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秩序浅论

世界新秩序浅论

首页模拟经营惶惑之瞳更新时间:2024-05-04

笔者出行符拉迪奥斯托克(海参崴)遇到一位旧友,闲话中聊到世界国家新秩序,自然绕不过美国和大国博弈这个热门话题。

美国参与发起的战争遍及全球▲

自美国建立至今的240多年时间里,没有参与过战争的时间只有16年。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后半叶,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248次武装冲突中,由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真是应了那句“世界乱不乱,美国说了算。”

“世界乱不乱,美国说了算。”▲

那么,美国发动了这么多战争,为何从不扩张领土,建立海外殖民地,直至帝国全球?

一度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三的工业生产和黄金储备,军队遍布全球,不去直接统治世界似乎有悖常理。其中缘由当然不是靠笔者咧咧几句能说明的。有两点特殊性可能值得考虑:其一,美国是一个超级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基因(DNA)与世界观因此相当特别;其二,美国内部的“大实验”(American experiment),即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分权制约(checks-and-balances)的政治制度,及长期内化后产生的文化价值,都反对任何的集权,无论是国内的一言堂还是世界上的统一中央。于是在基因上和结构上,美国很难成为世界殖民帝国。平时泛指山姆大叔为帝国主义,是把强势外交混同于独裁统治罢了。

美国是一个超级多元化的移民国家▲

美国只有一个,但世人对它的认知称呼可谓五花八门。

在汉语中,美国的名称可算是极具“褒义”:美丽国家,既美又利还坚。记得少时,不断听到“打倒美帝国主义”,那时候不懂政治,心里一直惶惑:为什么要打倒一个美丽的东西?当然,世上200余国,不美丽的土地还真不多。在用汉字的日本,美国写成“米国”,正式名称则是用假名音译的アメリカ(阿麦利卡)。

虽然人口只占人类的4%左右,山姆大叔却高居世界最大经济体已经130多年、最强的军力80多年。至于所谓软实力,恐怕它也是世界之巅:10年前中科院一个研究显示,山姆大叔在200多年里完成人类5000多年主要科学发现的18.2%和重大技术发明的34.9%。

西方主导世界的崩溃▲

为了私利或者公益,美国在世界上还当了百余年“自带干粮”的巡警。

它常常是事事发声、四处出现、胡萝卜加大棒,不时地干预别人内政。在东亚,过去百年里,它热战冷战都参加过。有多少功劳、好处姑且不论,把所有坏事都你往美国身上甩锅绝对不是冤枉。

全球抗击美式病毒▲

美国当老大的世界秩序,就是个美利坚心目中世界帝国吗?

自17世纪以来,建立在主权国家平等并列的国际关系基础之上,一个无中央政府的世界政治秩序逐渐扩至全球。这种分权分立的世界秩序其实自古就有,如地中海世界里的古希腊和所谓“中世纪”,以及华夏世界里的春秋战国。但法理上成文的国际关系体系,除了起始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的现行版本之外,可能就是中华世界里那著名但久遭歪曲蔑视的1005年澶渊之盟了。

澶渊之盟是公元1005年(宋真宗景德二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在澶州订立的盟约。澶州因又名澶渊郡而得名澶渊之盟。 在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南下进攻北宋,辽军迅速推进,最终抵达北宋澶州城下,与宋军对峙。次年(1005年),双方在河北澶州签订了合约,达成停战协议,并以白河沟为界确定了宋辽之间的国界。协定中规定两国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向辽国支付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岁币,并在边境设立榷场进行互市。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签订结束了宋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使得两国之间再未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为随后的一百多年创造了持久的和平局面。此盟也推动了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澶渊之盟的签订结束了宋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是的,东亚人比西欧人早600多年就尝试了“现代”世界秩序,并且由此达至许多国内历史学者认定的古代中华文明的最高峰。可惜的是,它仅仅维持了百多年。

人类文明的各个“已知世界“里,其实常常都是世界帝国一统而治。历史上,各族各地的英明领袖、军事奇才,一旦崛起,有了资源与实力,大多急不可待地要建立自己的世界帝国,征服各邦、威权号令、一统天下;其成功者也众矣,其名声常赫赫。不过,据史家所言,只有欧洲幸运而持久地“逃离了罗马帝国”,以国际关系体系而兴起并主宰了真正的全世界。当然,企图再建世界帝国的西方人还是大有人在:在20世纪里就打着各种旗号,为此打了两场世界大战和一场全球冷战。

