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里的夕阳红:越来越多老年人走进KTV

卡拉OK里的夕阳红:越来越多老年人走进KTV

首页模拟经营欢乐KTV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8-02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程露 季小波)卡拉OK曾是中国年轻人重要的娱乐场所,如今却逐渐被这个国家的老年人“占领”。

天蒙蒙亮,70岁的黄桂珍坐上一辆公交车,赶往天安门广场不远处的米乐星欢乐KTV。黄桂珍的家在北京郊区昌平,这段路程将近3小时。

米乐星欢乐KTV崇文门店是北京众多KTV中的一家。它们正逐渐成为像黄桂珍这样的老年人聚会的新场所,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

早晨10点,KTV开门营业。上百名老人迅速冲向提前预约好的包间。他们拿着真空杯,以及装满水果、零食和午餐的布袋,准备在没有窗户的嘈杂房间里度过八个小时。

黄桂珍旅途的疲惫感在见到六个好友时消失殆尽。他们都是她的前同事,年龄最大的一位76岁。

她演唱了歌手刀郎的《西海情歌》。除了刀郎,受17岁孙女的影响,她还喜欢台湾歌手周杰伦。

而她的观众们有的坐在沙发上吃瓜子,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拍照,唱到深情处则为“歌星”热烈鼓掌。

“我们就是瞎玩,为了开心。”黄桂珍说。

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网站显示,为了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协会与国内20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娱乐场所合作,在23个省份推出“全国夕阳红卡”,目前已累计向上千万人次的中老年消费者提供了优惠的文化娱乐体验活动。

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些大型连锁KTV加入项目,凡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可凭身份证办卡,享受白天特定时间免费欢唱,或者只需支付少量茶水费就可跟伙伴们一起K歌。

“在米乐星欢乐KTV,使用夕阳红卡,一个10人包间外加简单饮品,8个小时花费不到100元。”71岁的孙一青说,“这很划算。”

“老年人能够给我们带来人气,但带不来多少收益。”米乐星欢乐KTV崇文门店经理李明瑞坦言。但在传统卡拉OK产业整体业绩下滑的时候,人气也显得颇为重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卡拉OK开始出现在中国大陆。

“2004年到2008年是中国大陆卡拉OK的黄金期。”李明瑞说。

他的店2002年成立,曾一度每天接待数千顾客。“为了唱首歌,他们不得不排长队。”他说。

然而,随着年轻人娱乐消遣兴趣发生转移、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例如迷你KTV及唱歌软件的出现,传统卡拉OK产业受到冲击,许多连锁品牌甚至*。

为了满足老年顾客的需求,李明瑞特意将原来的开门时间提前半小时,并且允许顾客携带食物进入KTV,这在以前是禁止的。他甚至在大厅里摆放了木头马车,供老人拍照使用。

黄桂珍与孙一青相识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中国在内陆地区进行大规模重工业建设,形成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为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工厂”的号召,他们自愿离开北京,前往陕西一座偏远的汽车制造厂工作。

“离开北京时我只有20岁。”黄桂珍说,“我们这代人不容易,一直在奉献,到了这个年龄才有自己的时间玩。”

黄桂珍所说的奉献不仅仅只对工作。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中国老人退休后,或多或少承担起了照顾孙辈的职责。

67岁的李林山刚从西安回来,打算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我们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老年人得有自己的兴趣。”他说。

李林山被朋友们打趣为“情歌王子”。无论谁唱歌忘词了或是走调了,他都会出马,帮朋友“解围”。

他兴趣广泛,不仅自学了摄影和素描,还在网上花了300多元买声卡、耳机和麦克风等专业设备,晚上在真人视频直播社区里练练嗓子。

下午3点多,黄桂珍穿上紫红色羽绒服。她不得不比其他人早动身,赶在太阳落山前回到昌平的家里,为老伴做晚饭。

紧接着,老人们陆陆续续离开,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煮饭、带娃、跳广场舞,期待着下次的相聚。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家很无聊,唱歌让我们找回了年轻的感觉。”黄桂珍说。(实习生叶源昊参与采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