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福袋盲盒大热:以为是“薅羊毛” 其实是“被收割”

春节前福袋盲盒大热:以为是“薅羊毛” 其实是“被收割”

首页模拟经营盲盒收藏家2023最新版更新时间:2024-04-26

“花了几百元买了4个福袋,结果里面没一样东西是自己喜欢的。”2月3日,重庆女孩林微看着面前的空纸盒和摊开的衣服,颇为无奈,“不清楚福袋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只能认倒霉了。”

春节将近,“福袋”正悄然在部分商场和品牌店流行开来。这种商家随机在不透明的纸袋中放入商品,顾客必须付钱后才能打开袋子查看的销售模式,因为其无法预知的神秘感以及低于日常价的诱惑,吸引着不少消费者砸钱购买。

某平台商家推出的多合一福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福袋”这种原本是商家回馈消费者,维系客户及拉动业绩的商业行为,如今却越来越变味,甚至成了部分商家快速清理库存的手段。更让消费者无奈的是,商家在销售时前“不退不换”的明确告知,意味着即使福袋里东西再不满意,消费者也只能默默承受。

“其实在百货行业里,利用福袋吸引消费者的做法屡见不鲜。”曾在一家品牌营销公司工作多年的浙江青年郭青表示,“归根到底是利用了顾客的‘博弈’心态。但事实上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明,很可能抱着获利的心态购买许多福袋,最终却换回一堆没用的东西。”

火热的福袋市场 盲买盲拆的刺激游戏

“感觉自己交了智商税。”原本兴奋地从快递员手中接过包裹的浙江青年张浩,在拆开纸盒后脸色瞬间变得无奈,“里面装的衣服是过季款,因为是去年自己买过的同款。”

几天前,张浩接到熟悉的商家来电。对方告诉他,为了庆祝春节,店铺特推出了“衣服福袋”。只需用99元就能买到一件原本价格为200元的卫衣,另外还有“199元买两件卫衣”“299元买一件棉服一条裤子”等不同档次的福袋。对方同时提醒,因为是盲抽,不知道包裹里具体款式。如果确定购买只能提供所需尺寸,无法挑选具体款式,另外收到包裹后也无法退换货。

“原本以为是店家年终回馈,现在也只能自认倒霉了。”张浩曾找过对方表示能否换一件,甚至晒出此前的购买记录,但对方只回复了“请尊重游戏规则”,便再没有搭理他。

随着春节临近,不少线上店铺推出福袋商品。店家将多款商品包在一起,以不透明的方式出售。这种无法预知的神秘感和乐趣,以及低于日常价的诱惑,让不少消费者乐于购买。

2月1日,贝壳财经记者登陆电商平台以“福袋”为关键词搜索后发现,不少商家推出了类似商品。除了服装外,还不乏潮玩、美妆、球鞋等商品,销量也从几单到数千单不等。贝壳财经记者随机点开一款商品后注意到,其说明中明确列出“不接受指定款式”“非质量问题不接受退换货”“微瑕疵介意者慎拍”等条件。

“我们也不清楚福袋里具体装了什么东西。都是提前随机装在统一的箱子里,发货时也是顺手抽取。”一家店铺老板表示,“但商品价值高于标价,目前已有多位消费者进行购买,反馈都很不错。”

一位此前曾购买过福袋的网友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运气不错的话可能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衣服,只要其中有一件就觉得不亏。如果运气不错的话,包裹里可能都是自己喜欢的,那就赚了。”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幸运地在福袋中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林微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在一家美妆直播间下单过一款口红福袋,价值为129元,其中包含两款单价300多的口红,且送1支小样。到货后林微却发现,两款一模一样,且口红色号不符合自己风格。向店家反馈后,对方明确表示无法退换,并建议她可以当作礼物送给朋友。

在社交平台上,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类似福袋商品受到许多质疑。众多网友纷纷发出“福袋是惊喜还是惊吓”“千万不要去买福袋,否则你会收获一堆丑衣服”等吐槽,评论里充满有着类似遭遇的网友留言。

“原本以为是薅到商家羊毛了,没想到成为对方销货的‘冤大头’。”林微吐槽说。

借机清库存?厂商暗藏玄机“背刺”顾客

近段时间,在直播平台卖服装的韩川忙得不可开交。

在店铺推出福袋活动后,不少老顾客纷纷咨询游戏规则并下单,“短短一周差不多卖出去了近百个福袋,单价基本在100元上下,也能收回一些成本。”

韩川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此前工厂在设计服装款式时尽管曾推出过数款爆品,但同样也因为错判流行风向而出现部分款式滞销。每次经过库房看到堆积在货架上的衣服都让他头痛。

