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磅》VS《海边的曼彻斯特》:我们到底该如何与过去和解?

《七磅》VS《海边的曼彻斯特》:我们到底该如何与过去和解?

首页模拟经营海滩经理更新时间:2024-06-06

【作者Tina,只写有深度的文字】

下面的这个设想会很痛苦。

设想一下,你的孩子、爱人、父母某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罪魁祸首是你,你将如何面对你接下来的人生?

如果生命的苦难无法避免,我们该如何调整面对?如果这些苦难是由我们创造,我们该如何自我救赎?

自我救赎,是一个沉重话题,今天我们通过两部自我救赎的经典电影来聊聊。

1、《七磅》:一份重达七磅的救赎,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一个男人坐在冰冷的浴缸中,喘着粗气,拨通了报警电话:“我要报警,有人自*。”

“好的,什么地址?自*人是谁?”

“是我……”

电影一开场,威尔史密斯就用精湛的演技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为什么自*?既然自*又为什么报警?一个沉重的自我救赎的故事,缓缓展开。

威尔史密斯扮演主人公Ban,他有一个名单,名单上是7个人的名字,这7个人是他精心挑选的,有牛肉销售员、有被家暴的家庭主妇、有先天心脏病病人……

男主要自*,然后将自己的眼角膜、心脏、肺,肝,肾,骨髓,房子,分别捐献给这七个人。

一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影片通过男主不断地闪回,将那些记忆碎片慢慢拼凑完整。

Ban其实不是他的真名,他叫TIM,因为在开车时,低头看了手机,导致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在那场车祸中,他失去的自己的爱人,也让6个无辜的陌生人因此丧命。

TIM成了唯一幸存者,但是这场车祸夺去的7条人命,却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TIM的身上,他寝食难安,生活在巨大的自责之中,每一天他都想死。

“我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失,不知如何自我救赎,一心寻死,只为早点挣脱心灵的枷锁,早日解脱。”

后来,他弟弟得了肺癌,这给了男主启发,他将自己的一个肺给了弟弟,既然要死,那么要尽可能多的救赎别人,唯有如此,才能宽恕自己的罪行。所以他开始寻找目标,也就有了开场时的那份名单。

可是人生就是这么无奈,当他缜密进行着他的自*计划时,他却爱上了那个心脏病人Emily,他是有犹豫的。一方面他希望可以活下去,跟Emily结婚生子;另一方面Emily的病情却不容他们有这样美好的未来。

最终他选择了用水母将自己*死在浴缸中,浴帘一点一点被揪下,最后失去支撑摔进浴缸,Tim的生命也如这浴帘一样,挣扎着走到了尽头。

故事的最后,移植了Tim的Emily去听了一场演奏会,那个弹钢琴的人正是接受了Tim眼角膜捐赠的男人。

Emily情难自控,几乎要滴出泪来,男人看着她,说出了整部电影最让人痛心也最欣慰的一句话:“哦,你一定就是Emily”。

“我用我的眼睛,看到了我的心脏跳动在你的胸膛中。”——如此凄美伤感。

影片为什么叫《七磅》,这其实有着深刻的寓意,“七磅”源自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欠下的债务是必须还的,如果还不起,就必须割一磅的肉来偿还,其中有个故事就是一个商人债主讨债非要割人一磅的肉。

男主认为自己欠下了七条人命,所以要用七磅来偿还,所以他一直在寻找七个人来救赎,救赎他们,也是自我救赎。

对于TIM而言,其实车祸并不完全是他的错,他的一时失误只是悲剧导火索。对于那些我们的无心过失,而导致的难以承受的结局,如何去面对,拷问着每个人的内心。

2、《海边的曼彻斯特》:痛苦已来,不是每个人都有与过去和解的能力

这是另外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也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有过去和解的能力,他们通过让自己日日生活在痛苦中,自我惩罚。在他们的概念里,永不自我原谅,是他们为死去的亲人做的最后的事。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 主人公Lee生活十分丧:对房东没好气,对搭讪的妹子完全无感,整个人就是毫无生气的状态。

可是曾经的他不是这种状态,转变发生于那场大火。

在一次聚会中,因为Lee的一个疏忽,壁炉的火柴掉落在地上,将自己的整栋房子烧毁,除了自己的妻子获救,自己的几个孩子都全部被活活烧死在房中。

从那以后,Lee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甚至突然愤怒。妻子无法原谅他的错误,两人离了婚。

Lee也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去,于是搬离了那个伤心地曼彻斯特,来到了波士顿小镇开始了有一天没一天的颓废生活。

相较于丈夫,妻子兰迪不仅较早地走出痛苦,*家庭,并且再次生儿育女。而Lee似乎宁愿选择孤独终老,他对任何搭讪的女子都置之不理。

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忠诚,表达对死去孩子的忠诚。当一场大火毁灭了他美好的一切,痛苦便成了他唯一的遗产与补偿。

这种补偿其实暗含了一种心理,当他紧紧抱着痛苦不放,他的孩子就仿佛还没有离开自己;当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仿佛可以减轻减轻自己的罪责。

跟《七磅》中的男主一样,悲剧的发生其实Lee不是罪魁祸首,更不是有意为之,可是因为生命太过沉重,死亡太过残酷,他们因此会背上种种的枷锁,不得安宁。

人世间葬礼无数,却很少有人愿意安葬痛苦。有时候也只是因为痛苦对于生活于痛苦中的人有用,可以帮他度过无意义的灾难。

我们必须承认,不是任何人都有与过去和解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与过去和解的权利。