世界帝国一统而治▲

以实力与号召力而言,美国多年来可能是最具备建设世界帝国条件的。

它的许多外交举措看起来也颇有些霸道,不乏打压他国的言行;美元作为准世界货币,令许多政府羡慕嫉妒恨;多元的美国社会一直都有些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又译昭昭天命)之类的舍我其谁、一统天下的言论和躁动。但1898年美西战争之后,山姆大叔就“自愿”地停止了领土和行政扩张、极其在意主权独立、非常警惕任何世界政府、逼着欧洲列强和日本都放弃了殖民地。为了主权独立,山姆大叔常常不惜抛弃自己倡议设立的国际治理机构如国际联盟和许多联合国机构。在40多年冷战中,美国与其盟国和附庸的国际关系里尽是无力与无奈,远不如苏联对其卫星国的帝国式掌控来得稳固。

美苏冷战时期▲

1961年,在回答“什么是你当总统时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时,杜鲁门说“我们彻底打败了敌国,却又把它们拉回到各国行列中。

我觉得可能只有美国才会这么做”。50多年后,基辛格在2014年总结道:“杜鲁门的继任者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近400年历史的威斯特伐利亚世界秩序,可能是第一次有了一个最强国,事实上的世界霸主,在意识形态上、体制上乃至法律上都“最不可能”推翻该秩序,去建立一个集权统一的世界帝国。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为欧洲秩序的奠基石。

美国会不会一直是世界最强国?美国会不会永远不当世界殖民帝国?答案比较清楚,但过去不完全代表未来,美国的特殊性只是特定人类观念与行为的结果,并不是物理学定理自然地一成不变。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可能会被他国取代;美国也可能会蜕变,引领、驱使人类走向世界帝国的不归路。

美国政客们讨论的话题▲

接着说更热门的话题,全球两大国看似没有根本性的利害冲突,经济文化交流还高度互补互利,但却展开了一场日益广泛、接近零和的全球性大博弈。

人类个体与团体的行为由利益需求、价值规范以及能力处境所决定,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则是形成这些因素之异同的一个基本变量。诸如游牧部落、农耕村社、威权帝制、民主法治,皆各有其迥然不同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不同的世界政治秩序,则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世界的不同命运:集权统一的世界帝国如古老的华夏秩序和印加帝国(西班牙语:Imperio Inca;英语:Inca Empire。又译印卡帝国。故地在今南美洲西南部。 是11世纪至16世纪时南美洲统一的封建主义君主专制帝国,其名意为太阳的子孙,因印第安人把太阳视为祖先。印加人属印第安人克丘亚部落集团,原居南美太平洋沿岸今秘鲁东南部库斯科省地区。),与分权分立的国际关系如澶渊之盟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就给各自的整个“世界”带来过天壤之别的不同成就。

经济文化交流还高度互补互利▲

史学界流行的“东西方大分流”说,讨论了15世纪以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与成就。

其实,这个所谓分流,主要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秩序的不同后果。人们津津乐道的规范人类行为的不同文化,不过是不同政治制度与世界秩序的沉淀与内化。幸运的是,人类至今一直实际生活在分权分立的国际关系下(或者分隔平行的若干个世界帝国里),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的全球性世界政治统一。这个最不糟糕的世界秩序,造就了辉煌的现代人类文明,但绝非永恒不变。世界帝国式的天下一统其实更常见、更自然,理论上还常常被誉为令人向往的美好理想;但就实际记录来看,不统一的国际关系是更可取的世界秩序。17世纪才法理化的西欧国际关系,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通过血与火的殖民主义和非殖民化运动,到19世纪末才覆盖全球。此后百余年里,它还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全球冷战的昂贵考验。

