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读完1本书,我是如何做到的?② | 如何读简介与序言?

一天读完1本书,我是如何做到的?② | 如何读简介与序言?

首页模拟经营戈德堡一家回到80年代更新时间:2024-07-28

昨天,我们聊到了如何在忙碌的一天里,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逐渐培养起自己的阅读习惯。

诚然,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的时间,被大大小小的事情,分割成了一块块碎片。特别是,对有家庭的朋友来说,每天属于自己可支配时间,其实并不多。

比如,以一个典型的职场员工为例,一觉醒来后,Ta便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洗漱、换衣服、吃早餐、去公司里上班等日程。到了公司以后,忙碌的一天也就开始了。特别是在大城市,如果不加班,回到家里时,基本上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再做个饭、打扫一下房间、和家里人聊聊天,一天也就过去。

更别说,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好孩子的宝妈们,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更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一般来说,早起后不被家人打扰的时间、下班后到回到家里之间的通勤时间、与朋友聚会时来去路上的通勤时间、等待别人的前来赴约的时间、孩子入睡后的时间,等等,才是属于忙碌都市人的读书时间。

想要像在学校那样,坐在图书馆里,拿着一本书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早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但是,这些时间虽然看起来零零碎碎的,每一段都不长,累积起来,总量还是很可观的。一般来说,上班来回2小时,杂七杂八加在一起1小时,如果用得好,说每天能够多出3个多小时都不为过。

一年下来,你会比别人多上将近1000个小时,长年累月,可不是一笔小的数字。

那么,如何用好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来读书呢?

在正式进入一本书正文的阅读前,灵遥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 你知道一本书,为什么除了正文外,还有介绍和目录吗?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我们先来看一下,读一本书,与读一篇头条文章的区别与联系。

一方面,从字数来看,一本书大约是在20-30万字左右,一篇公众号大约是在2000-3000字左右。因为,字数超过5000字的,除非是深度好文,如,前段时间的一篇解读华为内幕的文章,否则大家都不愿意看了。

另一方面,从内容来看,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会围绕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来讲,如,前段时间的曹云金离婚、唐艺昕大婚、或是刘亦菲出演花木兰预告片观看量破亿等等。

就算是讲些观点,如,如何养成一个习惯、为什么要坚持锻炼、早睡早起,作者都会配上贴近生活化的例子,来让这篇文章变得通俗有趣。

毕竟,对于一个靠流量来为生的平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简直就是重中之重。并且,就算是一个做课程,做服务,最转化的平台,如果你文章不够有趣,积累不了一定的粉丝数量,也是赚不到钱的。

所以,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小编在新媒体文创作的时候,可谓是用尽了各种法子。

然而,一本书的作者并不会这样做。尽管这是一个「新媒体」在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如,图书、报纸、杂志等的时代,但是,出版社的编辑们在审稿的时候,仍然会以价值为取向,即,这个作者是否能够成体系地来给读者们讲懂一件事情,传递一个新的价值主张。

并且,加上作者生活经历的大相径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例子了,比如,《正面管教》这本书,美国人一上来就写吃麦片的故事,与国人吃的豆浆油条,就不一样了。再比如,你看一本商业书,如《互动》《从0到1》《引爆点》,那写的也是美国公司的例子,第一次接触,你也难免也会觉得这本书离你十分遥远,根本用不上。

于是,在此大背景下,日本作者写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类图书,如,《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法》聪明人使用方格笔记本)等等,反倒是成了风靡全球的畅销书

这种总结实战经验的写作方法,也得到了许多本土作者的采用,如,叶小鱼老师的《文案变现:写出有效文案的四个黄金步骤》、关健明老师的《爆款文案」等等。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

忙碌了一天后,你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里。吃了晚饭、张罗好的家里人的大小琐事、躺到床上的那一刻,是不是满脑子想的都是「还是算了吧,这么厚一本书,我还是看看公众号的文章,听听网课吧」?

