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一个酷热的周六中午,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座天桥底下,一群平日里懒散邋遢的流浪者们井然有序、安安静静地排起了长队——队伍那头,五位身着厨师服的义工正在派发这一天的“口粮”:青口贝、小龙虾、意大利面、煎饺和英式鱼薯。
很多人以为,给流浪者派食,只要管饱就行。在这里,简单的食物派发却变成了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不仅每道菜的主厨全部来自上海的知名星级酒店,为了兼顾了派发的可操作性和食物本身的艺术性,菜品的选择、食材、佐料也全部经过深思熟虑。比如煎饺,油炸食物具有味觉上的刺激,同时,饺子本身也寓意着团圆美好。
除了食物本身以外,更多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平日里没有衣服、很少洗澡、总给人边缘人印象的流浪人群,当天却不约而同地把自己收拾得很整洁,接过食物时,总轻念一句“谢谢”。与其说他们是在接受食物馈赠,倒更像是参加了一场盛宴。
而爱和祝福也在食物的传递中接力着。大厨和志愿者们,已经把这件事坚持了八年。他们相信,食物会有一种治愈的力量——不仅治愈饥肠辘辘的胃,更治愈着漂泊旅人的心,表达着一种超脱于语言之外的、有尊严的祝福。(文/摄 闻夏 睿宁)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街友们有秩序地排队领取套餐。
厨师们在加紧分装他们刚刚烹饪好的大餐。
青口贝、小龙虾、意大利面、煎饺和英式鱼薯套餐拼盘。
享受大餐的街友们。
赖声强:上海滩第一批会做西餐的大厨
食材、火候、时间把控、调味,这是赖声强为西餐总结出的“四大法门”,但其中的条条道道、彼此搭配又是何其玄妙,这让赖声强琢磨了大半辈子。
赖声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开始学做西餐的厨师。1986年,作为上海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华亭宾馆的厨师,赖声强开始跟随外国师傅学习西餐,没想到一学就是三十多年。如今他在上海光大酒店担任西餐总厨,上海高技能人才,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牌“赖声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赖声强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从2003年起,赖声强开始写专业的西餐菜谱,目前已出版20多本专业出版物。“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只要看着菜谱就能做些简单西餐。这是很有乐趣的事。”赖声强说。
他认为无论做菜还是饮食,都是一种体验不同文化、享受美的过程。他也想把这份神奇的味觉体验带给更多的人。参与街友公益活动,赖声强带来的食物是意大利面。一来成本不高,二来他认为:“哪怕是街友,也应该吃到不同的食物。”赖声强说,每次看着自己做的菜被食客们吃得干干净净,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赖声强为街友们烹饪的意大利面。
赖声强在工作室与一名年轻厨师聊天,传授厨艺培养年轻厨师是赖声强当下最乐意做的事情。
赖声强是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每次开饭前他总是带着助手巡查一遍餐厅。
赖声强和街友在一起。
再平凡的食材也可以绽放出丰富的味道
王芳是一位有着25年教龄的专业烹饪老师。多年在烹饪一线摸索,使王芳逐渐领悟到,哪怕是再平凡的食材,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技艺,呈现出不同的味道。比如炒鸡蛋,王芳可以通过特别的加热方法,只用少许盐就提炼出鸡蛋本身的鲜味。
其实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也是一样。在学校里,王芳的学生主要是中专生,王芳总想方设法让学生们爱上烹饪,王芳常和学生交流说,把美好的食物呈现给大家,是一种满足。在社会上,王芳热衷各类公益活动,为街友送上食物只是其中之一,王芳甚至会带自己的学生参与到公益中。除此之外,王芳还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厨师技能教给更多贫困地区的人,让他们能够掌握一门谋生技能,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在社会上立足。