史学界流行的“东西方大分流”说▲

在现行世界秩序下,各个独立主权国家,尤其是大国,都不得不与同类进行全方位、持续的国际比较与竞争,以维护生存安全并争取权益。

这个竞争迫使各国去学习、模仿、调整、变革,优化制度规范与资源配置,引发无休止的探索与创新努力,加速知识技术、人力、资源与资本的全球流动利用与传播分享,不断地唯优者胜。这可能就是人类何以在过去几个世纪,取得此前许多万年未有之成就的主要秘密。以山姆大叔为例,自建国以来,一直是在与他国的竞争中得以兴旺;连和隔壁表亲加拿大也是如此:既闹过领土纠纷,也打过贸易战;关于环境保护、对外政策和社会文化,美加之间的矛盾与争执更是一直不断。

维持良善有益的国际竞争绝非易事。一方面要克服人类偏好威权政治与天下一统的“天性”,忍受他国他族之主权平等地位,还要不断扬弃祖祖辈辈内化积累起来的行为规范,或曰文化传统,去改变、自强、辛苦竞争。这对一些大块头、有雄心、自视独特优越的大国来说,更是极度不适。另一方面,国际竞争确实会带来一时甚至长期的相对得失,造成一国的经济与国力的相对升降,带来人口与资本的移出移入,危及一个特定统治乃至“文化”的稳定与存续。

全方位、持续的国际比较与竞争▲

一个国家,作为主权独立单位,甚至还会因为国际竞争的失败而消失,被他国吞并。不过,在法理成文的国际关系体系下,所谓“亡国”在过去百余年里其实几乎从未有过。

那些国际竞争的失败国,从德奥日意、苏联、红色高棉到索马里,没有一个是真的消亡了。如同*企业一样,它们的领导团队下台乃至消失后,人民与土地财产得以*(尽管改组并不总意味着优化);亡掉的只是某个政权、某张政治地图、某种社会政治制度而已。只要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被世界帝国所取代,各个主权国家必然会相对地有得有失、有输有赢,但独立国格应是基本安全无恙。

所谓“亡国”在过去百余年里其实几乎从未有过▲

简而言之,全球大国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本属国际关系之常态;既正常、不可避免,也有益、值得鼓励。惟大国体量巨大,举足轻重,行为具有全球性、系统性的重大影响。

大国之间博弈还有不少非零和之处,比如在科技研发和国际捐赠上的你追我赶,迫使双方尽力在内政与外交上都做得更好,对各国都有利益和示范,何其乐哉。

不过,毋庸赘述但极为关键的是,各大国国内政治制度与价值规范上有着显著而重大的不同。如现居世界领导地位或曰享有霸权的美国,由于自身原因,一直颇为例外地要维护而不是改变各国分权分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华夏从1949年以来,也是出于自身原因,主要是独特的自身历史原因和安全之需要,一直积极寻求屹立于世界之林于不败之地。

华夏飞速增长的经济体量▲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秩序构想的博弈之中。中美俄三大国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观点和动机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全球的命运。

如果美国成功实现其新秩序构想,那么新秩序可能会以美国为中心,继续延续单极世界格局。这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不同国家的反感,可能导致国际紧张局势的升级,甚至可能引发冲突。反之,如果中俄的构想得以实现,新秩序将更多地强调多极化和多元化,强调国际合作与平等。这有望减少全球紧张局势,增强国际协作,但也可能引发对美国的反感和抵制。这场博弈不仅仅关乎各国政府和*,还关系到全球的普通民众。新秩序的建立将直接影响全球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美国单边主义▲

那么,世界将走向何方?世界良好的生态秩序宏伟目标的具体诠释变换不一,从全球反帝反霸、新型国际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一以贯之的都是世界政治统一或天下大同的理想。

由此看来,大国竞争既非古希腊城邦之间惧失名利的争斗,远不止主权国家之间常有的矛盾摩擦,更非美欧/美日之间的贸易战。如果硬要套用历史类比的话,它恐怕更接近当年的希腊诸邦与波斯之争、华夏历史的秦与六国以及宋元之争,以及不久前的美苏冷战甚至二次世界大战。认识到这个基本属性,人们管理乃至转型与优化大国竞争,也许才会有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谁掌控全球▲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无论如何,新秩序的构建必须是各国之间的协商和妥协,而不是强加于他国的单方面意愿。

《登恒山》 金·元好问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