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过了年后没生意是因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很多人都会回家团聚,导致大城市的人口流失,餐厅的客源减少。此外,春节期间人们的消费习惯也有所改变,很多人会选择在家里做饭来庆祝,而不是去外面吃饭。
加上春节后很多人开始上班,回到忙碌的生活中,时间和经济压力都增加,很多人不再像过年前那样频繁外出就餐,导致餐饮业生意减少。
消费者尝鲜后不来了,产品留不住顾客,产品不好是主要原因。
对于这一点,需要老板去询问每个顾客的用餐体验,找出顾客的真实反馈,自认为好的产品不一定是真的好,消费者愿意持续用钞票投票的产品一定是好产品。
消费者被开业时的低价活动吸引过来的,低价活动一停,消费者就跑了。
如何得知消费者是因为低价还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价值而来呢?
留意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果消费者在低价活动期间只点低价菜品,没有太多人点店里其他的菜品,而活动结束后就不再光顾了,那么可以判断消费者主要是为了低价而来的。
查看消费者的评价:可以通过对消费者的评价进行分析,看看消费者是否提到了菜品的具体味道,还是范范的点评。
如果很多消费者很认真地点评菜品的味道好,那么可以判断消费者是冲着菜品本身来的。
分析周边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看看他们是否也提供低价活动。
因为周边提供低价活动的餐厅过多,也会分走餐厅的大部分客流量。
再注重产品价值的人,也会在同样产品、同等品质的基础上,选择价格更低的餐厅消费,所有消费者都要好的产品,但大家更需要价格便宜的好产品。
炫耀性产品不在我说的范围内。
3. 附近消费人群不足,或者产品与附近的消费人群不匹配。这一点也好判断,即使你提供低价,即使你天天做推广,餐厅仍然坐不满人,那么极有可能是附近的目标消费人群不足。解决方法就是换品或者换地址。
4. 价格不合理,要么太贵了,要么就是价格与价值不对等。餐厅定价不能只根据成本定价,还需要考虑到周边餐厅的定价,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愿意支付的数字。经历了2023年的餐饮内卷,我们突然意识到,极致性价比的餐厅才是未来的主旋律。所以,在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降级再降价,让消费者占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相对于消费者单次消费金额的高低,我个人更看重的是消费者的复购和消费频次。
5. 营销推广做得不够,很多餐厅仅仅是开业时做一做活动,后续就想着靠自然客流把生意做起来,这个想法放在20年前成立,现在是2024年,持续做推广才是正解。
第二种餐厅,开业时就没生意。这种餐厅救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餐厅从立项可能就错了。
比如说选址不对、选品不对,餐厅老板完全不懂得如何经营等。
针对这种餐厅,及时止损可能是最好的选择。选址不好,很难靠营销救活,要么就是营销成本极高,投产比不合理。
选品不对,这个还有调整的空间。
至于老板不懂经营,这个是致命的,跟换个品相比,提升能力需要时间,短则三五年,长则数十年。
当然,开业时就没生意的餐厅,也有可能是老板没做过宣传,或者宣传方法不对、宣传时间不够等。
第三种餐厅,多年老店,近期生意下滑。生意下滑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点:
1.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近年来,餐饮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以2023年最明显,跨界进入餐饮业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开业多年的老店被迫着做线上营销。
去年就有很多这样的餐饮老板找到我,这些老板以前可能跟星爸爸一样,根本就不会上团购和代金券。
2. 消费需求变化:时代变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餐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的需求变得个性化和多元化,很多餐厅,一样的产品和模式经营了十多年,而新开业的餐厅花样百出,自然,老店就容易被年轻的消费者抛弃。
3. 经营管理不善:多年老店可能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还是前面说的,产品跟新开业的餐厅相比,缺乏吸引力,线上营销也是两眼一抹黑,还是被动等待顾客上门的心态。
营销专家申晨老师前段时间演讲时说过,未来霸榜店、网红店、老字号店和性价比店等四类餐饮店会活得不错。
其实老字号店也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老越吃香,一种是仅仅熬资历变老的,并不是因为餐厅本身有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