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
国外舒适的环境、月入1万多元的薪水,对匡光力的吸引力还不如一座岛——那是位于安徽合肥市郊的一片乡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落于此,因三面环董铺水库,当地人称“科学岛”。
彼时,岛上条件艰苦:从合肥市区乘车“上岛”要两个小时;仪器不够用,做实验得排队;设备还不给力,国外废弃的一个大科学装置,岛上买过来当成宝……1992年,现任“岛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开始了岛上的科研生活,每月工资不到400元,终日对着那一废弃装置鼓捣。
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融合创新,一座科学岛,将匡光力和岛内外的创客们,同创新中国的澎湃浪潮紧紧相连,也见证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探索。
岛内的“修炼”
锚定前沿创新的眼光
废弃装置叫“超导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让核聚变“受控”的环形容器。科学界的终极设想,是将海水中富含的重氢在装置内超高温条件下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源源不断产生清洁能源。
设想极超前,可究竟要几代人才能实现?匡光力坦言当年看不透。而在科学岛,当时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基础薄弱,听闻引进了这么一个废装置,岛上有的科学家伤心落泪,“自主申报的项目被拿下,弄来一个烧钱的废铁?”
正因看不透,才愈显当时决策的魄力与眼光——
那年,31岁的匡光力初到岛上便被委以重任,负责装置的关键系统——低杂波电流驱动研究,单位给他的团队700万元经费,而当时岛内一个研究所的年科研经费,还不到1000万元。那些年,笔直的道路从市区修到岛内,原先两小时车程缩短至不到一小时;大装置运行需大电流,340兆伏安的供电网接入岛内,数千万元的扩容费政府买单……
“没有当年大手笔投入的魄力与眼光,哪有今天?”匡光力用手一指,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映入眼帘,这个圆环形大熔炉是在废装置基础上研发的“第三代”产品,去年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取得重大突破。
“源源不断产生清洁能源?早着呢!”匡光力讲得很坦率,但已不见当年的迷茫,“科学构想的实现任重道远,但我国热核聚变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立足基础研究、锚定国际前沿创新的路子走对了!”
这条路,融进了国家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2007年,匡光力牵头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研发,他从岛内各研究所抽调骨干试点“交叉学科”研究,变各研究单元各自为战为多学科协同攻关。
这条路,融进了安徽抢抓原始创新的决心:这些年岛内研究所从4家扩至8家,政府盖楼批地,建人才公寓,让研究人员拎包入住。去年8月,“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进入最后一轮“竞标”,答辩现场,省长李国英力陈项目落户安徽的优势,并拿出省政府红头文件,“经费国家拨款不足的部分,我们一揽子兜底!”
“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安徽省委*李锦斌说,安徽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科学岛之外,近年来,安徽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聚焦能源等基础研究,全省超6000家科研机构(实验室)扎根各地,成为抢抓原始创新的前沿哨所,2018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6%。
今年“十一”,匡光力现场参加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马不停蹄赶回合肥,忙于科学岛“扩建”:省里在岛的北部规划了约10平方公里区域,包括“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在内的3个大科学装置将集中落户。
“省里免费划拨土地,还帮着建设配套。基础研究的周期很长,在相当长时间里,这些装置可能都无法直接带来产业、收入。”匡光力感慨不已:“新中国70年创新成果斐然,靠科学家艰苦奋斗,更靠‘同心同德’,其中有党和政府锚定前沿创新的长远眼光,更有党和政府对创造良好科研环境的倾心支持。”
岛外的世界
培育产业创新的“土壤”
刘青松是个香饽饽,2012年,匡光力亲自邀约,拉他入岛:“生物医药研究,在岛上是张白纸,就等你来画!”
“来可以,我要用人自主权,团队组建我来招人。”刘青松讲条件,匡光力二话没说,“成交!”
