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修理厂如何活下去?

汽车修理厂如何活下去?

首页模拟经营汽车驾驶修理厂更新时间:2024-05-11

前言:失败的公司有很多种原因,但有一个原因是共同的,即失去活力。

作者 | 黄灿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人类的智力和创新力不是培养和教育出来的,而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一切生命体都有探索环境,认知环境变化并适应环境不确定性变化甚至改变局部环境变化方向的能力,无论是动物或是植物,这就是智能和智慧。——刘经南

上述一段话来自于前年的11月,原武汉大学校长,北斗导航领军人物刘经南院士的精彩演讲,当时在台下的我听到刘经南院士讲到上述这一句话时,是深受震撼的。

这段话有两个重点:

1、人的智力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和其他生物没什么不同,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繁衍。

2、所有生物都有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的能力。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推理出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是什么人,印度人也好非洲人也罢,其实智慧都差不多,更加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聪明愚蠢之分。之所以有些人你看着比较蠢,是你没有处于他的那个环境。之所以你认为自己聪明,实际上只是想明白了如何改变环境,而不是等待环境改变你。

脱离了环境,所有生物的生存智慧就无永无之地,并且既然人与人的智慧都类似,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一个工作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人兢兢业业,有的人却吊儿郎当呢?为什么有的人学东西特别快,而有的人却像个榆木脑瓜不开窍呢?为什么有的人工作认真负责,而有的人却丢三拉四呢?

同样的环境,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却如此明显,是否是刘经南院士所说的理论有问题?

如果这个理论没问题,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距?作为门店管理者,你该怎么做?

下面是两个修理厂中经常发生的案例:

1、A是经验丰富的机修技师,B是跟着他学习的一个见习技师,但是B进步非常缓慢,见习一年了还只会更换机油和刹车片。作为老板的你想知道为什么,然后你问A,A的回答非常委屈,说:我已经很用心在教了,但确实太笨,怎么教都教不会。

正好此时来了一个车因为节温器坏了,要更换,于是,你对A说:你让B换吧,我看一下他的技术到底怎么样。A表示允许,B也满心高兴的准备施工,结果,因为不熟练,拆断了一根副水管。

A看见后非常恼怒,一把推开B:“教你这么多遍了还是不会,真是笨!你再看我拆装一遍,真是操心”然后对你说:“看吧,我说他比较笨,你又不信”

问:作为旁观这件事的管理者,你是怎么样看待这件事的?又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2、钣喷部的油漆师傅技术很好,油漆的质量也不错,就只有一点,油漆耗材浪费严重。你终于忍不住了,问油漆师傅为什么耗材成本会那么高,油漆师傅理直气壮的说:不是你要求质量的吗?我不用多点耗材,怎么保证质量?

问:你怎么回答,又该如何处理?

3、到月底了,精品销售又没有完成月初定的任务,你把SA叫到办公室,问SA是什么原因,SA无奈的说:我已经尽力了,但是上个月的进厂量确实不够。你勃然大怒说:我只要结果,现在你说怎么办?

SA说:随便你吧老板。你说:按照规定你可以选择在夕会上吃一条苦瓜或者罚款200元,你选择!SA说:老板,我下个月不干了。你愣住了,看着走出办公室的SA的背影,你长叹一口气,得出一个结论:现在好的SA真的不容易找呀!

问:现在好的SA真的那么难找吗?

作为修理厂管理者的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

你是否是这样应对的?

第一个案例:你非常认同A的说法,并且要求B继续努力;

第二个案例:你跟油漆技师定了一个惩罚措施,如果每月耗材超过所定成本,多余的需要油漆工自己负责;

第三个案例:你继续请SA,并对表现还不如上一个SA的继任者的表现头痛不已。

像上述3个案例,其实每天都在各个门店不停地上演,但无论管理者的应对方式是什么样,他都会认为自己的应对是正确的,是不是很奇怪呢?

