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老年大学?97岁老人一读30年 女儿成同学

迷人的老年大学?97岁老人一读30年 女儿成同学

首页模拟经营空闲三明治大亨更新时间:2024-05-09

来源:成都商报

迷人的老年大学?97岁老人一读30年 妻子去世女儿成同学

绵阳老年大学爆满 数百老人排队上不了学

老年大学让老人们有一种心灵归属感

9月4日上午,绵阳市老年大学诗词楹联班,97岁的马老参加了开学第一课,他已经在这里学了30年。坐在他前面的学员,是他已经60岁的女儿马莉。而5年前,马老的同学中还有他的老伴儿,两人携手同上老年大学25年。

在绵阳老年大学里,学习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员不在少数。据学校统计,今年共有学员逾8000人次,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老学员”,这成了老年大学近几年“一位难求”的重要原因。目前,绵阳老年大学已开始实施学年制教育,减少“留级生”。同时,增加班级、调整教学时间段,并计划实行微信报名,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专家指出,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但老年人不断增加,配套的老年大学学位还没有跟上,这需要家庭、社会、机构甚至市场,各方面的充分参与和协作,满足老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增添老人们的心灵归属感。

故事 1

学员:马老 97岁 学龄:30年

一家痴迷

老伴儿去世后,97岁老人和女儿成同学

绵阳老年大学创办于1987年,至今已有31年。时年64岁的赵阿姨,成为第一批学员。刚开始,学校所办的班并不多,仅有唱歌、二胡等少数课程。在赵阿姨的带动下,老伴马老第二年也成了学员。

马老的女儿马莉今年60岁,她介绍,刚开始时,只要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父母都会报名学习,后来学校越来越大,课程也越来越多,包括太极、画画、诗词楹联等等,父母都报名学习,每天过得很充实。

“父母对老年大学有一种痴迷,最初我看不起,现在也迷上了,每天都会来上课。”4日下午,刚刚上完本学期第一节舞蹈课的马莉说,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她父母的影响。

马莉说,过去,她经常为上老年大学的事跟父母争吵,特别是父亲对于老年大学的痴迷,简直到了忘我的境界。

“父亲还是班长、会长,长期需要电话联系同学、组织各种活动等,虽然我们没有住在一起,但我要给他们交电话费,那时电话费还很贵,我就数落爸爸,但他根本不为所动,要么不回答,要么直接把自己关进书房不让我进去。”马莉说,每次让父亲抄水电气表交水费时,只要父亲在做跟老年大学有关的事,他统统拒绝,“我们又免不了争吵两句。”

2012年,接近退休的马莉跟随父母来到老年大学,她想看看父母为何如此痴迷。这一去,马莉从旁听开始,到完全痴迷其中,对诗词楹联、跳舞、器乐等很着迷。

“2013年母亲去世,享年90岁,已在老年大学学习了26年。年迈的父母在学校内携手学习,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马莉说,父亲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学习,但因为已经97岁,只能学习诗词楹联了,至今已有30年。“我现在报了十几个班,每天都会来学习,而且在诗词楹联课堂,我跟父亲还是同学呢!”

故事 2

学员:胡世菊 70岁 学龄:10年

不想离开

没有人因为我不识字排挤我,都在鼓励我

5日上午,70岁的胡世菊老人在绵阳老年大学教师公示栏前看老师的名字,对于不认识的字,她还会请教旁边的同学。她已经在这里学习10年了。而10年前,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胡阿姨是土生土长的绵阳人,以前在一家食堂打扫卫生等工作,没上过学的她根本不识字。退休后,女儿一家到成都生活,虽然多次喊她到成都一起生活,都被她拒绝。在胡阿姨看来,成都人生地不熟,自己又不识字,很难融入进去,因此坚决留在绵阳。

10年前,胡阿姨经朋友介绍来到了老年大学,先上了一学期的书法班,现在又在学习古筝、二胡等课程。

“没有人因为我不识字就排挤我,反而都在鼓励我。现在我每天早上出门后,一天都待在学校里,和老年同学们一起学习,还可以听他们摆各种事情,直到晚上才回家休息。”胡阿姨说,现在她基本上把学校当家了,“我准备再学习几年。”

绵阳老年大学教务科科长邬娜介绍,在老年大学里,学习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不在少数,有的老人报一门课程,有的老人报多门课程,报的课程较多的,一周除了周末都在学校。

故事 3

学员:邱运策 70岁 学龄:3年

终结孤单

学习画画,还会出去采风,感到很充实

70岁的邱运策老人,以前在一家公司工作,退休后闲来无事,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刚开始邱大爷学习绘画,学了三年后,因为画作要落款签名,他觉得自己的字不太好,于是又报名学习书法。

“退休后,生活圈子、交际圈子就小了很多,而且儿女都有工作,没得时间相处。这里人多,有人聊天,一起学习画画,还会出去采风,学校也要举行画展,感到很充实,也会觉得自己还有价值。”邱大爷说。

