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远程打击轰炸机”——B-21

解析“远程打击轰炸机”——B-21

首页模拟经营基地轰炸机免广告更新时间:2024-09-22

多年来,人们一直谈论的B-2A隐形轰炸机“替代机型”终于有了结果。继2015年10月27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美国空军部长詹姆斯和美国空军参谋长韦尔什上将宣布,授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下称诺格公司)美国空军“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项目“工程与制造发展”(EMD)合同后,2016年2月26日,美国空军正式宣布将这款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命名为B-21。然而,B-21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它的到来又意味着什么?

B-21——空权理论的产物

B-21首先是“空权理论”的产物,这一点在开篇宗义中必须得到明确。空权理论的实质是一种战争理论,一种要求将轰炸机当作主要战争工具的理论。在严密的逻辑上,缺乏灵活性的导弹难以成为轰炸机货真价实的替代品,因此这种理论并未因核时代的降临而褪色分毫。轰炸机仍然是物化了的空权理论,空权则是经过理论解构的轰炸机。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冷战中后期,也就是里根上台之前的那段过渡期里,自愧于越南战争的失败而难以自拨的美国空军一度与之渐行渐远——战术空军的人员、装备占据了资源比例的大部分;战略空军的力量则仅仅由老旧的B - 5 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群和永远不可能在实战中被发射出去的洲际弹道导弹构成。这既非强调“各种飞机皆有其用途”的美国空权理论旗手米切尔将军的本意,也背离了美国式的传统空权理论中极为强调兵力精巧使用的节省性原则。然而不久之后,一切背离空权理论宗旨的错误得到了迅速地纠正,这不仅仅表现为里根时期罗克韦尔B - 1B“枪骑兵”与诺斯罗普B-2“幽灵”的相继列装,更表现为在情况复杂的“后冷战时代”,战略轰炸机在美国空军中的地位重新得到了确认,B-21的出现可谓再好不过的说明。

“木已成舟”的遗憾

如果要谈论B-21,那B2就是绕不开角色。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都是诺斯罗普的作品。随着里根上台,其“新灵活反应战略”许诺进行大规模的国防建设以应对苏联这个“邪恶帝国”,战略空军由此重新得到了重视,其表现则为B - 1 B “ 枪骑兵” 与B - 2 “ 幽灵”项目的开花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两种现代化战略轰炸机中,B - 2 “ 幽灵” 更对美国空军的胃口。至于这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无论是罗克韦尔的B- 1 B还是诺斯罗普的B-2都以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AL CM)为增强突防力的重要手段,但作为机体平台,它们的设计意图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认为轰炸机是否具备在极低空穿越敌领空的能力成为面对先进防空系统时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试图通过近音速的贴地飞行为手段来穿透苏联的尖端防空网络,而后者则力争依赖低可探测性技术满载核武器渗透苏联境内而不被发现。显然,罗克韦尔据以打造B-1的理念即便说不上是老调常谈,也很难被认为是一种突破,充其量只是B-47、B-52乃至X B - 7 0 的延伸。相比之下,诺斯罗普用于打造B-2“幽灵”的理念则要前卫得多,也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更接近于空权理论所描绘的那种“空中战舰”——装备精良、独来独往、一击必*。据美国空军当时分析, 挂载A L C M 的B-1B与B-2均可穿透任何已知的苏联防空网络,但前者的优势只可维持到 20世纪末,而后者的优势则至少在2030年之前难以撼动。

今天的事实足以证明,美国空军的这一论断是经得起考验的。更何况,B-2A在1993年服役后,给美国空军带来的还不仅仅是“惊喜”这么简单。理论上的性能优势不必多说,采用了“飞翼”布局的B - 2A是美国空军在轰炸机部队现代化进程上的一大进步。新技术使B-2只需要两名飞行员就能驾驶,乘员数量是B - 1 和B - 5 2 后期型的一半。B-2的隐身能力、航程以及载荷能力,将轰炸机部队的任务灵活性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总之,与B - 1 B 超越了B - 5 2 一样, B - 2 A在技术上远远把B - 1B抛在身后,是美国空军第一种在技术层面上被认为能够“独来独往”的轰炸机。更重要的是,B- 2 A在服役后所表现出的技术成熟性和可用性超出大部分人的意料。对此,飞行员的评价无疑是相当有份量的。以飞行员的观点来看,诺斯罗普向空军提供了一种不仅可靠,也易于飞行、充满飞行乐趣的飞机。虽然B-2非传统的飞翼设计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操纵品质,但这种轰炸机飞起来与其他现代飞机一样好。此外,该机在系统可维护性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也令人刮目相看。人们在维护方面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B-2的系统专家们像“美泰修理工”那样无聊(“美泰修理工”是美泰电器的广告主角,广告主题是美泰公司产品质量太好,以至于让修理工们无所事事)。事实上,B-2A的出色表现令美国空军心生悔意——因为B-1B这个技术备份的存在,挤占了本应属于B-2A的资源,导致B-2A的采购数量仅仅是B-1B的1/5。

