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事精英》|未来已来?从科技伦理看职场人生

《破事精英》|未来已来?从科技伦理看职场人生

首页模拟经营精英总裁更新时间:2024-05-04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之前写的这篇文章对我来说算是个小爆款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点赞、评论,每条我都会看的,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我们不难发现剧中的“盯盯乐”作为一个线索一直贯穿故事,成为了剧情设定的一个基本道具。

剧中“盯盯乐”产品图

这里的盯盯乐很明显内涵的是“某钉”,但在功能上可以说是钉钉的“未来升级版”,通过虚拟全息技术让人仿佛觉得对方就在眼前,笔者觉得元宇宙发展到最后差不多就是这样,不用戴什么眼镜,而是直接通过技术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

《破事精英》剧照

真正的科技是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正好在评论区看到朋友吐槽《破事精英》的设定,“本来是基于现在社会,却经常跳脱未来高科技。”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人类之前的“科技颠覆史”

01技术革命,人类已经走过了哪些时代

工业时代(1800—1945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开始于1760年的英国,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发明,使得动力的提供方式发生了本质改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机器换人”的浪潮,大量的纺织业工人被机器取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13,亨利·福特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到了1927年,流水线每24秒就能组装一部汽车。至此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平民也能买得起汽车。

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生产

太空时代(1945—1975年)

这一时期实际上是以美苏为首的“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所开展的一场“军备竞赛”,而这段时期内最具活力的科技成果就是太空竞赛。卫星的低轨发射、人类的首次登月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数字时代(1975—2015年)

也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其核心就是“计算能力、网络和储存”。简单来说就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变的革命,数字信号相较于模拟信号便于传输、加工和存储。

互联网世代

互联网这个颠覆性的发明,使得人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时间、跨空间的交流。这也使得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变成现实。

增强时代(2015—未来)

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历的时代,现在出门没有手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各种运动智能手环、穿戴设备也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

2021年“脸书”更名为“元宇宙”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Metaverse)最早出自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指的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人可以打破现实与虚拟的边界

剧中出现的“激励师小萌”和“领导兰尼”的形象可以说是增强时代的终极产物。单凭肉眼已经难以辨别虚拟和现实人物形象。

剧中的激励师小萌

但每一次科技的颠覆都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剧中所展现的就是对这种矛盾的思考。

第二集中,胡强他们被要求写使用“盯盯乐”的体验报告。我想大多数人都十分反感这样的监督方式,剧中戏剧化的表达其实就是现实中各种“打卡监督”的缩影

《破事精英》剧照

虽然真实的生活中,科技还没有发展到如此”丧心病狂“的地步,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还泾渭分明。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似乎自从钉钉、微信出现以来就越来越模糊了

临睡前收到”甲方爸爸“的要求改文案,刷牙时收到领导的微信准备明天临时早会的材料······你还分得清一天工作了几小时吗?

02工作边界与“圆形监狱”

我们都知道8小时工作制的说法,“朝九晚五”是很多打工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设立工作时长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工人的正常生活状态,确保生产力的恢复。按照西方社会当时规划的应该是“8小时工作 8小时娱乐 8小时休息“的三元分立。但其实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这很难达到

《破事精英》剧照

以学生为例,假如学生也算作一种职业的话,从小学到高中,基本都是从早学到晚,在教室里一坐就是一天,还记得高中那会儿,算上晚自修,一天妥妥学习12小时以上

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Z世代,如今不少已经走入职场,所以才会有出现近年来频繁登上热搜的“996”“007”“内卷”持续刷屏。

《破事精英》剧照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在他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做任务升级“的思维定式,不少人的观念从校园里的”题海战术“无缝衔接到了工作职场中的“效率主义”。

什么是效率主义?

