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作者: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可见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归去来兮辞》便是他的不朽名作之一。读陶渊明的这篇《归去来兮辞》不可忽略对序的解读。只有在这篇没有任何矫饰的文字中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率真、坦诚、认真的,有着超拔的人生境界的陶渊明。
序言注释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我家贫穷,耕田种植不够维持自己生活。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幼稚:指孩童。
- 盈:满。
- 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
- 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 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 资:凭借。
- 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生活所需,没有办法解决。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长吏:县令,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 脱然:不经意的样子。
- 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 靡途:没有门路。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会:适逢。
- 四方之事:各级地方官员的政务,可以引申为地方的各种事情。
- 诸侯:指州郡长官。
- 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
- 以:因为。
- 见:被。
- 小邑:小县。
正好遇上国家四方有事,地方诸侯们此时把施惠士子、爱惜人才作为美德。叔叔又因为我家穷苦而极力推荐,于是我便被任用去做了一个小地方的官员。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风波:指军阀混战。
- 静:平。
- 惮:害怕。
- 役:服役,当官。
-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 公田之利:官田收获的粮食。
- 故便: 所以于是、就。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历所得。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切:迫切。
- 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尝:曾经。
- 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 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怅然:失意。
- 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犹望:仍然、期待。
- 稔[rěn]:稔,谷物成熟。如:丰稔、稔年(丰收之年)。也指年,古代谷一熟为年。
- 敛裳:收拾行装。
- 宵:星夜。
- 逝:离去。
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寻:不久。
- 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 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 情:吊丧的心情。
- 在:像。
- 骏奔:骏马奔驰一样急迫。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事:辞官。
- 顺心:顺遂心愿。
- 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 这篇辞前序言,可分为三层,首先一层从开头到“故便求之”,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首句“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他说,我家里很穷,靠耕作种出来的粮食不能够养活家里人。这在他自己的诗《归园田居其三》中可以得到印证,他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并不是因为陶渊明懒,他每天早出晚归,非常勤奋地在田地里劳作,可是却没有换来粮食的丰收。或许是因为年成不好,或许是作为一个诗人,田间劳作确实不是他所擅长的等等。接下一句“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作者写了自己不能自给的具体表现,家里的孩子很多,一个个嗷嗷待哺,而家里却没有多余的粮食了,家里的米缸空了,所赖以维持生活的凭借没有了,自己又没有经营生计的本领。陶渊明一介书生,不擅长耕作,那要怎样维持生计呀!他自己很着急,家里的亲朋好友也都为他着急。亲戚朋友们说,你不是以前做过官吗?你可以再试着出去做官呀!是呀,陶渊明说,我也想要做官呢,可是“求之靡途”,我没有门路怎么去做官。陶渊明在这里说得多么实诚,他毫不掩饰自己想要做官的想法。“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辛弃疾对陶渊明的凭借恰如其分。他就是这么率真自然,因为家贫,他迫不及待要谋求一个官职,以获取财物。中guo几千nian来,文人当中如渊明般率真的恐怕还没有过。“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而刚好有一个机会,叔父推荐我到小邑谋了官职。“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自己考虑到当时还处于战乱中,不想去离家远的地方做官,而彭泽县离家又比较近,公田里种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喝了,所以就同意到这里任职。
- 第二层从“及少日”到“在官八十余日”,写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一般人贫穷,忽然有了工作,一定会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倍加珍惜,可陶渊明说“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做官没多久,就开始思念他的田园生活了,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何则”?为什么呢?他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我的本性就爱自然,不会矫揉造作,勉强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我的天性就不能忍受官场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我天生就热爱大自然,让我在官场,我就如同一只关入了牢笼中的鸟儿。我要挣脱这牢笼,重获自由,只有这样才是符合我的天性的。“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意思就是饥饿和寒冷虽然迫切,但好歹只是身体上的痛苦。在这个基础上跑来做官违背本心,又加了一层心理上的痛苦。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打算辞职了,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了再星夜离开。没想到不久之后,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自己想要飞奔到武昌吊唁的心情难以抑制,于是主动上表辞职。陶渊明的蕞后一次出仕,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
- 第三层从“因事顺心”至结尾,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时间和原因。这次出仕之后,陶渊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了。为表明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他特意写这篇《归去来兮辞》。
从这篇小序当中我们看到了那个充满了矛盾,又自然率真的陶渊明形象。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今天先写到这,下期正文注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