3、人生的真相:前半生负责制造遗憾,后半生则负责怀抱它们

为什么那些痛苦那么沉重?这可以从心理学和脑科学来解释。

杏仁核是情绪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结构。简单的说,情绪记忆,尤其是关于恐惧的记忆,都是存储在杏仁核中,所以人会对情绪体验有深刻的记忆。

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会引起杏仁核电活动的强烈反应,并形成长期的痕迹储存于脑中。因此,触动人情绪反应强烈的事件会给人留下长期的记忆。

而人脑中的自憎区域,就存在于我们大脑的杏仁核中,当悲剧的情景发生,我们对于自身的憎恶会急剧攀升,它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

如此痛苦,怎么办?让我们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说起。

“界限”这个词,在心理学上是一个高频词汇,因为它很重要,每个人都建立清晰明确的的界限,那么将会减少很多心理问题和情感困惑,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烦恼都是界限不清导致的。

何为界限感?通俗理解就是,你的事归你管,我的事归我管,我们互不干扰,互不强制。

如果界限明确,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世上的事情无非有三类:

第一类是,不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改变的事,这包括已经发生的事情和自然规律。比如破碎的杯子无法复原、太阳的东升西落。这类事,我们可以称之为“老天的事”。

第二类是,通过努力,可以影响,但是无法决定的事。比如,孩子不爱学习,老公喜欢抽烟,你可以通过你的努力去影响他们,但是却无法代替他们做选择。这类事,称之为“别人的事”

第三类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事,我们可以为之负责的事,比如,你太胖,可以通过运动节食减肥,这种事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改变。这类事,称之为“自己的事”。

我们痛苦的根源都是因为缺乏界限感,去强迫自己改变前两类事情导致的,你回忆一下是不是如此?

比如,打雷下雨你生气烦闷,这是客观规律你阻止不了;比如老公爱打游戏你生气,孩子不爱学习你焦虑,这些事情你只能影响,无法决定,因为从本质来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

打雷下雨的例子,大家都很好理解,但是还有一类事情,性质相同,我们却不会这么洒脱的面对,这就是已发生的事实。

因为它很痛苦,所以我们不愿接受,耿耿于怀,抓住不放,就像影片中的两位男主角一样。

犯过的错误没法弥补,失去的爱人无法挽回,逝去的光阴无法重来,谁的人生不遗憾?我们终究要抱着遗憾度过余生。这是平凡如你我的芸芸众生的宿命,人都无法逃脱。

我们无法原谅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就是人生遗憾的制造者,可是这就是人生,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即便你没有制造遗憾,人生的遗憾依然不会少到哪里去,大约占据了真实人生的一半长度。如果你不是有意为之,就放过自己吧。

纵观古今,没有人的人生无遗憾,人生的真相不过是,前半生我们负责制造遗憾,后半生则负责怀抱它们。

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拥抱它们的能力。

4、人生的痛苦如影随形,你要学会向死而生

很痛很难是不是?别怕,每个人都有这种时候,挺住意味着一起。但是如果你不自我接纳和救赎,你将永远生活在牢笼之中。

痛苦的治愈严格来说并不算一种治愈,它将一个人悲剧创伤撕开给你看,因为如果你不坦然接受和面对,你将永远无法走出创伤。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与低落悲伤痛苦自责相处的方式。

“深沉的悲伤,不会有一剂吃了就好的药方,而是在尽量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不要试图闭上眼睛,去看见那些曾经的伤痕。”

逃避不是办法,我们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接纳,接纳既定事实,接纳自我。

正如上面所言,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就不要用它们来自我折磨,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中,并不是那些逝去的亲人愿意看到的,那也不是忠诚于他们的方式。那些真正爱我们的人,一定希望我们开心与幸福。

接纳自己,是一个终生课题,就像芥川龙之介所说: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不要着急,慢慢来。

当下一次你再被痛苦侵袭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接受那些过去,我不愿意那些痛苦发生,我很悲痛,但是他们已经发生了,我接受它们,也接受我的痛苦。既定事实无法改变,我不用再为这些悲剧负责,我不需要这些痛苦情绪了,请你慢慢离开我。

每一次痛苦袭来,都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跟内心的自己这样对话,情况会有改善。

第二个建议是,尝试练习冥想,冥想是一个能迅速沉浸、回归自我的一项活动,只要勤加练习,将它变为习惯,你会收获越来越平和的自己和越来越宁静的内心。

最后,你可以在关系中自我疗愈。爱和包容,是一个人疗伤的良药,对于任何的痛苦而言,爱都是最好的解药。勇敢去迈入一段关系吧,可能是友情、可能是爱情、可能是亲情,只要你能不断感受到的被爱、被理解、被接纳,你的自我憎恶感、你的痛苦会慢慢减少,阳光会慢慢增多。

结语:

自我救赎的话题,有些沉重,但是有探讨的必要,因为有太多人被囚禁在自我制造的牢笼里,不得自由。

一想到每个人都要抱着遗憾度过余生,就不禁唏嘘不已,可是,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啊,这是我们人类的宿命啊,愿我们慢慢掌握与遗憾和痛苦相处的能力,活出更自由的人生。

​【原创文章,盗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闻学硕士,多年媒体记者经验,500强集团品牌公关经理,心理咨询师。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并关注,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