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也不用去责怪自己,你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因为,趋利避害是我们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在消耗了一天的意志力,做了一堆你不得不去做的工作后,你难免想要做些轻松的事情,来让自己疲惫的大脑休息一会儿。

不过,除了阅读碎片化的文章,我们还有别的选择。 那就是,通过提炼书中的精华内容,来把一本书读薄,读成像公众号文章一样的一篇2000-3000字的文章。

(就像你在书语人间里,读到的每一篇拆解稿一样)

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 答案是,首先借助阅读简介和序言的方式,来明白这本书到底想要讲什么。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是因为把读书当成了一个任务去完成。换句话说,你不仅无法从阅读这件事情中,得到收获新知识的快感,还会得到一种读得慢、记不住的焦灼与烦躁。

如果是学生时代的考试,和赖以为生的工作,你也许还能说服自己继续下去,但是的,对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你多半会在感到疲惫时,因为各种理由去放弃。

所以,想要爱上一本书,首先,你得给自己一个读下去的理由。

在这里,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读书的故事哈。

在2019年里的第一天,我发了一篇名为《和书语人间一起,2019年共读365本书,你约吗?》的文章到公众号里,立下了一个年读书365本的小flag。

然后,我的朋友May对我这个举动感到很惊讶,问我知不知道「流水阅读法」。

一开始,我对这个概念很是好奇,查了查资料,在一本叫做《快速阅读术》里找到了「流水阅读法」这5个字,开始了我的阅读。

在拿到这本书后,我先翻到了简介部分 ——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包里放这一本书,想要随时随地阅读,却发现始终未动。这本书将彻底改变你的阅读理念,制定阅读计划,彻底走出阅读速度慢的窘境。

书中阐述的阅读术,与『眼动训练』『快速翻页』等完全不同,而是从阅读理念出发,改变阅读习惯

读了上面的这两段话后,我们发现了这本书的三个对我有价值的信息

  1. 解决问题:包里放着一本书,却始终未动
  2. 方法:通过改变阅读理念,来改变阅读习惯
  3. 特点:与「眼动训练」「快速训练」等方法完全不同

正是这3个信息,告诉了我们这本书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市面上,与其他的阅读指导类图书都有哪些不同之处,也给我一个读它的理由「通过改变阅读理念,来改变阅读习惯」。

在读完了它的简介后,你是不是也会在阅读的时候,下意识地去留意,这本书里,作者都讲述了哪些独一无二的阅读理念,这些阅读理念是如何帮自己解决问题的,作者为什么说它们是有效的。

这样做了以后,这本书对你来说,是不是从厚厚的200、300,乃至500页,变成了短短了三个需要抓住的点?

那么,你是不是也就把这本书给读「薄」了

大家也可以在阅读时如法炮制,在读完一本书的简介后,用三句,甚至多句话,写下这本书打动你理由。

除了简介外,阅读一本书的序言,也能够帮助你读「薄」一本书。

在给大家分享「如何阅读序言」以前,灵遥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了解到的现象。

有很多朋友,包括曾经的我,都会在读书的时候,跳过一本书的序言部分,直接去读正文部分。如果你问他,你怎么不读序言呢?他往往会告诉你,序言嘛,有什么好读的,又没有我需要的内容。

其实,答案恰恰相反。

不读序言,往往会让你错过许多与这本书有关的关键信息。

这是因为,序言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凑字数用的,而是,一份邀请你继续阅读这本书的邀请函,旨在告诉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都讲了什么,以及,你为什么应该读它。

比如,在《快速阅读术》里,序言的标题是「从1页读5分钟到每年读700本」。

可见,这是一篇作者自己写的序言,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慢读者,到一位书评人的转变。

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这是一本 ——「曾经的慢读者想出来的,适合慢读者的阅读技巧」,其价值在于「一个曾经并不擅长阅读的人撰写的,能够提供克服自身障碍和解决办法」的书。

读到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关键词「克服障碍」和「解决办法」

那么,这个「要克服的障碍」和「解决问题办法」都分别是什么呢?作者在这里卖了个关子给我们,留给我们到书的正文部分里,去寻找了。

读完这篇序言后,你是不是对这本书的印象一下子就加深,甚至去到正文部分里一探究竟了?

