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很多文艺青年都有一个开店的梦。
在一个偏安一隅的角落,开一间书店或者咖啡馆,店里摆几本老书,养几只黄猫。
川叔最初的梦想是开间咖啡馆,后来因为太懒了,就变成了想开旅馆。
再后来,这个梦想,就只是变成了想法,没再做过。就像压在抽屉底下的年度计划或者减肥目标一样,日复一日挂满灰尘
让理想接近现实这件事,其实挺残忍的。
因为你总要一步一步妥协。
把时光变成诗,让日子慢下来。
种一院子的鲜花,把这份好,与值得的人分享。
不用说话,单一首音乐,就让懂的人都懂了。
很多人的理想生活大抵如是。
可真的去做的时候,你会担心、焦虑,甚至睡不着。
你会担心客流,计算房租,每日算计着成本开销。
那些你以为会常来并慢慢坐下来成为朋友的客人并没有出现。
每个月甚至每一天都在负增长,一定会让你觉得:原来开一间店,不过是一个梦醒的过程。
没做之前你以为自己是闲云野鹤,做了之后你才发现你不过是凡夫俗子。
为什么太多的梦想我们总之借口没时间去实现?
因为我们都不喜欢面对这样的一个自己。
我们做老板是以为生活可以更自由如意。
去做了之后才发现,以前职场里逼迫你的那些不得不,生活一样在逼迫你。
而这次你哑口无言。
因为这次,你是自己的老板。
或许你之后会委屈自己去发传单。
或者你之后会别扭着去学习如何做活动、搞营销、办派对。
或许你做了所有你认为的努力,你还是抵挡不住,这个小店在以你能察觉的速度,枯萎下去。
然后,是开始预备转手。
是开始提醒自己,梦醒了,再见。
不论创业的人,还是开店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两件事,开始和结束。
最初的那份欣喜是最后不论多少眼泪都换不回的。
而人生里这样值得流泪的机会,实现一个,就少了一个。
今天川叔要聊的这个人叫做江凌。
是一个作者,写字的。
也一个书店老板,一个实现自己梦想,任性的人。
你现在开了一家自己的书店,这件事是你计划好的吗?
不是,它是生活到了那一步,就随机发生了。
我之前是在外企上班,后来和朋友一起出来创业,创业后又觉得那不是我想要,又退出来想找到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
晃荡了大半年,差不多五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在看书、看电影,偶尔出去转转,或者出去旅行,让给自己放空。
那个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只是觉得我一定要停下来找一找我内心深处想要做的事。
再后来又短暂地回去上过两个月的班,但是已经适应不了上班的节奏,那时我感觉我可能需要一家店,让我的生活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让我可以花心思来经营这家店。
我的第一想法是要开一家青年旅社,但是选址没有合适的,后来找到我现在的这家店,它没办法做旅社,但是很适合开书店,我就决定在这里开一家书店了。
到今天为止,你经营了多长时间了?在经营的过程中,你都遇到过哪些难题?
开书店看起来是很理想的生活,但其实是蛮艰难的一条路。
我开这家书店已经三个多月了,生意一直比较清淡,我的朋友经常和我说,让我多多的想办法,多做推广,他们总是会替我着急,因为现在确实很少有人会去书店去买书。
其实我听他们跟我说这些话,我的内心是很苦涩的,我自己很清楚我选的这条路会很难,因为我做的不是什么品牌书店,而且书店所在的这个文创园也才刚刚起步,周边很多店都没有开起来,人气也没有聚起来,所以真的会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觉。
客人怎么评价你的书店?在打造书店的特色上,你都花了哪些心思?
首先是整个书店的装修和设计风格,大家很喜欢,我这里有两面墙都是全透明的玻璃,经过的人都能看到我店里所有的墙面上全都是书,店里的书柜全是木工现场做的,我雇了3个木工整整做了20天。
我挑选的木头的颜色是很古朴的,书放上去就非常的漂亮。
我之前就特别喜欢逛书店,我也看过很多的好书店是怎么做的,所以我内心里有自己的对于好书店的标准,我在做这家书店的时候,我心里很清楚我想要它展现出来的样子。
从装修设计上来说,我这家店是会让人感觉很舒服的。
对于真正懂书和喜欢书的人来说,我店里面的特色就在于我对书籍的选择。
我自己会去市场上搜罗一些很好的书,比如说读库十年的全系列我全都有,这在市场上是很难得的。再比如上海译文以前出过一套很经典的系列,一共有71本,我也是费了很大的心力才把它们全部收齐了,店里还有一些图书都是市场上已经绝版了的书。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和心思在选书上,我想现在已经不会有几家书店会像我这样去搜书了吧!
