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帮宝宝穿衣服时会拉扯宝宝的手臂,也有人会在宝贝开心地蹦蹦跳跳时突然拉住宝贝的手,却不知道用力拉手可能会对宝宝的手肘造成伤害。而当你把宝宝扛在肩上玩,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摔跌的危险…生活中隐藏的危机不少,这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往往是引发意外的导火线。
危险动作:抓手玩转圈圈或荡秋千
可能导致的后果:牵拉肘(手肘桡骨半脱位)
1岁半的小宝有天从公园回家以后突然无法举起右手,也没办法用右手正常拿东西,急得父母团团转,连忙带小宝到医院照X光,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过了2、3天,小宝的手还是不能动,这次爸妈改带小宝到儿童骨科检查,才发现小宝原来是手肘骨头移位,也就是俗称的牵拉肘。
大力扭、拉、扯 手肘脱位风险高
婴幼儿的桡骨(手肘关节的骨头)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半脱位的情形,这种因为瞬间大力的扭、拉、扯、挤压造成的桡骨移位,一般被称为牵拉肘,也有人称为扯肘症,医学名词是小儿桡骨头半脱位,通常好发在1~4岁的孩子身上,是5岁以下幼儿最常见的肘部外伤,一旦动作不当就有可能复发。
由于牵拉肘初期不会在外观上出现明显变化,要经过2、3天以后才会出现些微肿胀,大人通常无法在第一时间察觉孩子受伤,要等到孩子不能举手、手臂一直呈现半屈状垂在身前、手臂一被碰触或移动就哇哇大哭、拒绝拿取食物及玩具,才会惊觉孩子的手出现异状。
自然复原时间长 别轻易尝试
由于牵拉肘只是骨头轻微移位,并不是完全脱臼,大约有8~9成的机率会因为手臂的移动自然复位。不过等桡骨自行复位通常要花好几天的时间,孩子在这段期间不但无法自由活动手臂,还可能因为手肘不小心旋转或被按压而疼痛,因此通常还是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请专业的儿童骨科医师治疗。
牵拉肘判断方式
曾经被大力扭、拉、扯、挤压手掌、手腕或手臂。
手臂可以勉强伸直或弯曲,但旋转前臂会疼痛。
按压手肘桡骨出现明显痛感。
X光检查排除关节或其他骨骼损伤,桡骨也没有异常。
可自行在家治疗,但要留意力道
治疗牵拉肘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手臂伸直,手掌朝下,前臂尽量往右旋转(只要旋转前臂,上臂不要转),让手掌朝向身体外侧,停留几秒再转回原位,观察5~10分钟;一种是将手肘弯成90度直角(手掌朝身体方向),尽量往右旋转,让手掌转成向上的姿势,观察5~10分钟。治疗结束后,医生会触摸孩子的桡骨及肱骨关节确认桡骨是否复位,若没有复位会按上述的治疗流程重新做一次。
学会牵拉肘的治疗手法后,也可以自行在家替孩子治疗,但要记得宝宝的骨骼十分脆弱,操作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对肘关节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桡骨复位后,孩子手臂的疼痛感会立刻消失,此时可以马上活动手臂,但要避免在短时间内牵拉,以免再度复发。
用力拉手掌手腕,最容易让骨头脱位
小孩的韧带固定骨头的能力没有那么好,关节本来就会比较松软,如果在孩子无意间、不愿意或抵抗的情况下拉扯他的手掌、手腕或前臂,就有很大的可能会造成牵拉肘;常见情况包括用力将孩子从地上拉起、在孩子奔跑或跑离自己身边时用力将孩子拉回来、抓住孩子的手掌或手臂将孩子举到半空中摇晃(荡秋千)、让孩子伸出双手吊挂在大人的手臂上;帮孩子穿衣时用力拉扯、弯曲手臂…等。此外,宝宝在床上、沙发上翻滚时身体不慎压到手臂,也可能会造成牵拉肘。
将孩子从地上拉起,最好抓上臂
平常一定要避免大力拉扯孩子的手掌、手腕或手臂。帮孩子穿衣服时,最好让孩子穿尺寸适中的衣服,避免穿过小过紧的衣服;穿袖子应该按照顺序,先穿一只再穿另一只,不要让两双手臂互相打架,或让手臂弯曲的幅度太大。若要在孩子行走中或奔跑时拉住他,或将孩子从地上拉起,最好抓上臂(手肘以上的部位),不要抓前臂(手肘以下的部位)。
当孩子反复出现牵拉肘,要调整日常照顾模式以及与孩子玩耍的方式,观察孩子是否常在玩耍时牵扯、挤压手肘,适时协助孩子调整姿势,才能避免牵拉肘反复发作。
危险动作:坐在大人肩头移动、玩耍
可能导致的后果:摔落骨折、养成驼背习惯
2岁的雅雅平常最喜欢坐在爸爸肩上看风景,有天爸爸带着雅雅到郊外踏青,雅雅看到路旁有株盛开的桃花树,兴奋地伸手去摘,没想到一个重心不稳往后翻,爸爸连忙抓住雅雅的脚,结果却造成雅雅的大腿骨折,必须手术治疗。
这两种情况,容易造成意外
许多爸爸都喜欢抱孩子坐在自己的肩头玩,但这种动作会让大人产生视觉盲点,无法及时根据孩子的动作调整姿势,一旦孩子瞬间改变动作或动作幅度较大,就会来不及反应而造成意外。以上述的例子,雅雅在往后翻之前有一个前倾的动作,但爸爸没发现,才会在雅雅跌落时措手不及。
孩子常坐肩头,恐养成驼背习惯
孩子从大人肩上跌落除了会有头部外伤、脑震荡的风险,因为人跌倒时会做出用手撑地的反射性保护动作,宝宝的手掌、桡骨、尺骨、肱骨及肩膀都有可能会骨折;加上孩子坐在大人肩上通常要微微弯腰才能保持平衡,长久下来有可能养成驼背的习惯,平常最好不要让孩子坐在大人肩头。如果因为某些情况必须让孩子坐在肩上,最好一手固定孩子的背,一手固定腰或骨盆,再请其他人帮忙注意孩子的动向,随时调整姿势,以免孩子发生危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