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日本为何快速恢复人口?日本女学生贡献大

二战之后,日本为何快速恢复人口?日本女学生贡献大

首页模拟经营人口增殖更新时间:2024-04-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破坏性最大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举全国之力,损失了大量成年男性,然而战争结束后,日本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人口。

人口迅速增长的背后,日本女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尤其是日本女学生,人生理想被摧毁,彻底沦为生育机器。

生吧,繁殖吧!

说到二战后日本人口的快速恢复,不得不提日本法西斯政权在战争期间推行的鼓励生育政策,这些政策一直到1948年以前都未发生太大变化,为战后初期日本人口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政策上的渊源。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线被无限延长,日本国内青壮年大部分被送上战场,显现出人力的匮乏。

日本政府和军部把国民当作“战争的燃料”,但把所有燃料一次性烧光并不符合长远利益,必须保证燃料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于是极力推行人口扩张政策,使其服务于战争。

政府发布了《确产人口政策纲要》,要求在20年内,也就是到1960年为止,全国人口要达到1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大力加强人口繁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早婚多育。”

为增值人口,首先要提倡实行早婚早育,该纲要将女子的结婚年龄提前三年,日本女性在13岁时就可以结婚。

这一政策可以说丧心病狂,13岁,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然而更让人觉得无耻的是,该政策是半强制性的,如果女性超过13岁仍没有结婚,她所在的家庭需要缴纳巨额的税款。

此外,政府还要求每对夫妇要生5个孩子

舆论界化身为政府的帮凶,用尽全力洗脑国民,大肆鼓吹结婚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爱国行为,甚至把早婚多育抬高到“国策”的位置上。

结婚促谈会在各地相继成立,相关的消息在报刊和杂志上连篇累牍地发表。“结婚报国”、“育儿报国”像是钢印一样深深烙在国民的思想中。

与伤残军人结婚更是被作为“美谈”而大力宣传“成为这些勇士的妻子,做他们的杖、他们的柱而度过一生”成为日本妇女最崇高的任务。

在这种舆论的引导下,许多士兵都是出征之前仓促结婚,双方连基本的了解也没有。而那些被迫嫁给伤残军人的女性完全是出于一种“道义”,实际上毫无感情可言。

“生吧,繁殖吧”成了家喻户晓的口号。全国上下展开了大张旗鼓的“人口战”。

“国力的基础在于国民的人口”。

“增殖人口是国民肩负的唯一平等的义务。”……

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宣传生育是义务、是为国贡献。然而由于分娩,每年大约有5千多名产妇死亡,面对这样令人痛惜的事实,媒体居然赞扬这是一种伟大的牺牲,可与战死的男子相比。

政府疯了,舆论也疯了!

此前日本女性美的标志一直是“瓜子脸、白皮肤、溜肩细腰”, 而战时舆论则要求女性改变旧观念,提出新时代美人最重要的是充满“健康美”,即胸部丰满,臀部肥大。

很明显这种审美的变化,其根本目的是鼓励生育。

“生吧,繁殖吧”这一国策下,无数日本女性以增殖人口为己任, 一个接一个生孩子。

首相东条英机的夫人,生有7个孩子的东条胜子带头宣传生孩子是一种快乐,并呼吁女性同胞为了扶养大家庭而放弃一切奢侈的消费行为。

在早婚多育这一“国策”之下,女性美与结婚生子已不是单纯的夫妻家庭生活和人口增殖的自然行为,而成了与国家的发展前途联系在一起的政治行为。

沦为生育机器的日本女学生

在这种措施的影响下,日本女学生也深陷地狱之中。13岁的女孩,身体和生殖功能可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本该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却被早早地推入婚姻,和一些大她们十几岁、二十几岁的男人结婚!

这种行径,简直令人发指。日本政府却不以为耻,坚定地执行这一政策。

为了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政府不惜以大额补贴作为诱饵。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食物匮乏,失业严重,这些补贴能使无数家庭生存下去,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把女儿推出去结婚。

日本政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人口提上去,其他都无所谓。于是无数个女学生沦为繁殖机器,失去青春和健康,为了日本政府的人口扩张政策,而成为了牺牲品!

