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写的会有点点赶,我没有时间去列好提纲,写的一切都是我现在心里的一点点想法。
因为慢慢地我也不想让我写文章有着太多的拘束,一种我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拘束。
Ricki哥和我文章同主题的新视频目前应该还在审核中,所以我想趁着这段时间来抛砖引玉。
说实在的,现在国内的球鞋媒体水平良莠不齐的根本原因,是在国内球鞋玩家水平的参差不齐。
我们学过了太多诸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土养什么花”之类的话,这些理论在此处依然适用。
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
什么是球鞋文化?
我不知道,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我从没真正去体验过这个东西。
而这个东西中国没有且短时间不会有,就算有也仅仅停留在交流和分享的初级阶段。
现在先让我们来捋一捋国内的鞋款消费者群体。
我将他们分为四类。
最大的一类是普通的消费者,他们是所有运动品牌的绝大多数收入来源。
打个比方,给Nike创造了最大直接营收的款式不是Air Jordan1,也不是Air force更不是我最爱的Air max97。
反而是tanjun
买它的消费者们,对自己鞋款的需求只是一款相对舒适又不贵,且让自己安心。
这个安心并不简单,它包含着一个品牌以自己品牌力来兜底的背书。也包含着这个消费群体的最大特点——基数大,却又无人为其发声,因为没必要。
品牌觉得没必要,他们自己也觉得没必要,他们只知道在奥莱买鞋子比在别的实体店便宜,而tanjun,尤其地便宜。
而因此媒体们自然不会关注这批群体。
甚至于,我在Nike的媒体中心都搜不到一篇关于tanjun的任何信息。
再看剩下三类,如果说第一类的占比达到了80%且与剩下20%泾渭分明的话。这三类互相之间交集极大。
他们分别为“潮流爱好者”,“篮球爱好者(所谓实战党)”和“冲冲冲”
甚至这三类里我隐隐看出了一点点鄙视链的端倪,只不过现在他们谁也不服谁。
这三类也有着各自对应的输出媒体,而这20%的人,发出了现在90%的声音。
而这问题,就在这20%的群体上。
他们中的每个群体,越不处于交集时,越会把自己的视角卡在自己所对应的媒体和品类中去,而同时自己的社交圈子里许多处于第一类消费者和自己现处群体的过渡段。
此时,作为一个媒体被输出方的个体会成为输出方而产生一种人人都会有的虚荣感(可能我这句话会有些露骨。)
而长此以往,消费者自己就会有一种,“自己对应的品类即品牌的一切”这种在根本上就犯了错的想法。
比如。。。
很多实战党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安踏徒有其体量而产品序列却远不如李宁丰富?
我不说品牌的定位在中低端或者安踏的体量来自收购云云,我只说一句话。
安踏是做运动鞋服代工起家的,“鞋服”又不止一个运动鞋。
想想吧,在这一类消费者与对应媒体有些固步自封地圈地自萌中,在抱着一双篮球鞋聊半天然后批评品牌时;实际上却缺乏着对品牌系统地,全面地认知。
所以我一直在对我认识的几家球鞋媒体说,不要轻易聊品牌,也不要把品牌完全放在消费者的对立面。
我的意思并不是作为自媒体/球鞋媒体就不能说品牌坏话,或是就不应该去评价品牌。
而是,我希望球鞋媒体们能够为自己输出的内容去负责。
当一个个对球鞋富有激情的年轻人指着自己/对方的鞋子说到:“我听xxx说了,你这个鞋根本不行/挺好的。”
这个时候球鞋媒体能确保自己说的100%公正客观么?
敢么?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品牌信息差悖论。
即当一个媒体评价品牌时,是会面对着极大的信息差的,越接近品牌方,则自己的信息差会削弱,但是也会越来越依附于品牌,而不想依附于品牌,则会面临着自己绞尽脑汁想出的结论,很有可能只是自己心血来潮的口嗨。
那么这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我们自身的看法,比如说,难道媒体和品牌合作就会是狼狈为奸?
ANTA la runner X KIKS
难道自媒体在和品牌合作时,就无法客观进行内容输出了么?
殊不知,品牌需要的可能只是自媒体为其曝光 而已。
因为不管自己再恰饭说好话,一款产品终究会在一年的周期内,被消费者们的脚打回原形。对于品牌而言,自己的产品得到了曝光,会在消费者们进行选择时把自己的产品列入考虑范围之内,这就已然达到了目的。口碑可不是自媒体们的几口饭就能左右的了的。
除非,带货能力可以强如李佳琦。而这,在我口中的那20%人眼里几乎不可能。
让我小小总结一下。
球鞋媒体们能做的其实有很多,但是有的还做不到。我希望对球鞋自媒体们说的是,
“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
在输出的同时,也请多学习一些东西吧,这对自媒体自己,和对自己的被输出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