当天,她为街友带来的食物是煎饺,寓意团圆喜庆。借助饺子,她希望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种在街友们的心中。
王芳给街友们做的是煎饺,荠菜肉馅,煎至黄金色出锅,撒上绿色葱花,清香可口,寓意团圆喜庆。
王芳老师带着她的学生一起包饺子,一边学习厨艺也一边培养学生的公益心。
王芳在学校办公室,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职业技能学校,着重培养孩子们“吃饭的技术活”。
王芳在审核街友的“饭票”,克切拉之家的公益组织为了方便管理,给前来领取食物的街友制作了饭票,每周定时定点供应一次热食。
王龙:要么最好,要么不做,这是处女座大厨的风格
西餐高级技师王龙带给街友们的是一道精挑细选过的特色菜:英式鱼薯。别看鱼薯简单,能把鱼薯做出花样的大厨恐怕也只有王龙。秘诀就在于“精致”二字。
王龙坦言自己是处女座,对菜品的品质要求特别高。这道改良版的王式鱼薯用口感较好、肥力够足的龙利鱼替代了传统的鳕鱼,佐之以薯条和各类蘸酱。入口之后又脆又香,同时富含蛋白质、铁纤维等营养。之所以要花大功夫细做一道鱼薯,是因为王龙坚信“食物,是艺术,代表对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将这种品质带给街友,则更多了一份人文关怀。王龙坦言,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后,他意识到,其实街友们内心渴求的恰是平等的尊重。“不是你给我一个饭,我给你一块钱。”王龙说,在与街友的几次对话中,街友们一直在向他表示感谢,绞尽脑汁想把心里感谢的话说出来。也许,是厨师们在制作食物时放入的心思被味蕾感知到了吧。
王龙给街友做的是英式鱼薯,龙利鱼佐之以薯条和各类蘸酱,入口之后又脆又香,街友端在手上即可食用。
王龙在西餐厅后厨催菜。
王龙所在西餐厅的餐车做的鱼薯很受食客欢迎。
王龙搀扶着一名领了餐点的盲人街友去歇息点。
张文俊:好想法尽管在菜上试
面包、小龙虾和蔬菜混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张文俊带给街友的这款“三明治”或许能给出一个答案。张文俊是第一次参加街友的公益活动,活动前,他想了很多创意:街友们平时很少会吃到三明治,来个三明治一定很惊艳!至于小龙虾,在江浙一带,它可是绝对“爱宠”。面包的脆,加上小龙虾的鲜嫩甜美,配合蔬菜本身的味道,这种组合的确很奇妙。
如今,张文俊在上海大酒店担任西餐厅主管。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他坦言,厨师必须脚踏实地。刚入行时,张文俊每天只切一筐筐洋葱、土豆,日复一日,也曾想要放弃。“厨师这一行,必须要从最底层开始,一步一步往上面慢慢走下来。”张文俊说。
张文俊为街友做的小龙虾三明治,面包、小龙虾和蔬菜混搭在一起,给人太多想象的空间,是一道网红菜。
张文俊想把自己真诚对待每一道菜的态度去对待相对弱势的街友。
张文俊在菜市场选购小龙虾,用以制作小龙虾三明治。
朱颖海:我的人生全在菜里
“这道菜是我的人生总结。”朱颖海端着自己烹饪的青口贝说,“这道菜很朴实,但融合了中西餐元素。”首先白酒高温炙烤,使海鲜味和酒味融合在一起,最后撒上一把洋葱、茴香等佐料,看着很清新,实则回味无穷。
朱颖海在厨师行业摸爬滚打了23年,现为上海东郊宾馆西餐厨师长。他认为,美食承载了厨师的灵魂,从原材料到烹饪方式再到装盆,每一步厨师都面临着多样的选择,而最终的选择则体现了厨师对原材料的理解、对味道艺术的鉴赏力,最终是一个人“三观”的体现。
因此,一个优秀的厨师必然热爱公益。因为二者都是爱的传递和分享。“街友们平时吃得比较艰苦,所以我很想让他们感受一下高档酒店原材料、高档酒店厨师们做出来的菜肴。”朱颖海说,街友们虽然在流浪,但也有追求,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追求、去帮助他们这也是一种“积福”。看到街友们吃得这么开心,朱颖海也感受到了温暖。
朱颖海为街友做的青口贝,白酒高温炙烤,使海鲜味和酒味融合在一起,撒上一把洋葱、茴香等佐料,看着很清新,实则回味无穷。
朱颖海在厨房忙碌。
朱颖海用双手将他们烹饪的爱心西餐递给一位街友。
更多故事,请看中国网新闻中心《世相》栏目。进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