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东海明珠”大陈岛,低保户李荷娇近半年来多了一项新收入,每天在海岸线上捡拾塑料垃圾,送到小蓝之家,一个月能挣2500多元。“这比干农活还要轻松。”
同样在椒江区,几天前,满载而归的船老大黄志伟不但把新鲜的渔货送到渔市,还把一大袋塑料垃圾送到了“小蓝之家”:废弃渔网、泡沫塑料、塑料瓶、塑料袋……既有船上的生产生活垃圾,也有作业时捞起的海洋垃圾。
“只要通过手机小程序申报,‘小蓝之家’就会上门回收。关键是收购价远高于市场价,普通塑料瓶的市场回收价是3分钱一个,给我们的回收价是2毛钱一个。”黄志伟开心地说,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
李荷娇和黄志伟口中的“小蓝之家”,其实是椒江区今年建设的海洋垃圾末端治理站点。目前,在当地“小蓝之家”登记在册的“海洋清洁工”已有近百人。他们主要是当地的低收入群体。捡拾海洋垃圾,能够增加他们的收入。而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后,“小蓝之家”还会为其缴纳社会基本保险。
椒江区是台州市主城区,位于台州市母亲河椒江的入海口。近年来,发展海岛旅游和近海水产养殖成为沿海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近海面源垃圾也随之增加。“小蓝之家”依托当地发达的塑料产业,走出了一条治理海洋垃圾的新路子。
回收的海洋塑料垃圾经过压缩破碎之后,会被送到造粒工厂制作成塑料粒子,生产出更符合国际生态环保理念的塑料产品。椒江外沙“小蓝之家”的负责人邱普法介绍说:“经国际认证的海洋塑料粒子,相较传统再生塑料将升值一倍以上,而以海洋塑料垃圾为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售价则要比同类产品高两倍。”
台州市椒江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当地运用数字化手段,在省市有关部门指导下,构建了“政府主导、陆海统筹、多元参与、社会协同”的“蓝色循环”海洋生态治理新模式。“我们把海洋生态治理的困境变成群众、企业共富的红利,走出了一条海洋生态治理助力共同富裕建设的新路子,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的方案。”
目前,椒江区已设立“小蓝之家”5个。而这项工作还拓展到台州沿海其他4个县(市、区),共计设立海洋垃圾暂存点16个,“小蓝之家”11个,吸纳217人从业。“蓝色循环”模式则已实现对台州市6个沿海县(市、区)的全覆盖,吸纳3400多艘渔船、5300多名渔民、沿海镇村500多名群众加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垃圾立体收集网络。今年4月以来,全市累计收集处理海洋污染物4726吨,减少碳排放约2496吨。(本报记者冯源)
来源: 新华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