在日本政府的生育政策下,她们的美好梦想被彻底摧毁。

学校的老师洗脑般地嘱咐她们,要积极地生育为国家增加人口。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学校还下达了一项规定:女学生必须在火车站等候,并试图拉住所有的军人,来达成生育目的。

这一举措太过极端,她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无法自由地走在大街上,因为总是会被警察盯着。

不但丧失了自由,还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一旦她们试图反抗,就会遭受严厉的打压。

她们的抗争被定义为恶性事件,以阴谋与反政府组织有关的罪名被逮捕,随后被关进一个极度保密的监狱。

在那里,她们被迫*生子,有任何抵制行为就会遭受殴打责骂,为了防止她们逃脱,还安装了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

可悲的是,战争中的日本一边鼓励国民早婚多育,一边眼睁睁看着大量儿童死于战火,饿死,沦为难民。

由于政策的强制性,日本在战争体制下还是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尽管在战争中有300多万人死亡,但到战败的1945年,日本全国总人口仍有7200多万。

日本战败后,约650万军人及随军家属被遣返回国,他们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加上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又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人们除了营造自己的“爱巢”之外几乎无所事事。

于是在1947-1949年,日本迎来历史上空间绝后的大繁殖时代,三年累计出生的新生儿超过800万,占到日本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构成日本战后巨大的人口团块,俗称“团块世代”,1949年日本人口达到 8100多万人。

国家卖春机关与混血儿

日本在恢复人口期间,新生儿中混血儿的比例极高。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

原来日本战败后,麦克阿瑟率领数万美军进驻日本,这给日本带来了极大恐慌。

担忧妇女遭暴行凌辱排在第一位,这与日本长期的宣传“如果战败,男人将全被阉割,女性将全被充作娼妓”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政府紧急商讨政策,最后决定花费5000万日元,专门建立为驻日美军提供性服务的场所,日本人称之为“国家卖春机关”

起初。慰安妇打算在日本社会的公娼私娼中征集,但愿意合作的妓女数量,连目标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日本政府改用报纸广告的方式从良家妇女中征集。

广告十分诱人,打着涉外俱乐部招聘女性事务员的名义,待遇极其优渥,不但包吃住提供服装,还有高收入,年龄限制在18-25岁。

广告刊登之后,三个月内,各地应聘的女性达6万人之多。此时的日本,经济凋敝,因战争失去男性亲属或丈夫的女性大多处在饿死的边缘,看到这样的广告自然心动。

然而,这些应聘者愿意提供性服务的不到20%,一旦进入虎口,生死就由不得自己了。在政府和卖春业老板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她们最终沦为了慰安妇。

先后在这个机构中从事过服务的日本女性达7万人之多。据一位曾在里面“工作”过的女子回忆,最高峰时,她一天曾接待过55个美国大兵。慰安妇的命运之凄惨可想而知。

由于当时的避孕意识和避孕措施并不完善,这一行为产生了大量的负面影响,不但严重伤害了日本女性的身心健康,还致使性病大肆蔓延。

除了慰安妇之外,美国大兵甚至对普通女性下手,不管对方是否有家室,肆意侵犯。

美国大兵奸污日本女性的事件频发,日本政府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当时法律禁止身体健全的人实施流产手术,越来越多的日本女人生下了混血私生子。

日本战后人口激增,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由于战败日本失去了约占国土面积五分之二的殖民地,经济上处于毁灭状态,住宅紧张和粮食不足成为严重困扰日本国民的问题。

战前扩张的人口政策,使日本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果,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弃儿、*婴、非法堕胎成为国民不得已的选择。

1948年,曝出了举国震惊的“寿产院事件”。原来,1944年-1948年,日本慈善儿童收养机构“寿产院”,累计收养了200多名儿童。

但由于管理者石川夫妇把政府发放的婴儿配给品变卖挥霍,故意致使100多名儿童被活活饿死。

为了抑制人口爆炸式增长,提升人口质量,杜绝有缺陷的后代出生,1948年日本发布《优生保护法》,以优生为目的的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合法化。

次年,该法案进行了修订,将经济原因纳入了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理由,堕胎变得更容易。

该法案存续了48年之久,上万人以患遗传性疾病为由被强制实施绝育手术,一些身体健康的少男少女,只因品行不良,他们的行为被视作一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社会病”,也被列为强制绝育对象。

该法案,实际上是日本政府打着“优生政策”的旗帜,在侵犯弱视群体的基本权利。

战争是残酷的,但比战争更残酷的是政治,它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肆意践踏着人的基本权利,结婚与生育不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国家。

为了人口增长被牺牲掉的女学生,为了稳住美国大兵惨遭蹂躏的慰安妇,为了国民基因优良被强制绝育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感到痛心,也值得我们深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