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生产方式之父大野耐一曾经说过: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降低从接到订单到交付产品给客户的周期时间。
周期时间的降低一是可以有效保证订单的按时交付,二是周期时间越短意味着物流越快,资产周转的也就越快。所以周期时间是工厂管理的核心目标。
周期时间可以分为:采购周期、生产周期、成品物流周期,这里主要讨论缩短生产周期。
如何缩短生产周期。我们可以从两个纬度来考虑。一是生产周期的构成,二是生产周期和库存、产出的关系。
一生产周期的构成
生产周期时间分为加工、检查、搬运、等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等待,其次是搬运。等待时间又分为:排队等待、成批等待和匹配等待。
排队等待和产能、加工搬运时间的变动性、设备利用率有关。产能越低、加工搬运时间的变动性越大、设备利用率越高,排队等待时间越长。所以就需要通过TOC约束理论提高瓶颈工序产能,标准化加工搬运作业(降低变动性),生产排产时需要留有产能缓冲(不能保持过高的设备利用率)。
成批等待和生产(搬运)批量有关,需要保有能维持生产正常运转的较小批量。
匹配等待。意味着生产订单下达前,要确保物料齐套、设备工装模具到位、工艺检验标准具备。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匹配等待的产生。
二生产周期和库存、产出的关系。
里特定律(工厂物理学第一定律):在制品库存=产出X生产周期
这里的产出有一个最大值就是瓶颈工序产能。生产周期有个最小值就是各工序的原始加工时间。如果在制品库存过少的话,会造成生产线运转不起来,产出会大大降低。在制品库存过多的话,会造成生产线大量的等待,生产周期会大大增加。理论上一定会存在一个最佳在制品库存,在这种库存水平下产出最大、周期时间最短。
所以实际产线管理中,我们要把对库存和周期时间的管理纳入和产出管理同样重要的地位。做好库存、产出和周期时间的监控,并和工艺文件中的标准周期时间比较。实际周期过长,说明生产(搬运)批量大或者人员、设备、物料异常导致物流缓慢在制品堆积。实际周期过短更加需要警惕。是否有漏工序,或者没有按工艺文件的标准作业。
引用《工厂物理学》里的一段话:工厂物理学就是关于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中的科学理论。学会工厂物理学,仿佛给我们带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既可以透视工厂运作中的各种假设和决策行为,又可以预测这些决策将会产生什么良好的结果或不良效应。
工厂管理是一门艺术,但更是一门技术,一门科学管理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