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南海渔民秘不示人的航海宝典《更路簿》,真是郑和所留的吗?

历代南海渔民秘不示人的航海宝典《更路簿》,真是郑和所留的吗?

首页模拟经营南海更路簿正式版更新时间:2024-05-11

说起对南海最熟悉的历史名人,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称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相传郑和更是给南海渔民留下了宝贵的航海秘笈《更路簿》,这些是真的吗?

《更路簿》又称《南海更路经》,是海南民间以文字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历经千百年,这些口传手抄的秘本,一直隐藏民间秘不示人,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发掘,并申报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南海渔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南沙群岛各岛群路程的远近与方向,各处水道和礁石的深浅,各岛礁地形的特点,以及航行与季风、海流和飞鸟等的关系,这些宝贵的经验集中记载在海南岛渔民世代相传的《更路簿》中。

它们有两类:一类是以手抄本形式传下来的,俗称《南海更路簿》;一类是口头传承下来,俗称“更路传”。随着渔民对西沙、南沙群岛开发利用不断深入,《更路簿》的内容也一代代修改充实,留下了不同的版本。

据文昌老渔民说,《更路薄》是明代三宝公郑和下西洋时传下来的。有学者研究指出,郑和极有可能以长期在南海捕捞的老渔民为向导,由此推测《更路簿》至少在郑和时已形成。而从其产生到形成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民间在宋元时代就有《更路簿》的可能性很大。

与这种推测相吻合的,是海南岛渔民流行着“一百零八个兄弟公”的传说:在宋元时,海南岛有108个渔民兄弟到西、南沙群岛捕捞,36个渔民遭风暴遇难,72个渔民在一次海作业中死亡,以后渔民就在西、南沙各岛上立庙祭祀。

有学者认为,这些数字应是中国人习惯用以表示多数的形容词,但是它说明了渔民很早就依靠这片海域生活,而且开发和经营这些群岛的过程相当艰辛。《更路簿》是以不知多少葬身鱼腹的渔民祖先的血汗换来的。

不过,历史记载总爱挑三拣四,最早并且持续活动在南海的渔民们,往往在历史的记载之外,虽然他们是中国最早发现并且经营利用南海最长久的见证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