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昌市举行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成功签约44个项目,总投资456.8亿元,可以说今年是金昌“新能源产业”爆发的一年,也是金昌“新能源之都”成型的一年。
因为,所有迹象都证明,在现代制造业和产业升级方面,金昌正以“新能源电池”为核心“换道超车”,此前金昌在工业领域不断出台“大动作”,也是意在筑巢引凤。
而选择All in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金昌,将摇身一变成为西北“新能源电池之都”,成为中国新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大市,越来越清晰的产业布局,也让金昌在现代工业变革中实现城运聚变。
01
在此前的甘肃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2年甘肃要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四强”行动明确了甘肃未来发展的方向,纲举目张,四强行动一经提出之后,各个地级市也在加速践行。
而笔者认为,强工业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因为不管是强省会、还是强县域,亦或是强科技,归根到底都要先把工业搞起来,工业不强,甘肃的省会和县域不可能强。对于科技来说,更是需要工业发展,不断地正反馈到科技,才能促进甘肃一点一点地爬上科技树的顶峰。
众所周知的是,金昌作为甘肃重要的工业城市,可以说一直是甘肃强工业的主力军,在过去的五十年,依靠丰富的镍矿资源,金昌培育出了金川公司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不断提升的科技含量也让金昌成为全球精炼镍钴金属领域的天花板。
可以说,工业一直是金昌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的底气,更是金昌产业升级的支柱。因为平地起高楼的故事不常有,只有踏踏实实的坚持,才是工业之树不断开花结果的保障。
如今,面临新兴产业崛起的机遇,凭借金昌的资源优势,金昌有了再次勇立潮头的机遇,而目前的金昌也在拼尽全力抓住这样的机遇。
02
而金昌之所以能抓住这样的机遇,关键在于金昌这些年打造的适合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良好工业基础,很多人也许不明白新能源电池工业的基础是什么?
笔者可以简单的分析一下,其实只要稍微懂点工业的人就清楚,新能源电池产业环节分为:上游原料、电池原料、电池和终端。
除了终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产业基础做保障,哪怕是缺一环,也不可能打造出新能源电池产业。
正是基于对整个行业的认知,金昌在不断的构建自己产业升级的基础。我们先来看看过去几年,金昌为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所做的准备:
在有色金属材料方面:金昌年产20万吨镍,镍产量全球第三;100万吨铜,铜产量全国第四;钴1万吨,全球第四;铂族金属产量全国第一;
在化工产品方面:金昌年产各类化工产品900多万吨,其中新能源电池产业所需的硫化工、磷化工、氟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和钛化工产品,一应具全;
其中三酸两碱更是配套完整,其中硫酸250万吨,盐酸18万吨,硝酸15万吨,烧碱40万吨,纯碱20万吨;
再来看看电池材料方面,其中硫酸镍11.5万吨,钴盐5000吨,锰盐5万吨,三元前驱体3万吨,四氧化三钴8000吨,锂电铜箔3000吨,液氮125万吨;
新能源电池所需的材料,三分之二以上都可以在金昌生产,可以说正是这样扎扎实实的准备,让金昌拥有了发展新能源电池所需的最好条件,也成就了今日金昌构建“新能源电池之都”的最佳条件。
03
为什么金昌要选择新能源电池?其实在过去的很多年,金昌一直在探索自己的产业升级之路,因为产业和游戏一样,需要不断的打怪升级,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地,只能导致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因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给了金昌最好的机遇,借助自身的产业优势,选择了新能源电池作为产业升级最好的抓手。
从目前新能源产业和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来看,新能源电池绝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的是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各个地方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可以说以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金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必将能够为金昌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基于此,金昌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相关产业集群,促进金昌的产业升级,正是在打造属于金昌自己的产业集群护城河。
对金昌而言,随着金昌融入兰西城市群,未来,城市群内不同城市产业集群的协作与互动,也成为一个方向。这意味着将来有可能形成一条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超级产业链,将兰西城市群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客观地说,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产业集群,打造起来都不容易,是一项很难而且很专业的工作,也是考验一座城市能力的工作。金昌凭借市企融合,举全市之力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这样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布局新的领域,本身就代表金昌这座城市潜力十足。
相信,随着金昌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将促进城市资源的再分配,催生新兴的产业带、经济带,金昌也将有可能借势二次腾飞。(此前笔者断言:未来几年,金昌的经济总量要是冲到全省前三,甚至是前二,我一点都不意外!)
能否有产业集群落地,将成为衡量区域潜力的重要指标,新能源电池产业的落地,相信金昌的城市发展,也必将进入新时代。
新能源电池之都,金昌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