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叫张志的,突然有一天发了财,一口气买了50亩地。
我们知道的,历朝历代都要交税的。按道理是越有钱交的越多!
张志不甘心啊,就像我们现在的薇娅一样。
可是法律森严,尤其是明朝的法律,老朱得天下也不容易,也是农民出身,知道老百姓的日子。据说官员贪污了50两,可能就原地打死了。
张志可不怕这些,因为现在不是老朱那个年代了,现在是小朱。他有渠道啊,他知道隔壁老王村是怎么偷税*的啊!
他就有样学样,怎么学呢?
他找到乡里的里长,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乡长。他为什么找里长呢?因为明朝有个说话,叫做皇权不下县。县里都不下,那么县里怎么管呢?
由一些退休赋闲的官员,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管着!
县里都不下,那么乡里更别说了,就是一些里长或者大家族族长说的算!
所以张志去找了里长,说道,叔啊,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我这也不容易,辛苦置下的,也不多,就才50亩而已(殊不知,贫者无立锥之地)。
里长也就摸摸胡子说:“这个事好办也好办,难办也难办。”
“叔啊,我们什么关系!逃了这笔税款,到时候侄子有了钱,孝敬您的还少吗?”
里长这里头门清,尤其是对乡里的事,就刚来的那个县令虽说是上头派来的,可是毕竟管不到这么细枝末节的东西。
而且,过几年人家就高升了,我们这些乡里乡亲的可是要在这片土地呆上好几辈子的。
“这事好办!总共50亩地,我们平均分担到50家贫困户里面去,这个事情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他们会不会发现了呢?”
“他们那帮睁眼瞎,一个大字不识,每年还得我去统计他们的人口和土地,他们就知道签字画押。”
“那他们总会发现,以后要交的税多了吧!”
“就说皇家又征了一笔税就是了,他们要怪只能怪皇上去了,他们懂什么,该交还得交!”
“哈哈哈,叔高明啊!这笔银子先孝敬您,以后逢年过节再来看您!”
“都是一家人,贤侄莫要客气啊!”说完,就把钱收下了!
张志现在家有良田,又没有任何赋税,轻松的很,财富迅速积累。
人啊,有钱了就需要名望!
张志也是这样,他开始把赚到的钱拿一部分出来,修桥,修祠堂,偶尔周济一下穷人(就是前面说过的睁眼瞎,其实本来就应该是人家的钱)。
就这样,张志在乡里也积攒了威望,放起了高利贷来了。
人家都服他啊,谁不知道的大善人。别人的高利贷乡亲们不敢拿,张志家的大家都放心!
张志家的收益越来越高,好几个儿子都不用干活,只管读书。
很快,几个儿子终于出了一个进士,可谓是光宗耀祖啊!当然,也在于张志的不断支持,请好老师,打通好相应的关系。
当了进士,就可以入朝为官了!权利也就更大了,得到的政策也会更加倾斜(有官身,是不用交税的)
等到张志的儿子告老还乡,已成显赫乡宦,且与其他官场中人联络紧密。一代一代下来,遂成当地最大的势力。
码字不易,您的点赞,评论,关注都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