随着春节福袋市场的爆发,他似乎找到了最合适的销售路径。

很快,公司在网店挂出相关活动,将产品外壳套上不透明的塑料纸,以盲盒的形态进行销售。

韩川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自己将热卖品和滞销品按照1:9的比例放在袋子里,以利用消费者易冲动消费的心态进行售卖,“如果完全都是滞销品,很容易被消费者反弹。但如果出现少量热销品的话,消费者只会抱怨运气不佳,不会考虑到更多因素。”

这并非个例。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福袋最初出现时确实有回馈消费者,维系客户的意义。但如今却越来越变味,甚至成了部分商家清理库存的手段。

同样在青岛经营着一家服装厂的何军也表示,自己早在多年前就尝试过福袋活动。当时其中所放的东西大多都是当季热门款式,价值也远大于销售价格,“基本只集中在老顾客群体中销售,就是希望能在年终回馈对方,进而达到巩固彼此间关系的目的。”

近年来,何军发现身边不少同行都开始做起了类似活动,不定期在粉丝群以及店铺中挂出福袋、盲盒等销售噱头,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但一番打听后,他发现对方目的并非如早前般纯粹。

“不少同行看似明言会‘物品随机’‘盲盒发货’,但其实内心很清楚,其中过季品或滞销品占大多数,甚至其中不乏瑕疵品。”何军说,“直接销售过季或滞销商品,降价也无人买。包装成福袋的话,总有人出于‘捡漏’的心态下单。”

张浩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感觉被商家‘背刺’了,毕竟一切都只能听从对方安排,就算收到的是滞销品,也只能因为‘无法退换货’的规则默默吃亏。”

“福袋本质上能连接商家和消费者,进而带来新的销量增长。但当下市场正逐渐变味,部分商家利用年轻人追求刺激、博彩的心态将其变为‘收割利器’,而年轻人在盲目追捧时更需要考虑自身经济条件,以免最终遭到财产损失。”何军说。

小心被割韭菜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除了个体卖家推出福袋产品外,不少知名品牌也先后推出过类似商品,但同样因为所装商品价值参差不齐而被众多消费者所质疑。

据公开资料显示,名创优品在2023年底推出福袋活动,表示只要消费满58元,便有资格以3.88元的价格购买一个惊喜福袋,其中所装物品的标价在10元至399元之间随机不等。

消息一经传开迅速引爆消费者购买热情。一时间,众多消费者涌入门店进行购买,其中不乏为了得到福袋而特意凑够消费价格的顾客。但当拆开福袋后,有顾客得到台灯、玩偶等物品,也有消费者抽到粘反了的发卡、儿童戴的帽子以及宠物用的头套。

“太坑了!我本来只想买个10几块钱的洗脸巾,店员向我推销盲袋,说最高价值300余元,我就心动了。在店里逛了几圈终于凑够58元,拆开盲袋发现是个儿童戴的帽子,关键帽子还是破的!”一位消费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1月30日,贝壳财经记者登录小红书搜索发现,不少网友晒出在名创优品所抽取的福袋商品,并纷纷喊话“玩不起别玩!”

而在“得物”平台上,同样有包括百事、范克在内的品牌推出类似商品。其中销量最高的是一款名为“The Simpsons辛普森一家”的两双装球鞋盲盒,据平台数据显示,其价格为99元,目前已有超过9000人付款。

“其实在百货行业里,利用福袋吸引消费者的做法早已屡见不鲜。”曾在一家品牌营销公司工作多年的浙江青年郭青表示,早前包括耐克、匡威等体育大牌都曾推出过福袋,顾客支付一定费用可以从内部员工处得到一个装有数双鞋的盲袋,虽然并不清楚其中究竟有哪些款式,甚至不清楚品质、尺码等购买要素,但仍吸引到无数鞋迷大肆购买。

郭青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购买福袋的消费者心态也有所相同。有人抱着“尝试”的态度,也有人希望能开出超值的物品进而获利,“归根到底还是利用了顾客的‘赌徒’心态。但事实上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明,很可能抱着获利的心态购买大量福袋却换回一堆没用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福袋能帮助品牌及商家缓解一定库存压力,但同样也暗藏风险。如果商家过度依靠盲袋等营销噱头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很可能会出现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品牌形象及自身商业信誉受损等问题。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商家在销售福袋时,“不退不换”的规定并不完全合法。如果福袋中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不符合消费者的合理需求,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或换货。但福袋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如果明确可以退换,消费者不排除一直换到自己喜欢的商品,那么对商家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福袋销售相当于双方特别约定可以不退不换,如果消费者不接受可以选择放弃交易,这是合法的可约定的事项。

“另外从消费者权益角度来看,购买盲袋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消费者无法准确知道福袋内的具体商品。但如果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已经充分说明了福袋的性质和购买的风险,且消费者自愿购买,则不构成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除非商家故意隐瞒福袋内商品的商品范围和真实情况,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失,那么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相关权益。”付建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