名前十的电影除了卡梅隆的两部《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外,其余全是各种系列IP或动画的续集。而年年延期、千呼万唤不出来的《阿凡达2》,也不禁让全球观众捏了一把汗:在电影工业飞速发展,许久没有新科幻概念出现的今天,这部电影还能再创奇迹吗?
好莱坞电影初入中国时的势如破竹,不仅仅只是因为电影工业一个维度上的差距。背后体现的是科技、工业、经济上的全方位领先。第一部《速度与激情》上映的2001年,国内街上跑的汽车只有固定几个品牌,汽车的改装、不同场景下的功能性应用,对于我们而言更是陌生领域。这部电影,对欧美观众而言是生活,对国人而言,却无异于奇观。
《速度与激情》
而随着银幕数日益增多,物质水平得到发展,双方差距渐渐拉平,比起发生在异质文明的故事,观众自然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更感兴趣。
而历来代表着想象力最高峰的好莱坞,也许久没有突破了。
故事的创意,往往诞生于现实中的矛盾。而在物质极大丰富、基础科学长久未有突破、世界一片安乐祥和的现状下,多个电影类型,如科幻、黑帮、犯罪都陷入了创意枯竭。以赛博朋克概念为例,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造人类生活后,《银翼*手2049》《头号玩家》中展示的世界观已然成为了即将到来的现实,观众早已不再陌生,带来的刺激自然大打折扣。
《银翼*手2049》
未来已来,早年科幻小说中的许多设定早已不再稀奇。构建一个更大的未来世界观又做不到。那么就只能将日常的小事进行*,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强行制造奇观,无怪《速度与激情9》非得要送汽车上天。
只不过,这种和基本常识相悖的所谓奇观,与其说是想象力的体现,倒不如说正好反过来,暴露了想象力的匮乏。
但这不光是好莱坞的问题,只不过全球都恰好迎来了这样一个时代。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