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刘子华)
很多处世哲学就蕴藏于小小的生活细节之间,比如“人生无进退,得失宽窄间”,如果能够做到,进而张驰有度,从容豁达;退而宽窄相宜,窄不气馁。那就可以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了。今天要为大家分享一部散文随笔《宽窄之道》,听听其中源于自身经历而论及的“人生宽窄之道”。
有些事情,不能单凭得失大小来权衡比较。如对待人生的态度。人活着,就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假若总是纠缠于糟糕境遇,人生定会暗淡无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宽窄是个非常普通的平面空间概念,是可量度的物理存在,与诸如高下、大小、深浅、方圆等一样,见惯不惊,哪来什么诗意呢?
如果我们把宽窄形成的空间当作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场境,当作人们命运遭际的一段历程,或者当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立足点和场所,宽窄就活起来了。
例如巷子,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曲或直,但只要有人活动于其中,诗意就产生了。不然,陆游怎么会写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寂寥而清新的名句?戴望舒怎么会写出《雨巷》这样精巧而鲜亮的名诗,“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深巷或雨巷宽窄的诗意,巧妙地化成了诗人笔下诗意的宽窄。
记得读过一首《宽窄记忆》的诗,开篇就给了这宽窄巷子浓浓的诗意,“窈窕丰腴的巷子/装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当然,宽窄的诗意并不止于宽窄本身,宽窄本身也许仅有一般的形式美感。宽的开阔感,窄的紧凑感,或者说宽的畅达感,窄的细谨感,宽的平旷感,窄的线条感等。这形式美感不就是一种诗意呈现么?
比如说“衣”吧,人们穿衣,除了保暖遮羞的实用功能外,还有衬托人体美、展现衣饰美的作用,于是便有了宽袍大袖或紧身小衣的穿戴讲究,宽袍大袖以见潇洒,紧身小衣以显精干。
唐代诗人李贺有一首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白居易写杨贵妃在所谓虚无缥缈的仙山形象也写了她的衣着,“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这样的诗句,鲜活地勾勒出宽薄衣袂在动感中的形式之美,可谓诗情画意。
再比如说“住”吧,有宽有窄,有大有小,阿房宫够宽吧?杜牧说它“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其壮观豪华,极尽奢靡,最终却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家有万间房,只需一张床”么?陋室茅舍又如何?刘禹锡不是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么?宽窄形式美感生发的诗意,于此可见一斑。
但是,宽窄形式美感要能生发诗意,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那就是宽窄的空间中必须有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以大小而论,有人说“大道朝天,各走一边”,有人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李白却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白居易则写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更妙的是王维《使至塞上》的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看看,上句像不像平面上的一条垂直线?下句又像不像直线上的一个外切圆?这里是不是也有宽窄之诗意呢?当然有,大小弦的关系、线和面的关系,就是一种宽窄关系。
也许懂得这个道理,才能感受它的诗意,才能明白何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才能明白为什么王维会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
在这样的感悟与感兴中,诗人笔下展现出或豪放、或婉约、或素朴、或绚烂的众多意象,诗意的宽窄就升华为天地的宽窄、万物的宽窄、人生的宽窄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面对广袤的天地,面对往古和未来的空寂,遗世独立的“窄”,表达着他内心的凄怆。苏轼却于宽窄以及穷通得失之类旷达开朗得多,不仅用“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出随遇而安,而且在《赤壁赋》里写出了宽窄自如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宽窄的诗意,应该出自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种感受美的心灵,一种独特的美的创造。因此,它在人的脚下,在人的眼中,更在人的心上。于是,可以从一粒沙看大千世界。
《宽窄之道》
作家出版社
【内容简介】
宽与窄,天地轮回,人生圆融。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宽窄相济,四川文化之魂,天地自然之法,生命哲学之本。本书集四十位知名作家、艺术家、学者、企业家、知名媒体人博谈妙解,以自身经历纵论人生宽窄之道,顿悟道德物势之机。四十种精神意向蔚为大观,堪称当代人文随笔新经典。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