王乐平阿姨进入老年大学,更多是在认识朋友。她介绍,因为工作一直在广元,到绵阳居住后,他们只认识同住一个小区的十几名原单位同事,对于绵阳这座城市并不了解。

“在老年大学可以认识太多的同龄老人了,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对绵阳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每天交流的对向,也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同事。现在朋友很多,刚开始的孤单感早已不存在了。”王乐平告诉记者,现在的她,加入了一个公益团队任副团长,还是各种公益活动的主持人,“我从葫芦丝普通班考进了葫芦丝演艺班,还报名学习声乐、走秀等,生活不再孤单,而且还能真正学到东西。”

一位难求

超8000人次的学员中

老学员占三分之二以上

数百老人排队上不了学

“请问舞蹈班可以报名吗?”“已经报满。”“请问声乐班还可以报名吗?”“报满了。”……4日下午,绵阳老年大学报名处,仍有老人前来咨询,但得到的答复均是“已经报满了”。

绵阳老年大学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校今年开设文学、美术、声乐、器乐、舞蹈、健身六大系32个专业,158个教学班,学员逾8000人次。“有的学员同时报了几个班,在这超8000人次的学员中,老学员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绵阳老年大学教务科科长邬娜介绍,老学员们一放假就开始报名下学期的班级,这就使得新学员在8月底报名时的名额有限了。

在绵阳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赵永龙的手机上,有两段十秒钟的视频,内容就是8月30日报名现场的情况。成都商报记者看到,报名服务大厅里,众多老人在排队等候报名。赵永龙介绍,因为班级名额有限,当天至少有好几百人没有报到名。

4日下午,62岁的苏大妈几天内已是第三次来老年大学,她想报民族舞蹈班,但至今没有空余名额。苏大妈介绍,8月30日报名当天,她早上7点钟就去排队,结果报名大厅里早已等候了数百名老人。

马莉虽然是老学员,但是她想上学校新开的普通话班。报名当天,她早上4点起床,5点半就乘坐第一趟公交车出发,第一个来到老年大学排队报名。幸运的是,她如愿以偿。

学校出招

实施学年制 减少“留级生”

赵永龙分析,对老年人而言,到老年大学学习不仅是一个获得知识、提升自我的有效渠道,更由于年轻人不能天天陪父母,加深了老人对精神空巢的恐惧。

“目前绵阳城区老年人高达20多万,绵阳市老年大学只能容纳6000多人,而老学员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留给新生的名额就不多了。”赵永龙说,随着老人越来越多,近两年老年大学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现象。

赵永龙介绍,为了让更多老年人有机会学习,绵阳老年大学已开始实行学年制,即规定每个专业学习的年限,将其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有的专业学习3年,多的学习6年,老人在所在专业学完后就毕业,减少“留级生”,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很多老人学完了这个专业,又去报名另外的专业,就是不想离开老年大学。目前,我们也在增加班级,调整学习时段,比如受欢迎的专业就增加班级,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调整学习时段。”赵永龙说,这学期最吃香的声乐和舞蹈专业,各增加了6个和7个班。下学期,学校还准备实行微信报名,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且可以避免老人长时间排队等候。

专家分析

满足老人需求

需家庭、社会、机构等多方参与

北京师范大学特聘心理专家刘琳琳认为,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生活圈交际圈有限、子女忙于事业或小家庭等因素,生活相对比较单调,心理感觉孤独寂寞,不被重视尊重,对生活容易感到悲观、忧郁。想做一些事情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会让老人价值感降低,情绪焦躁。同时,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远离曾经眷恋的工作岗位与职场环境、回归家庭照顾孙辈……这些都会让老人们感觉到无所适从。

而老年大学的存在,各种兴趣班的兴起,让他们很轻松负担学费,又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老年大学对老人们来说,既是一个心灵的归属地,又是价值感的重建港,还是言志抒怀的好地方。脱离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老人们在这里能够放飞心灵,成长自我,脱离烦恼,甚至圆梦曾经的遗憾。

不过,刘琳琳表示,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不断增加,配套的老年大学学位却还没有及时跟上。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位难求”,恰恰表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位来给他们安放躁动的老年“又一春”。

老年人的子女,可能是忙于事业、家庭、子女教育和老人养老的“三明治中年”,也可能是同样步入老年的年轻老年人,很难分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给老年人充分的心理滋养和情感关怀。这就需要家庭、社会、机构甚至是市场,各方面的充分参与和多方协作。

刘琳琳建议,老年大学可以多给老人以施展才华、展现魅力、彰显价值的机会和舞台。做好老年大学校友会组织工作,定期开展联谊会、志愿服务,让老人们发挥余热,收获成就。也可以多和教育机构、年轻的大学生组织进行合作,开办更多的班次,满足老人们学习、进步、交友的需求。更可以组织老人学员的“家长会”,邀请老人们的子女来观摩他们的学习生活,让子女后辈更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学习现状。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师曾德强也建议,除了老年大学需要想办法增加名额外,基层社区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活动室等,组织相应的活动,让老人能交到更多朋友,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同时,一些高校以及相关事业单位,也可以多开办一些公益的讲座,举行一些公益的活动,让更多的老人可以参与其中。(记者 汤小均 摄影报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