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腔作势的“凡尔赛式炫富”为何令人反感?| 媒体札记

装腔作势的“凡尔赛式炫富”为何令人反感?| 媒体札记

首页模拟经营凡尔赛名媛更新时间:2024-08-01

摘要

媒体札记

“成功只有一种,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过去一周,网上最火的词非“凡尔赛文学”莫属。在网友们脑洞大开的总结之下,这个词被定义为:通过先抑后扬、自问自答或第三人称视角,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的线索"。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网上热传的“凡尔赛文学”,和“凡尔赛式炫富”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与其他网络亚文化一样,本来是一些小圈子里流行的网络热词。而且,它本来就是用来嘲笑那些浮夸现象的词:“就想用这个词嘲讽那些人,他们无疑就是想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气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

相比之下,后者才是让网友难以接受的对象——所谓“凡尔赛式炫富”,背后那种装腔作势的说话方式,不仅不能展示高雅的追求与精彩的生活,反而会淋漓尽致地显示出使用者的无趣与虚荣。但是,随着网友对“凡尔赛文学”一词的泛用,很多人已经将“凡尔赛文学”等同于“凡尔赛式炫富”,原本批评讽刺浮夸虚荣行为的概念,竟然成了批评讽刺的对象本身。这种吊诡的现象,也呈现出网络文化的多变性与复杂性。

对此,封面新闻的一篇报道,给出了精辟的解释:“‘凡尔赛文学’并不是一种文学体裁,而泛指一类矫饰迂回炫耀自己高端生活或者其他长处的社交媒体写作模式。过去这种文被称作‘装X’,后来被网红博主@小奶球 冠以‘凡尔赛文学’的名号,并创造处了高人气话题#凡尔赛文学研究与实践#,简称‘凡学’。”

对于这种现象,多家媒体发表了相关评论。尽管这些撰文者的态度基本上都是批评“凡尔赛文学”,但具体的观察角度却有各有独到之处,颇具启发意义。红星新闻在评论中指出,“凡尔赛文学”是一种病态的自恋文化。原文写道:“这种自恋超出了一定限度。要精心地营造,在你端起一杯咖啡的时候,重点不是咖啡或者咖啡杯,也不是精心保养的手,而是精心掩盖又没有完全掩盖的手腕上的名表——这无疑是一种走火入魔。”

一贯言辞犀利的自媒体“浪潮工作室”批评起来也毫不留情:“此种话术,多是一种不修边幅且调性庸俗的操作,常常聚焦于财力本体,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炫富。因此,虽易让使用者自我陶醉,却不易令他人认同,乃至反感。因此说服力较弱,效力奇差。”

《南方都市报》则从社交渠道的角度,探讨了“凡尔赛文学”背后的炫富问题:“‘凡尔赛文学’,在炫富的本质之上又掺入了一点小心思,通过一套拒绝和否认的办法来实现炫耀的目的,从而希望与通常的显摆拉开距离。可是,它的精神底色并没有不同,依然是一种流俗——在众人认可艳羡的眼光里,继续沿着主流给你安排好的生活套路行进,只不过勒紧你人生想象力的项圈,由粗麻的变成了真丝的而已。”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独特的魅力,没有哪种生活是绝对幸福或完美的。一些人只是一味地艳羡别人的“成功人生”,却看不到成功背后的辛酸,总想着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然而,这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好事”?

可惜,总有一些人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浮躁、焦虑的情绪在网民群体中积累,为“凡尔赛文学”的诞生提供了温床。对此,《工人日报》一针见血地写道:“‘拼装名媛’和‘凡尔赛玫瑰’都是虚荣魅影下,怀着渴望被注意、被羡慕的心理,捏造自己的人设和人生轨迹。”说白了还是虚荣心在作祟。

作家当年明月曾有一句话,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共鸣:“成功只有一种,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像“凡尔赛式炫富”的制造者与追捧者那样,把自己的生活幸福标准与外界的评价完全绑在一起,这样的人生未免太过无聊,也会让人迷失方向。我们今天批评“凡尔赛文学”,其实是希望帮助更多人找到通往人生幸福的正确方向,而不是在矫揉造作与虚荣浮夸里沉沉浮浮。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你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期再见。

撰文/黄帅

编辑/杨鑫宇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