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福州人最想保护的小巷,百年前名人聚集,今天仍是私人宅邸

这条福州人最想保护的小巷,百年前名人聚集,今天仍是私人宅邸

首页模拟经营茉莉花园更新时间:2024-05-13

在康山里北侧的马厂街,是福州人最想保护的一条巷。名字由来与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明朝中叶,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入闽抵抗倭寇,在如今的上藤路、大岭顶及对湖路一带设立营房、马房、马厂等,这些地方也因此被称为营房里、马房里、马厂街,并使用至今。

这条不足3米宽的袖珍小巷,在民国时期是上流人士的聚集点,一般是邮电、海关、盐务的官方从业人员以及医生、律师、商人等收入较高的人士居住。

在这里,几乎每走几步就可以见到一个造型独特的院子,院门石梁上镌刻着一个个雅致的院名,这些独门别院,多建于民国时期,有着明显的仿欧式建筑风格。仅在窗棂、飞檐、门匾等处保留了明显的中式风格。

尽管这些老房子大多已墙壁斑驳、或破旧不堪,或改做他用,但从其门廊、窗口、台阶等处典雅装饰,仍能看出它们昔日的“贵族身份”,想像出原房屋主人高雅的生活品质。

物是人非几十年。当年可能是领事或富商一家独享一栋的洋房,现在却挤进10多户或更多的普通人家,宽大的走廊下堆满杂物,楼内更是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原本做工考究的楼梯已经破烂不堪;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像当初外国领事、富商们高雅豪华的官邸,竟破落到如此尴尬的窘境。

拓庐

位于马厂街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一层的外廊采用的是木质仿铁艺工艺,且保存完好,在仓山地区也不多见。

原主人金文泳曾任职于大东电报局,在原对湖江南金氏茉莉花园旧址建造拓庐。1949年初,金文泳去台湾为儿子举办婚礼,因福州解放而滞留台湾,拓庐由他的另一个在福州的儿子金章汉居住,并传承至今。

忠庐

位于马厂街11号,建造于1932年,是仓山区马厂街唯一一座青砖老洋房。忠庐是较纯粹的西式建筑,选用的是青砖、混凝土的建材,这在上个世纪30年代来说,即便推到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也是当年最为时髦的建筑形态。其中的洋灰还是托人从邻国日本用集装箱海运而来的。

忠庐完全不像当地别家的私家宅院那般即使添入了西洋元素,也还是谨慎内敛地依循中式的体统。它是毫无牵绊的摒弃了一切旧有框架,坦然地吸纳时势赋予的新意,外观上活脱脱的西式建筑。

忠庐的建设者名叫许世光,日本留学归来,跟随福州电力大佬刘永业、刘洪业做事,极得信任。许世光育有10个子女,大家族人多,遂建了忠庐。

马厂街的老洋房大多在建国后变成了公房,忠庐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私宅之一。整幢建筑约有1800平方米,共55间房。孙中山的秘书黄展云、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秘书吴淑珍都曾是忠庐的房客。

马厂街基督教堂

马厂街基督教堂位于中国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马厂街,其前身陶园路十二间排聚会所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教会——福州教会的第一个会所,称为马厂街聚会所,创始人为为海军退役军官王载和三一书院学生倪柝声。不久王连俊、陆忠信、缪受训、王峙等人相继加入。1923年开始正式租用十二间排房屋聚会,称“基督教会堂”。1936年移址球场后信徒家中,改称“基督徒聚会所”。1955年华侨邱少陵将马厂街私房献给教会,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张启珍负责。1966年文革中关闭。现改名“马厂街基督教堂”重新开放。

硕园

位于马厂街8号,是三层砖木结构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平面近似方形,南立面设置外廊,开间大小相间,四大三小,圆形砖柱;侧面及背面设拱券窗,窗上方有半圆形叠涩线脚遮雨檐口,不开窗的部分则做成凹入式的窄券假窗,每层间也设置了复杂的叠涩线脚,造型复杂,为整个仓山近代建筑之最。建筑内为单元式公寓,所有厨房均设在楼后的附属楼中,与主楼间有双层木连廊连接。

据小道消息说,硕园的主人当年是通过赌钱赢来的这幢房子。这里的人们习惯了来来往往在这拍照的人,所以看到我进入他们的地盘都不觉得奇怪,我询问一个大叔能否让我拍几张,他说可以。

鼎庐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2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较大院落。据后代回忆,原为李德鼎所有。李德鼎原在马尾、厦门造船,回榕后居住于此。鼎庐亦因他而得名。

宜园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22号,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带有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于1934年。建筑以红砖砌筑、一楼券廊、二楼拱窗,装饰朴素。原主人叶赞林先生曾为华林坊道源堂牧师。

静下心走在这种有历史年头的小巷中,会慢慢感受到这里的老人生活其实很简单。而年轻人早已不能适应这种生活,搬离了。如果不善加保护,这些老房子最终将被淘汰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