另外,我书店的店名叫刀锋,我店里所有的书都只有两本,即使说这个书在市场上有很多,但我也只进两本,一本是拆封的,可以让来店里的人拿起来看,另一本是塑封好的,也就是拿来卖的,而且我拆封的这本书是不会卖的。
我坚持的一种想法就是:当我再去进货却找不到这本书的时候,那么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就绝版了,我就会把这些绝版了的书放到一个专门的位置,我想通过这个方式传递给大家一个概念——纸质书不会像电子书那样,永远存在在那里,即使一本已经绝版的书又再版了,它也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版本了,因为它不会再重现那个版本的装帧和设计了。
我的书店里有特别好的音响,我想让来我店里看书的人还能听到很好听的音乐,我也没有特别标注吸烟区和无烟区,只是做了一个无烟的隔断间,我希望能让来这里的人可以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不会觉得有很多的束缚。还有,我不想在我的书店里营造出一种静悄悄和与世隔绝的氛围,我不想把我的书店做成一个图书馆或者是很传统的那种书店。我这里就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也是可以让人在这里产生联结的地方。
在对书籍的挑选上,你有什么筛选的标准吗?你偏好读什么类别的书?
到目前为止,我的筛选标准都是以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选择的。首先是我读过的,我觉得它是好的;另外就是我虽然没读过,但我知道它是好的;再有就是我通过我很信赖的一些人,经他们的推荐的图书,我也会进货到我店里来。基本就是这三个原则。书的种类,大多就是文学、历史、艺术、人文社科这几个方面。
这个时代,很多人的内心都很焦虑,在阅读的选择上也变得很功利,你怎么看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在我看来,这是时代的必然性吧!因为时代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不可能说去要求谁不要去看工具类的书,现在的信息更新得那么快,我们的知识也必须迅速地更新和迭代,不然我们就没办法很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也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我个人对现代人的快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并不觉得有需要谴责的地方,我只是觉得,人总有某一个时刻,是可以把自己放慢下来,去享受某一种状态,就像坐在一家书店里阅读一本纸质书带给你的那种特别的感受。我觉得一个人一个月哪怕28天都在通过手机阅读,他只要抽出一两天的时间,去回归一种安静的、放松的、有趣的阅读方式,这样就很好。所以,我觉得读电子书和读纸质书是完全可以共融的。
说说你的第一本书吧,是怎么样的机会和想法让你创作完成的?
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业余的一种表达的方式,本来没想过会有多少额外的延伸。一开始我会把自己写的一些小故事发在豆瓣上,后来突然我写的一个故事火了,那个故事叫《我人生中最后一段爱情》,在豆瓣被推到了首页,阅读量很大,于是有编辑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出书。
作为一个业余的写作者,能出书对我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但当时写的故事没有那么多,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补充了几个故事,最后这15个故事成了我的第一本书《我可是你故事里的那个人》。
对一个作者来说,最难得的是保有他非常充沛的倾诉欲,你作为一个已经出过书的作者,现在又是怎么看待写故事的这件事的呢?
说实话,出过一本书后,听到别人对我的评价,多少是会对我的心里造成一些影响的,比如我在网上会看到一些人对我的指责,说我矫情之类的,看到这样的评价,我心里会有一些介意,因为其实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很丰富啊,我根本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要故意来矫情地去写什么文章,我感觉他们是没有读出我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也让我在后续的创作中多了很多的思考,比如我会把一些容易被人诟病的情节润色一下,修改一下,甚至直接删除。
当你被很多人关注和认识了以后,确实就会有对自己的束缚了,这个时候自己也会变得很纠结,因为你不想完全地市场化,为了去迎合读者的口味,放弃自己想写的东西。
所以在写第二本书的书稿的时候,我是真的有很艰难地在这两者之间做一种权衡,我不可能完全不考虑读者和市场,但是我也不想完全去取悦于他们,去写他们会喜欢,但是我自己并不认可的东西。
回忆一下你读过的书,你最喜欢哪位作家的作品,为什么?
我很喜欢毛姆,虽然市场上会把他归到二流小说家,但是他的小说就是很好读,读起来的感觉是很通畅的,他不会很肤浅,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
毛姆是一个嘴很毒的人,他会对人物、现象之类的东西,无论是批评也好,揭穿也好,用词都非常的精准,包括他在哲学上的一些思考,还有人生的命题上的一些表达,都会融入在故事里面,我自己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故事,读起来不费劲,但背后又有思考。
我不太喜欢那种读起来很艰涩的小说,虽然有些小说可能是经典,是一些大文学家写出来的,但是我不太能看得下去,当然我不会否认它在文学上的价值和地位,只是说它会不符合我的阅读口味。
江凌
开了家书酒馆,卖酒也卖书。
业余读书写作,文章千古事。
闲时长歌远足,只为晃膀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