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 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我们该何去何从?

《源泉》: 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我们该何去何从?

首页模拟经营弗兰肯女孩更新时间:2024-06-04

《源泉》出版于1943年,作者是安·兰德,俄裔美国作家与哲学家。《源泉》是兰德的成名作。她一生写过很多小说,最畅销的非《源泉》与《阿特拉斯耸耸肩》莫属。

这两本书很好地诠释了兰德的思想,她用小说的形式,展示出理想中的英雄:敢为天下先,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管面对怎样的诋毁、打击,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毫不动摇。

兰德九岁,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从小就饱览群书,同时开始小说与剧本创作。在创作《源泉》这本书时,因为主人公的人设是一位建筑师,为了深入了解建筑相关的日常,她无偿为纽约的一位建筑师做打字员。

而《源泉》的主人公洛克,十岁就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建筑师,很小就开始在建筑行业里做劳工:抹墙泥、炼刚、测量、铆接,为自己积累建筑相关经验的同时,一路凭着勤工俭学读到了著名的建筑学院,斯坦顿大学。一步步朝自己的理想靠近,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挫折,从不妥协。

览全书,兰德追求理想与内心统一的特性,在《源泉》的主人公霍华德·洛克身上,体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有人说这本书太过理想化,脸谱化。其实这也是戏剧化的体现,读完这本书后,洛克和反角的形象,非常清晰、鲜明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们就是两个极端的代表,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对人物塑造来说有点显得扁平、单调。但并不影响人物的鲜活。

之所以会引起读者的吐槽,我觉得重点还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毕竟,我们都生活在酸甜苦辣的真实空间,我们都不是孤独的个体,不可能像洛克一样,一意孤行。

理想是美好的,但我们都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该何去何从?是面对现实,继续眼前的苟且,还是继续追求诗和远方?

一、忠于内心的洛克,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洛克所处的时代,新生建筑师们,都是模仿前辈的风格,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自创风格。而洛克却坚持独树一帜的创新,拒绝复制前辈们的风格。他遭到斯坦顿大学学院派的抵制。

被开除时,系主任找洛克谈话,试图说服他走回大众认同的传统套路,洛克不愿意,他拒绝做一个复制品。

在书中,他是这样说的:

“这就是我的原则,能用此材料来做时,决不用彼材料代替,一座建筑就像人一样,是具有生命力的。建筑的骨气就在于它恪守自己的精确度,遵循一个单一的主题,并且为自己单一的用途服务。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不是借来的,同样,一座建筑的灵魂也是随意用土块拼凑出来的。”

进入社会后,洛克明明可以利用才华,在纽约找到一份体面的制图工作,他却找上一位过气建筑师亨利·卡麦隆,投入他的门下,不计较是否能领到薪水。

因为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他欣赏卡麦隆的设计风格,和处事风格。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有自己的价值观,不人云亦云。认准了什么,就死磕到底。

对于洛克来说,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创造力,捍卫自己的原则。他不计较自己的设计图上,写的是谁的名字,不计较自己的设计图,被别人拿去名利双收,而自己却一分钱都得不到,更不计较明明可以在豪华办公室制图的他,却只能在乡间的采石厂做一名挥汗如雨的工人,洛克只计较他的设计图,在施工时有没有被人改动?哪怕生活再艰难,也绝不做违背自己原则的设计。

“我不要继承什么,也决不沿袭任何传统,或许我就是某种传统的开端。”

“我是为了建造房屋而拥有客户,而不是为了拥有客户而建造房屋。”

忠于内心的洛克,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开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画着自己喜欢的设计图。

二、违背内心的吉丁,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

本书中的另一个人物彼得·吉丁,与洛克的情况刚好相反。洛克原本是吉丁家的租客,和吉丁是老朋友了。他们在同一时间离开斯坦顿大学,不同的是,洛克被开除,吉丁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得到去纽约最著名的,弗兰肯建筑事务所工作的机会。

吉丁和洛克就像镜子的正反面,洛克追崇自己的内心,他是绝对的唯我主义者,性格果断,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吉丁却活在他人的视线和期待中,他原本喜欢画画,想做一个画家。母亲却希望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建筑师,吉丁便舍弃自己的喜好,学了建筑。