我们都知道“效率”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效率主义”则直接把“效率”作为了最终的目的,这就形成了一种怪圈,就如同刷题一样是刷不完的。

《破事精英》剧照

而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人的身体和心灵都会发生变化。如同一根橡皮筋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需要放松和调节,不然就会绷断。人也需要”傻瓜时间“来放松自己,清空大脑的缓存。

”傻瓜时间“是人用来保护自己、放松自己的娱乐时刻,碎片化的短视频占据了“社畜”“打工人”的娱乐时间,究其原因是因为工作与生活边界的模糊导致的。你很难有长时间专注于其他事情上。

《破事精英》剧照

你有多久没有放下手机了,真的还能放下吗

没完没了的工作消息,一打开微信群聊就是99 ,”某钉“甚至还增加了消息”已读“的功能,剧中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就是在讽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在科技的进步之下,每个人都生活在数字化的“圆形监狱”中。

03人的异化,猜猜谁有病

圆形监狱,是由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Bentham)于1785年提出。这样的设计使得一个监视者就可以监视所有的犯人,而犯人却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受到监视。犯人从心理上感觉到自己始终处在被监视的状态,时时刻刻迫使自己循规蹈矩。

“圆形监狱”示意图

剧中所展示的“夺命催魂盯”无疑就是数字化的“圆形监狱”。领导可以利用更高的权限监视其下属的工作状态,并下达强制的指令,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异化。人的异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心理问题。

《破事精英》剧照

“网抑云”“emo”这些词儿,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其反映的就是Z世代当下的精神状态——抑郁、焦虑、失落。

在第三集”猜猜谁有病“中,负责文案的庞小白被领导痛骂了三天三夜,最终患上了心理疾病,整个人变得疯疯癫癫的,在胡强等人的帮助下才终于承认并接受治疗。

庞小白嚎啕大哭

这不是一个特例,而是现在”大厂“员工的普遍现象。

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数据显示,有超过七成职场人感到工作焦虑,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有85%的年轻人面临加班焦虑,61%有晋升焦虑,57%有消费焦虑。

最近新东方主播董宇辉老师之所以“火出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网友在他的直播间里,可以感受到治愈、缓解焦虑。网友笑称,“我买的不是玉米,是我的童年。”

董宇辉老师卖玉米

确实,在董宇辉老师的直播间里大家重新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文化的魅力,而这种快乐是恒久的,高级的。正如罗翔老师所说,“我们要追求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

回到之前那个问题,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打工人觉得生活没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归根到底是因为高度的社会化协作把原本的工作的价值、意义解构了。

04职业vs志业

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职业“,但可能是第一次听到”志业“这个说法。

实际上在“工作”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就分为职业和志业。职业是为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志业是为了满足精神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职业保障生活,志业提供意义和满足。

《破事精英》剧照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获得一份不错的报酬,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幸运毕竟是少数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把互联网公司称为”大厂“,又把自己称为”打工人“,因为他们无法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一个项目基本都是以团队的模式进行的,现代企业的员工就像一颗颗螺丝钉。

《破事精英》之所以能被大家共情,是因为它戳中了我们心里的软肋

《破事精英》剧照

”迫事部“实际上就是一个存在感极低,不被重视,东拼西凑出来的部门,来到这里的人都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似乎都得不到积极的肯定。

在第四集”绩效为王“中,胡强他们帮各个部门”刷绩效“苦活累活都是自己*,荣誉和奖金却都是别人的。即便他们”各显神通“把排名从零刷到了前五,他们的部门还是不被认可。

《破事精英》剧照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努力了就会成功其实是一种很傲慢的态度。”

现实不像童话,但人是需要意义的存在。

《破事精英》剧照

故事的最后,胡强不忍心让大家的努力白费,于是自掏腰包并自制了一个“特别总裁奖”,众人欢呼雀跃。镜头的最后定格在了奖状上,弹幕集体泪目

这是每一个人名字的拼音,而胡强把自己放在了最后。

(顺序依次为:欧阳莫菲、唐海星、金若愚、苏克杰、庞小白、沙乐乐、胡强)

最后欧阳莫菲其实已经知道了真相,但并没有说破,与第一集相比让我们看到了角色的成长。作为《爱5》的老粉,也很期待他们之后会有更多的互动。

《破事精英》剧照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笔者目前也才看到第四集。不过听说第五集的"虚拟伴侣"被网友称作“直接封神”,采用的是和《爱5》第十三集“弹幕空间”一样的互动剧的模式,期待住了!

《破事精英》宣传海报

想接着听笔者聊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评论、支持哦,每条我都会仔细看的~我们下期再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