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乐队都是兼具严肃思考,也能获得大众性成功的乐队。他们之所以能够叫好又叫座,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响应并掌握时代的想象。
六十年代的披头士/列侬、鲍伯·迪伦,七十年代的“性手枪”、冲撞乐团,八十年代的斯普林斯廷,以及从八十年代至今都影响深远的R.E.M.、U2,哪一个不是深具社会意识的乐队或乐手?他们的歌比任何一篇政治宣言都更能总结时代精神、更能影响年轻人对政治的关注。如果要选出九十年代的代表乐队,莫过于“电台司令”(Radiohead)。
他们1997年的第三张专辑《OK Computer》获得所有英美音乐杂志年终排行的最佳专辑。这张专辑的主旨正是对全球化的物质根基----科技文明的进展----提出了严肃的反思。
“电台司令”虽然没有直接撰写露骨的抗议歌曲,却以各种行动展现他们的政治激进主义:他们在网站上传递反全球化社运信息、在CD内页引用美国最著名左派知识分子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对媒体霸权的批判、声援国际特赦组织的活动、以及参与本文提到的免除穷国外债及追求公平贸易等活动。
如果你在2000年8月进入“电台司令”的网站,你会看到一个计算机着火的照片,旁边写着“这个计算机毫无意义,除非你们免除债务”。照片下面写着:“他妈的网络并不能拿来吃。这是一个*人的自由市场。你期待怎样的未来?你期待背过身去,保持你干净的手?你期待麻烦会自动解决吗?你如何能够安然入睡?”这段话的意含是八国首脑高峰会议把重点放在建立全球信息技术(IT)宪章,却不顾第三世界国家还背负庞大外债,发展信息技术对他们而言根本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早在1999年德国科隆的八国首脑高峰会议,“电台司令”主唱Thom Yorke就与波诺及“两千年大赦联盟”的数万群众组成人墙,成功迫使这些工业强国承诺免除贫穷国家的部分债务。而在这次行动中,他坚持不举办表演活动,因为他说,这不是“四海一家”的翻版。
2003年9月8日英国的《卫报》(The Guardian)上, Thom Yorke应邀和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史蒂格雷茨各写一篇谈全球化的文章。Thom Yorke在这篇文章中完整呈现他的反全球化理念:
全球化的后果越来越清楚,只有跨国企业获利,他们可以影响西方政府,并且从自由贸易中赚取利益。他们有能力让他们的“自由”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议题。
他们跟穷国说这是自由贸易,这是我们建立伟大资本主义体系的方式。
这是彻底的健忘与伪善。
我们要追求的是改变贸易规则,来保障弱势阶级和环境。我们必须尊重国际人权规范。企业必须负起责任,关注腐败、人权和环境。发展中国家需要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并且让他们的产业有机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