刘青松和他的6位同学,在岛上组建起专攻生物医药、生物细胞工程的研发团队。
刘青松还是不安分。他一面钻科研,一面闯市场:2015年,刘青松团队凭着研发的前沿成果,创办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我除了搞科研,办企业一窍不通。”刘青松笑得真诚,国家和省里派发的“政策礼包”给得实在:
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岛内推进科研管理改革,解刘青松们创业后顾之忧——凡岛内科研人员创办企业的产业化成果,职称评审时等同于研究院基础研究,帮助团队聚揽人才。
最关键是资金。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下设天使投资基金各出资600万元,入股企业。基金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设投资回收期限,企业可根据发展在任何时期回购。
政府凭啥下血本?2017年,公司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癌症靶点细胞库,可用于新研制的肿瘤靶向药物的检测评价,先前,国内制药企业试产的肿瘤靶向药均需送到国外检测,周期长,价格高。如今,公司已为国内200余家单位提供药物评价服务,打破国外垄断,支撑起我国的新药创制产业。
“过去政府投资看体量,现在看质量,看企业的核心技术含量、产业的创新性。”刘青松直言很幸运,2016年公司成立仅一年,安徽又大力支持,由刘青松的公司牵头,协调其他生物医药企业,推进全省精准医疗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
那一年,38岁的刘青松成为全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中最年轻的企业牵头人,他颇为感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敢于用人,才能让真正有创新意识的企业跑到市场前端。”
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起来很难一蹴而就。目前,刘青松的公司还面临不小的挑战,但他信心不减:“大环境越来越好!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鼓励创新的政策加持下,我们只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近年来,安徽按照“一个基地/工程/专项、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批人才”的要求,梯次建设了新型显示等24个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精准医疗等29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量子通信等35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设立每年60亿元的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帮助新兴产业集聚,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发展的成效正在显现:去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
从岛内到岛外
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匡光力没想到,当年的废装置里,竟还淘出一座医院!作为热核聚变相关技术应用的重大项目,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将于今年底建成投用,将为癌症患者提供超导质子加速器治疗服务,治疗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项目背后,是一盘“院地合作”的大棋:2015年,科学岛同合肥市签约共建离子医学中心,合肥出钱出地,占股70%,岛内出人出技术,占股30%。
除重大产业项目对接,如何形成岛内成果在岛外转化的常态机制?2014年,科学岛与合肥共同出资成立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在成果与产业之间架起桥梁。
一头连接岛内,一头对准市场。这个工程院不一般:和企业共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企业出资金提需求,岛内出成果,跟进再研发。这个工程院也很特别:“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工程院成立之初同时注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传统事业单位,社会资本进不来,公司化运行让我们离市场更近,更易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型初创企业孵化。”匡光力揭秘。
岛内与岛外的连接,恰如照进太阳的一滴水——
近年来,通过安徽省、合肥市与高校院所共建,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协同创新平台陆续搭建,科教资源激发,带动全省超过8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正在安徽生根。
“融合创新,重在‘融合’。”今年4月,安徽创新馆开馆运营,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把自己比作“服务第四方”,为“高校院所、企业、资本市场”等三方的“催化反应”、融合创新牵线搭桥。
走进创新馆,这里除汇集展示全省的重大创新成果,还搭建起线上线下知识产权交易的“网上商城”:有意转化的院所成果、企业的技术需求在场馆交易平台线上发布,管理人员线下撮合,入驻场馆的省市投资基金同步跟进。运行半年来,平台已收录科技成果2万余项、技术需求信息5000多项,集聚省内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研发平台340余家。
这些年,匡光力又把目光投向海外,探索融合创新走出去……
科学岛内先进的热核聚变技术,帮助我国加入由欧盟等多方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共同致力于将受控核聚变研究从成果转向应用,造福全人类。其中,我国承担该计划10%的科研任务,科学岛承担我国科研任务的73%。
“正如**所说,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一方面仍要坚定走出去,合作共享,永远是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匡光力语气坚定。(记者 朱思雄 孙振 喻思南 徐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