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农人朱晨晨在桃园里朱晨晨农场里收获的鲜桃 正在分拣装箱 农场里桃树下散养的柴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扬 李玉坤 通讯员郜敏 许亚洲 文图
一大早,朱晨晨便迎着朝霞来到了果园,因为有外地批发商来收桃,他要带着工人把桃子采摘分装,等批发商过来验收。“今天订单卖出去6万斤,就早点出工了,等经销商一来就可以直接装车。”看着忙碌的工人和新鲜的桃子,朱晨晨难掩内心的喜悦。
生于1992年的朱晨晨,是周口市太康县王集镇的一名“农二代”。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承包土地种果树。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里跟着父母学种地。如今,经过8年时间的摸爬滚打,朱晨晨已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桃子大王”。现在,他种植的500亩果园外加果园里饲养的柴鸡,每年纯利润达到了300万元。
从20亩到500亩,两代农民种出一片“新天地”
“这最早的时候不是桃树,是苹果树。我小的时候,经常在果树下跑着玩,大人在果园里干活。”7月27日,站在挂满果实的桃园里,30岁的朱晨晨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
焦堂,是太康县王集镇下辖的一个村子,早在20多年前,朱晨晨的父辈就在这里开启了果树事业。只是那时候朱晨晨还小,对果林的记忆只停留在儿时的欢乐中。他不知道的是,伴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他家的果园也在扩大规模,从最早的几亩扩大到10多亩、20多亩。
而到了朱晨晨高中毕业那年,家里的果园已经像滚雪球那样达到了上百亩。因为自己是家中的长子,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朱晨晨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留在家中和父母一起照管农场。
可是,真到了自己上阵种果树了,朱晨晨才觉得脑海里一片空白。一切只好从头开始,他跟随父母学、自己从网上学,逐渐积累学习果树种植管理知识。如今,朱晨晨已经是桃树种植方面的“专家”,从施肥打药到*菌防虫,再到果实采摘,每一个环节他都如数家珍。
“果园2002年就成立了,2015年父母交给我来经营,我接手后首先扩产200多亩,到现在已有500亩的规模。果树品种也丰富了很多,现在桃园里有苹果、桃树,其中,桃树就有6个品种。”朱晨晨说。
除了在扩大规模上想办法,90后“新农人”朱晨晨还在营销方式上找出路。他主动拥抱互联网和电商,入驻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在网上开设店铺积极宣传自家果园,吸引游客和外地经销商,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在,农场的桃子已经销往半个河南省,郑州、许昌、商丘等地的大型果商纷纷前来,每次都是1万斤起装车,而淮阳、扶沟等周边县区的经销商也是农场的常客。
“一年下来能产出桃子200万斤,创造净利润170万元左右。”蹲在果园树荫下,朱晨晨掰着手指头,算他的幸福账。
散养柴鸡再增利润百余万元,不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一场雨后,果园下的地面上散发出泥土的清香。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散养的柴鸡在果林间穿梭觅食。这种“地上种植,林下养殖”的模式,是朱晨晨增加收入的又一个新路子。现在,农场每年出栏柴鸡5万只左右,每天产蛋接近1万枚。凭借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农场的柴鸡和鸡蛋从来都不愁卖,早早就已经有人打电话提前预订了。
“散养的柴鸡每天都在果园里溜达,吃的都是虫子、桃子、草等天然食物,尤其到了夏天,几乎不用喂任何粮食。出栏的时候每只鸡3斤多,价格是23元每斤,柴鸡蛋则是1元1枚,虽然价格相对贵一点,但是因为绿色放心,客户还是不少。”朱晨晨说,仅此一项,每年可带来纯利润130万元左右。
更令人夸赞的是,自己致富之后,他还没有忘记乡亲们。“我们果园聘请了30多名乡亲帮忙打理,每人每天工资60元钱,中午还管饭。每年从4月到11月,只要不下雨他们都会过来。此外,我们还在附近乡镇成立3个基地,以合作的形式提供果树和技术,收取一定的分成,也带动了不少人就业增收。”朱晨晨向记者介绍说。
不知不觉中,朱晨晨已经和果园朝夕相伴了8个年头,成长为农场领域的行家里手。500亩的规模,300万元的利润,也让他体会到了“农二代”的幸福感、获得感。
“我不会离开土地,把果树种好、柴鸡养好,以后有条件了扩大规模。其次,我看到来农场干活的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外出务工不方便,我也想带动更多人就业,让他们在老家就能挣到钱、有活干。”他对未来的规划简单而又充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