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归
最近,不少自媒体账号转发了一篇题为《假精致,榨干了多少年轻人》的文章。文中引用了一组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是月收入的18.5倍。”该数据被大量引用,基于此数据的说辞也广为传播,大都是批评90后超前消费或奢侈消费的。
戏剧性的是,“事实”很快反转,该数据被多方辟谣。这个数据其实起源于香港一家公司发布的投资者意向指数,被调查的中国大陆“千禧一代”,是特指1982-1995出生的群体,且是投资者债务;这份问卷,样本量是500人。
而且,根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90后人群约为1.88亿,如果人均负债12.79万元,总负债就是24.05万亿元。然而,截至2017年底,全国住户贷款总额才40.52万亿元。90后真能占比60%?
显然,这和实际情况不知差到哪里去了。更大的错误在于,对全体90后进行平均化,本就是一大误区。
有意思的是,所谓“人均负债12万”的数据被辟谣后,一些舆论的风向,立马从批评90后超前消费或奢侈消费,转向了对房贷车贷的压力吐槽。你看,不管数据是真是假,早已预设好的结论总在那里,这就是典型的片面认知造成的视角差异。
事实上,当下舆论话语中的90后,大多时候是指那些受过一定高等教育、拥有一定自我意识和个性化行为方式的工薪族或学生族。可这个群体,依然是90后当中的一小部分。
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开的《中国统计年鉴2018》显示,我国大学本科学历人口比例为5.9%,研究生学历人口比例为0.6%。换算下来,我国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也刚接近1亿,而整个90后群体有1.88亿人。可想而知,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处于怎样的话语之外。
所以,90后只是一个年龄界限的群体,除此之外,意义并不大。以年龄做群体概论,缺乏科学性。甚至,90后和90后之间的差距,可能不比90后和60后的差距小。
别的不说,单以财富论,改革开放前物质基础普遍薄弱,如果说一代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可以用人均反映,还有些道理。但是现在,90后群体内部的差异和分化,已经非常大。
如今的90后,有一小部分是富二代,他们的父辈是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有一些正在通过高考和高等教育改变命运;还有一些身上则贴着另外的标签,如“小镇青年”或“农村青年”。他们之间,是无法用“人均”来理解社会现象、看待社会问题的。
回看过往,曾经的80后也被群嘲为“垮掉的一代”。但是现在,当你去大城市的街头走一走,去企业的办公室里瞅一瞅,三十多岁的80后们已经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扛起了前进的大旗,不比任何一代差。
毫无疑问,90后也正在预演着这样的必然。这本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接受主观反驳。
事实上,对于一些被排除在话语体系之外的90后,有时候能够负债12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何尝不是一种令人艳羡的能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贷款200万买套300万的房子,前提是拥有首付100万,并且有稳定、持续支付月供的实力。这对于连首付都拿不出的那部分90后来说,又是怎样的残酷物语?
所以,把90后简单粗暴地作为一个整体去评价,无论从哪方面谈,都会有失偏颇,也不能反映真实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缺乏理性的评价视角,不是因为科学的数据得来不易,而是偏见往往先入为主。(与归)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