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纸鸢飞,学红楼佳人,享春戏乐趣

人间四月纸鸢飞,学红楼佳人,享春戏乐趣

首页模拟经营红楼梦佳人更新时间:2024-05-15

《红楼梦》诸多章回中都有对风筝的描写。第七十回中,小姐丫鬟们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场景,真可谓一次风筝盛宴,书中提到的风筝种类繁多,有蝴蝶、美人、凤凰、螃蟹、成串的大雁、喜字、蝙蝠、鱼,等等。

天津杨柳青画《十美图放风筝》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这是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写的一首诗,内容描写的是当时潍县(今山东潍坊市)人们放风筝的盛景。形态各异的风筝如漫天飞舞的雪花一般,在湛蓝的天空中争奇斗艳,引人入胜。

风筝表现形式各异,数不胜数,分类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例如按形象分,有飞鸟形风筝,如老鹰、仙鹤、大雁、凤凰等;有人物形象风筝,如孙悟空、猪八戒、仕女、老寿星、钟旭等;有水族风筝,比如金鱼、螃蟹、鲍鱼、青蛙等;有草虫类风筝,如蝴蝶、蜻蜓、蝉、螳螂、蜈蚣等;有文字形风筝,如福、禄、寿、喜等。

我国传统的风筝分类,大致有拍子类、硬膀类、软膀类、桶形、串类等。还有很多分类方法,是按人们的需求或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大小去分类的。现在人们共识的分类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细、更具想象力,也更直观,如带灯风筝、打斗风筝、复线风筝等。

不论是从材料的选择、制作过程以及图饰等方面,宫廷风筝处处体现着皇家特色。风筝在娱乐皇子后妃们的同时,也蕴含着一些个人的心怀情结,后妃宫女们将难以倾诉的衷肠,附着在风筝上飘向天空,正所谓“赤绳系就氤(音同‘因’,yin)氲(音同‘晕’,yun)使,粉红修成折叠仙”。

关于风筝何时进入宫廷,现在尚不得而知,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在《新五代史·李邺传》中,“时天下旱蝗,黄河决溢,京师大风拔木……而帝与(李)邺及聂文进、后赞、郭允明等狎(音同‘峡’,xia)昵,多为瘦语相消戏,放纸鸢于宫中。”后历代宫廷都有放风筝的游戏,清代到达顶峰,尤其受到后妃、皇子和宫女们的喜爱。

清代,风筝在北方非常流行。就我国北方而言,清明才是真正春天的开始。春风习习,杨柳依依,此时放风筝既是一种娱乐,也有放飞新一年希望的意愿。

清宫中放风筝的时间,也基本上是在清明前后,正如乾隆帝在《清明》诗中所写的,此时“红杏都含宿雨润,绿杨不动晓风轻。纸鸢竹马儿童戏,鸠杖莺衣父老迎”。

清宫放飞风筝的地点,多选在开阔的皇家园林,早期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后期则在颐和园等地,这些地方地势开阔,环境优美,是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处。

清宫中放风筝除了娱乐之外,还有为皇帝进行的风筝表演。现存实物中的龙形风筝,就是用来表演的器具,这种风筝大都需要数人协作完成,类似于舞龙表演。乾隆十七年的《观风筝图》就描绘了皇帝观赏风筝表演的场面。

清宫中施放的一些风筝,也因时因人的不同,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乾隆帝有一首《赋得鸢飞鱼跃》描述了宫廷放的鱼形风筝:“大雅辞先著,中庸趣重拈。天飞穷著力,渊跃自知忺(音同‘先’,xian)。云翔原昭上,波鳞亦出潜。流行活泼泼,岂弟与恹恹,絮矩作人化,造端君子占,理诠兼内外,是用揭媚檐。”

在诗中,乾隆将风筝比作君子,收放自如,内外兼修,颇有文士风范,表现了乾隆浓重的文化情结。

除了像乾隆这种皇帝的情结之外,那些常年闷在宫中的后妃宫女们在放风筝时,更是寄托了一相情怀。

“日暮寒冷生翠袖,雨深闲恨锁木楼”,长时间的寂寞而无处诉说,只能将思绪寄托在风筝之上,“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