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考古盲盒”后,“修复盲盒”又成功掀起网络热潮:在哔哩哔哩(B站),Up主纷纷发布视频,分享自己亲手挖掘的“文物碎片”并将碎片拼成仕女俑,甚至亲手将小铜镜打磨得光可鉴人的过程,让观看者连发弹幕,大呼过瘾。(《成都商报》8月22日)
如同真正的文物修复活动一般,在修复“碎片文物”之前,谁也不知道“修复盲盒”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探索未知”属于人类天性,大多数快乐来源于修复文物的过程,而非得到文物仿造品本身。有考古文化加持,“修复盲盒”能给予消费者更强的互动性体验,市面上许多兜售商品性质的盲盒恐怕无法与之比拟。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之所以走红,在于我们能从修复文物的过程中,发现古人工艺制作的奇思妙想。推出“修复盲盒”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参与手工制作还是观赏手工制作,都能给予人感受精致生活的舒适感。与文物修复师一道,畅游于古文化的海洋,真的很好。
过去的盲盒产品,局限于购买盲盒与打开盲盒,两个简单的步骤。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猎奇*与赌博心态,让盲盒经济长期停留在低层次。“考古盲盒”与“修复盲盒”的成功,让我们发现了盲盒娱乐的新玩法。打开盲盒,挖掘“文物”,修复“文物”,再到展出“文物”,无限延长的过程既能治愈盲盒消费者,也能治愈盲盒经济本身。
希望各大博物馆和文保工作者能在盲盒文创上再注入更多更新的创意。除了考古修复,还可以把古文物的发现和保存等其他文物保护活动融合进去。同时,要突出个性,突出创造,要挖掘盲盒爱好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提供配色颜料,让每一个“盲盒文物修复师”都能通过自己的理解,修复出符合自己认识的文物仿造品,持续增强盲盒体验。例如,提供文物鉴定攻略,请购买者鉴定盲盒中仿制文物的年代、工艺等等,网上答题赢取奖励。
“盲盒 考古 文创”是宣扬历史文化,刺激大众参与考古活动的有益尝试。可以相信,“考古盲盒”与“修复盲盒”走红势必能带动一众爱好者走进博物馆,实地感受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活动不是冷门专业,它也能成为“网红”,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盲盒文创正是我们走进考古生活的一扇窗、一扇门。(严奇)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