其实也不奇怪,脱离所处的环境来判断对与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况且决策还跟自己既有的认知有关。管理上的对与错,只是相对而言。认知不同,角度不同,对与错的标准就不一样。因此,管理就毫无科学可言。

举个栗子:老张是一个机修技师,在他学徒的时候,师傅在车间带领着一帮学徒抽烟聊天,好不快活。因此,他一直保留着施工间隙在车间抽口烟的习惯,从事汽车维修10年多,一直没有任何问题。

小李是一个油漆技师,一直以来他的师傅都教导他不要养成在车间内抽烟的习惯,否则一旦车间失火,不但会伤到自己,还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结果,戏剧性的老张和小李在同一个修理厂工作,当老张像往常一样点烟时,小李和他吵了起来,结果双方谁都不认为自己错了。如果你是老张,你认为自己错了吗? 如果你是旁观者,你认为谁错了?

管理是工具,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存在的,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化,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就必须使一个团队自愿自发的工作,因为前面已经说了,智慧是人的本能。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智慧为企业的目标奋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论理论有多完美,管理都可以说是失败的。韩非·八经里也说过:下君用己之力,中君用人之力,上君用人之智。那,怎么样才能促使人用智慧工作呢?

既然智慧是生物的本能,看我们是否能从下面两种动物上找一找答案:

1、飞鸟

猜猜上图是什么?

不是一头海豹,而是一个正在起飞的鸟群,一颗树上有成百上千只鸟,然而在短短几秒内,这些鸟全部起飞撤离并在天上像一个生物般有序,仿佛这个由鸟组成生物“活”了一般,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鸟在集体中时只有70/1秒的时间对同伴的动作做出反应,不断的调整自己的位置,并且做到互不相撞,如果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我问两个问题试着解释一下。

1、你认为是鸟聪明还是人聪明?

2、如果换做是一群人,是否也可以做到这么高效?

2、蜂巢

上图是一个蜂巢,它是这样建成的:

几百只互相不认识的工蜂首先需要吃掉大量的蜂蜜,然后分泌一点点制作蜂巢的原材料----蜂蜡。8.07千克蜂蜡才能生产1千克蜂蜡,为了采集8千克多的蜂蜡,蜜蜂需要往返于花丛9万次,然后,蜜蜂会将蜂蜡聚成小堆,用体温将其软化塑型,一点点将蜂蜡连接起来,形成了制造蜂巢的砖瓦。

这些工作没有任何监工,所有工作都是自动自发完成的。而蜂巢的质量有多高呢,几乎所有人工建筑都比不上,蜂巢巢壁之间的角度是精准的120度,形成完美的六边形,每层巢壁的厚度都不到0.1毫米,偏差仅在0.002毫米内,公差为2%,而对于建筑中使用的预制内层板宽度,美国国家标准(NⅠST)允的公差为10%。

继续问问题:

1、单个蜜蜂能做到吗?

2、为什么人的组织却做不到和蜜蜂一样高效呢?

飞鸟和蜜蜂之所以具备这么神奇的智慧,没有别的原因,其实是进化的结果,生物之所以进化,只是想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因为适者生存。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否从飞鸟和蜜蜂上面学到什么?

为什么一旦它们成为集体,智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然而,作为人组织的汽车修理厂,一旦人多起来,其绩效为什么还要比个人的绩效还要低呢?是哪里出了问题?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就像飞鸟和蜜蜂一样,管理的意义,就是要保证集体是活的,唯有保持高度的活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物竞天择,活下来并发展下去。

你的企业,是“活”的吗?

1954年,彼得.德鲁克给了企业一个定义:能创造顾客的资源集合体。

在德鲁克看来,企业要想得到发展,首先是一定要具备进化能力,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就一定是活的,是处于一种问题不断涌现然后不断解决的周而复始的不稳定形态中,唯有不稳定,这个系统才是稳定的,唯有变化不变。

有需求就有顾客,有顾客就有市场,而市场不是神仙皇帝,大自然或经济力量创造的,而是企业家创造的,在他们满足顾客需求之前,顾客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只有企业家采取行动满足这些需求后,顾客才真的存在,市场也才真的诞生,否则,之前的需求才是理论上的需求,没有任何意义。

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愿意付钱购买产品和服务时,才能把资源变成财富。因此,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一切以(我以为什么就一定会是什么,我要做什么客户就一定会认可什么) 为出发点的企业都会遇到非常大的问题。

因为企业的目地是创造顾客,所以只要是企业,都只有两个基本功能: 营销和创新!