随着1991年10月苏联和华约的相继瓦解,国会冻结了B - 2 A的生产计划,仅批准16架。1992年1月布什总统宣布政府将寻求生产另外5架B - 2 的资金,将总数提高到21架,其中包括6架试飞机。1993年12月首架生产型B-2(AV-7 8 8 -0328)交付美国空军。此时该机的预计生产数量已远低于计划的 132架,国防部长切尼发起的一项军事复审宣布B-2的总数量将削减至75架,到90年代中期生产速度仅为每年12架,而且美国空军为增加该机采购量而作的最后一次努力也以失败而告终。1994年11月共和党出人意外地获得国会两院的控制权,国防预算有望增加,这意味着空军有可能购买更多的B-2。同年诺斯罗普并购格鲁曼,形成诺格公司,诺些架次由少量“独来独往的现代化轰炸机”就可加以取代;加上B-21本身拥有上千千米的作战半径,所以可以从美军长期驻守的既有机场起飞。这表示美国空军只需要几十架战机建立起空优与防空压制兵力就可以对付一个二三流的国家,规模稍大的一支精干洲际机队也足以维持对区域性强国的优势,而所需临时借用的机场规模与数量却会少上许多。更何况 B-21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因此其作战半径可以转换成为滞空时间。而很多美国需要施加军事影响的“战区”,由于地处偏远海拔又高,一般战斗机与直升机都难以提供地面部队的实时支持,这样一来,B-21不但不需要大量的战术飞机支援,而且待命时间长,载弹量也多,可以提供一次次的精确火力支援,这意味着洲际战略飞机能够被大量用于传统上由战术飞机执行的近接支持任务上。

当然,在这个所谓的G2年代,B - 21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因素”。美国《国家利益》周刊就在最近题为《危险:扼*美国新的轰炸机的运动》的文章中说,“如果美国在未来与中国的战争中欲轰炸北京,就决不能放弃远程打击轰炸机的研发。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的作用在于轰炸中国。如果美国对中国战略是远距封锁以及用巡航导弹和鱼雷逐渐消灭中国舰队,那么新型轰炸机可能不是经济的投资。但如果美国的战略是对北京轰炸,最好是用载弹量巨大的新型远程隐形轰炸机,关键问题在于美国想打什么样的战争。在美军的构想中,新型远程轰炸机是一款专为中国量身定做的飞机,美军认为可凭借该飞机突破中国未来防空体系,能够对中国全境进行精确打击,甚至还能保持超过一小时的待机能力”。而中国的军事专家们对此则表示了担忧,指美军的远程轰炸机项目是为中国“量身定做”。认为“美军的远程轰炸机项目可以说是一款针对性非常强的武器。在潜在冲突中,中国在本土周边具备反舰弹道导弹等不对称优势,可能将美军航母逼退至作战半径之外,此外中国幅员辽阔,美军需要远程打击能力,于是远程打击轰炸机必然成为美军下一步要重点发展的‘*手锏’武器。美国远程打击轰炸机对中国的威胁不容小视,单纯提高防御措施可能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更好的方式是在提高防御水平的同时,扩大解放军威慑范围,在战时对美军轰炸机基地进行打击,或借助立体侦察体系,在中途对其进行有效拦截”。

然而问题在于,B-21果真是空权主义者们一直所期待的那种“空中战舰”?答案却是也许、可能、未必!要知道,“空中战舰”的主要因素可以简单的归结为“威力、精度与独立性”,这并不以技术环境的变化为转移,换句话说在这个层面上,技术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而手段却不可能一成不变。比如B- 5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会是名符其实的“空中战舰”,但在2030年却显然不是,这样的道理不难类推。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美国政府一再宣称,B - 21项目对于美国国家安全而言是关键,是美国空军的最高优先级项目。美国空军也吹风说,需要一直为LRS-B 项目进行对人的、对技术的、对能力的和对训练的投资。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随着整体战场环境的技术迁移,作为B- 2A的“低成本技术重构”,B-21的“技术天花板高度”已经无可奈何地降低了,号称“2小时内全球打击”的高超音速亚轨道轰炸机似乎更得人心。这就使情况仿佛回到了20年前,美国空军在B - 1 B 与B - 2 A 间所进行的抉择那样,只不过今天LRS-B扮演的却是当年“枪骑兵”的角色——因相对较低的“技术天花板”和B- 2A的前期铺垫暂时受益,在技术风险和研发成本上有着不言自明的现实性魅力;而前卫的X - 37虽因巨大的技术风险令人有些忐忑,但“2小时全球打击”的理念却与“威力、精度与独立性”的原则更为贴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