为了获得别人眼中的成功,成为别人眼中的“伟大”“了不起”,吉丁不择手段逼走了事务所的核心制图师,替代了他的位置。为了成为老板弗兰肯的合伙人,逼死了原本的合伙人,他甚至放弃自己喜欢的女孩,娶了老板的女儿。

在名利这条路上,吉丁机关算尽,他本身并没有建筑方面的才华。靠抄袭洛克的设计,和左右逢源的迎合术,功成名就走上人生颠峰,最后击败他的,恰恰也是他得到的一切。

因为这一切都是依靠他人,依靠见不得光的阴谋得来,并不是靠自己的实力。他心里不踏实,为了得到一些东西,他只能拿出良心、道德、爱情去交换。到最后才发现,偷来的东西,始终是偷来的,不会属于自己,也不会带给自己长久的成就感。

因为这些所谓的成就,其实都是别人的期待,并不是吉丁自己的,他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却丢了自己的初心。想拿起画笔画画,可惜已经太晚了。

三、梦想与现实冲突时,我们该何去何从?重要的不是选择,而是对待所做选择的态度。

人生最大的惆怅莫过于,戴上紧箍,无法爱你,放下紧箍,就无法救你。

我们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却又无奈于现实的苍白。鱼和熊掌自古就难以兼得,当梦想和现实相冲突时,我们往往会纠结、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归根结底,是对未来不可控的担忧,怕做出的选择,没有好结果,日后会后悔。怕选错了,就错过了一次机会。

其实,真正能决定我们成败的不是选择,而是态度。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研究发现:资质相近的人,乐观者(态度积极者)显然要比悲观者(态度消极者)更易成功。他的研究还揭示,消极态度可以转化为积极态度。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改变我们的基本态度。

我们选择用消积还是积极的态度,对待做出的选择,才是决定成败的因素。

日本著名的实干家稻盛和夫,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最后好不容易得到的一份工作,却非常糟糕,拖欠工资,住宿也相当简陋。稻盛和夫觉得自己很倒霉,同期入职的大学生都走了,他也想走,但家人不支持,他只好留了下来。

既然不得不面对,他索性把东西全搬到实验实,潜心研究,没想到,很快就做出了成绩,得到领导的表扬。尝到甜头的稻盛和夫,更加努力,研究出了更大的成果。他从一个技术员,做到管理者,再到自己开公司,做到世界五百强,成为励志的榜样人物。

稻盛和夫的成功,就在于态度的转变,他选择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时,竟意外扭转了自己的命运。

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洛克追求建筑梦,虽然遇到很多阻碍,但他始终积极面对,没有因为被退学,被很多人反对,就放弃了,他坚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绝不妥协。

“你生来就不是一个二手货,每个人都创造着自己的意义,具有自己的形式,抱着自己的目标。”

这句话无异于,兰德赋予洛克,最好的行动指南。在坚持自我的这条路上,洛克从不被认可到被接纳,成功扭转了人们的看法。

巧合的是《源泉》在出版时,曾遭遇十二家出版社的拒绝,但兰德最终等到了,认可她作品的编辑。她的一生就和洛克一样,要和各种势力作斗争,但他们对自我的执著、坚定,让他们最终都赢得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洛克用果敢和坚毅,为我们立了一座精神丰碑,虽然这一路上他曾面临,很多阻碍和不理解。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内心,哪怕生活再艰难,也决不背叛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当人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他所选择的目标时,才能激发他们体内,最大的潜能与创造力。

忠于内心就是创作力和才华的源泉,而这也正是兰德透过本书要传达给我们的信念。

虽千万人,吾往矣。对目标的坚持,和积极的态度,使洛克和兰德,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摆脱迷茫,平衡梦想与 现实,《源泉》给了我们四点提示。

1、尽可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做选择。

2、不管选择了什么,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不后悔、不纠结,摆正态度,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态度,积极迎接一切挑战。

3、选择一个积极的榜样人物,多和他们交流。榜样好比灯塔,会让我们在迷茫、失意时,重新获得力量。另外,看看他们是如何努力的?向他们学习。

4、设置阶段性目标,比如在无法梦想与现实兼顾时,可以曲线救国。选择与梦想相关的工作,为梦想的实现做好前期积累。

网上看过一句话,觉得说的非常好:“用心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坚持在路上走,就没有到不了的将来。”

与大家共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