任何一个不从事营销或偶尔从事营销的组织都不能被称为企业,也不应该把它当做企业来经营。

企业的创新,也就是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为顾客的需求是随着时间和被满足后发生不断变化的。你不能拿客户已被满足的需求来定位产品和提供服务。企业不一定发展状大,但是企业必须不断进步,变得更好,否则,必将被淘汰。

传统绩效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稳定,一切都要要求井井有条,一切要求有计划方案,却唯独没有考虑人的变量。在企业中营造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将创新扼*在萌芽之中,让一个企业所有人(包括老板)觉得公司没有问题,一切正常。

然而,当所有人都认为一切正常的时候,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正常既代表稳定,稳定即意味没有活力,失败的公司有很多种原因,但有一个原因是共同的,即失去活力,体系僵化,从老板到员工都是自我唯是的状态。

有很多汽修厂并没有做错什么,却*了,就是这个原因。

没有错,就一定对吗?

市场是活的,客户需求会随着市场环境的波动不断发生变化,就比如说这次疫情。因此,没有任何人能精准预测一个汽修厂下个月的营业额应该是多少,在企业不具备进化能力和活力的情况下,妄想通过惩罚员工来提升业绩的做法无疑是缘木求鱼,是极其愚蠢的。

一个企业如不具备进化能力和活力,想通过惩罚来使员工产生动力,同样也是极其愚蠢的做法。因为,这些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个员工能够解决的,是系统问题,而不是特殊问题。

老板让员工努力销售精品,但是,一不做产品定位,二不分析客户群体,三不制定共性化手册,四不分析产品竞争力,五产品定价还与市场脱节,六不懂得根据市场反馈进行动态调整。你让SA去卖,还要完成销量任务?可能不?

要想员工打回一头大象,却只给他一根棍子,他能完成才有问题。如果企业内部出现消极对抗,业绩变差,90%的问题出自管理者。让一个员工为管理者的能力缺失负责,本来就是随机和不公平的,奖励和惩罚也就变成了抽奖游戏,运气好,这个月多卖了点,得到了一朵小红花,运气不好,这个月没有卖出去多少,便吃了一根苦瓜。这哪里又有公平可言呢?

一个企业中,如果一线员工不具备活力,不具备发现问题和学习进化的能力,这样的企业的结局就注定走向淘汰,要想企业是“活”的,管理者就必须要思考如何才能激励员工的智慧,了解了这一点,管理企业将会很简单。

那么,又该怎么样激发员工的智慧呢?

还是给诸位同仁8个思考的方向,更好的回答,由你创造,答案只代表过去,问题才代表未来。

• 1、通过引导和改变环境使企业的每个人都成为管理者,你要做的是将他们衔接在一起,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

• 2、从每个员工的内心开始改变,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虚与委蛇。

• 3、每当有一个好主意,好办法,或者一项好技术,在强化和巩固的同时要快速分享到团队的每一个人,因为成功才能孕育成功,信心才能增强信心。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企业的成功,所有人的成功才是一个企业的成功。

• 4、改善,从单个项目开始,一开始就想全部改善一个体系的操作注定会失败,一个项目优化必然导致另一个关联项目的跟进优化,饭一口口吃,事一件件做,要学会自我进化规则。

• 5、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环境影响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如果指望听话照做才是好员工,会极大损害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

• 6、鼓励犯错误,一个企业的发展本质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保证企业三个安全的基础上,要鼓励员工尝试调战,犯错是进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7、不求单个最优,但求所有人都不差,一个优秀的企业除了满足员工的物质基础上,还要给与员工精神上更高层次的追求。

• 8、不要让企业陷入稳定,顽固不化和过于变化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一个健康状态的企业不仅要有健康的状态,还要不时爆发激昂的音节,稳定即代表死亡,企业有问题很正常,没有问题的企业才是不正常的。

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管理者能够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就意味掌握了企业“活”着的密码,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即洞见人性。

最后,还是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诸位后市场同仁财源滚滚,生意兴隆,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大家,下期再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