一般来说,能够为一本书写序的人,除了这个作者本人,可能是作者认识到一位同行业的,读过这本书的人。

在《快速阅读术》,我们看到了,如果是作者本人作序,他一般会告诉你,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方法都是什么,都对他起到了哪些作用。

那么,如果是作者邀请同行作序的呢?这位同行会写些什么呢?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本《亲密关系续:无拘无束的关系》里的推荐序吧。

在本书的序言的作者,是一位在华语文坛里颇受敬重与关注的灵性导师张德芬老师,她既是克里斯多福·孟,这本书的作者的学生,也是,他的同行。

在推荐序里,她这样写道 ——

这本书从最引人心动的『亲密关系』这个话题着手,期盼迷失在情感中的男女,能够借由亲密关系的痛苦,而踏上回归自己灵性真我的道途。 我想,书中提出的最颠覆的观点,就是:『你的伴侣不是你快乐的来源或痛苦的起因,你自己才是。』…… 同时本书中,也有一些暗流,并且穿*回答的方式,常常问出了读者的心声,再由他(即作者)来解释缘由。书中一步步地带领着我们,运用『走过程』这个工具,把我们的信念系统重置,让我们学会认出自己的感觉,并且放松接纳它,然后用接纳、 觉知和欣赏这三种品质,来转化我们的亲密关系。其中,最着名的『故事囚牢』,更是被克老师用一个鲜活的故事阐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非常过瘾……

你看,在这篇不长的序言里,张德芬老师不仅告诉了我们这本书带给她自己的美好体验,还告诉了我们这本书,作者都是如何来向我们传递他的理念,是不是让你也忍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呢?

可见,当作者的同行受邀为这本书作序的时候,Ta一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浅谈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或是对这本书的评价。

甚至,有的时候,他们会在序言里,简单地向读者介绍这本书都讲了哪些内容,只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去了解这本书,去判断是否要继续读下去。

所以,认真地阅读一本书的序言,是加深对这本书的了解的前提,请大家一定不要忽视这一步哈。

在聊了简介和序言对一本书的意义后,灵遥想和大家聊聊,如何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来判断一本书,甚至多本书,是否值得你继续读下去。

在这里,灵遥希望向大家做一个说明,读书这件事情,同样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只有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在公交车、地铁上、等人等嘈杂的环境里,仔仔细细地读一本书,然后,弄明白书里都讲了哪些内容,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常常会因为外在的嘈杂,静不下来。于是,拿出手机,来玩游戏,刷微博,或是看小视频,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但是,并不是一点法子都没有的。

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读一下简介和序,了解一下这本书讲些什么,以及是否值得你继续读下去。

并且,这个方法,不仅能够加深你对一本书的理解,还能够帮助你从好多本书里,挑选出对你最有帮助的那一本。

比如,同样是讲写作。

叶圣陶先生写的《落花水面皆文章》谈的主要观点就是,如何像说话一样写作,针对的是对写作感到恐惧,不知道如何开始的新人;

劳拉·布朗在《完全写作指南》里,谈到的就是,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构思你的素材,直至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纳塔莉·戈德堡则在《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里,用一个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你,如何通过「写」这个动作,来探索你自己的内心世界;

等等。

我相信,在读完了今天的内容后,你也能够通过简介和序言,自己判断这本书是否是你当前的

最优选择了。

毕竟,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过去一样,别人给我们什么信息就看什么信息,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选择适合我们的信息。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明天,我们将来谈谈「读书」与「看书」的区别。

敬请期待。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