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法拉
编辑|法拉历史
简介罗马帝国前期,城市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城市数量激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对罗马人来说,城市不仅仅是用来居住的地方,更是其权力、财富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的中心。
在这些城市中,一些规模宏大、设计精致的广场、教堂和庙宇至今仍存留于世。而对那些居住在罗马城郊的人来说,他们渴望建立自己的家园。
可以说在罗马帝国前期,罗马城是罗马帝国最为繁盛的时期。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了罗马前期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呢?
笔者认为:
经济因素是根本;政治因素是前提;文化因素是基础;技术与艺术的共同作用是推动;以及思想观念上的进步和开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皇帝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对城市的建设自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于皇帝的个人兴趣和喜好,罗马人在城市建设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罗马帝国前期,许多著名皇帝都十分关注罗马城的建设与发展,他们对城市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为罗马城后来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帝国早期皇帝大多具有军事方面的才能,他们需要不断进行军事演习、训练士兵。
这些活动使得帝国首都罗马城具备了强大的军事能力与军事设施,为帝国后期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提供了保障。
帝国初期,皇帝们对罗马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一些皇帝甚至将罗马城作为自己的居所。
对罗马城进行大规模改建与扩建
罗马帝国前期,由于一些皇帝的个人兴趣和喜好,他们对罗马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改建与扩建活动。
他们往往在帝国扩张的同时,通过兴建城市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个人影响力。比如阿提库斯,他在登基前就是一个军事将领,对城市建设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公元62年至64年间,他下令将罗马城所有建筑物的屋顶都做成拱形,使罗马城呈现出一种极为壮观的建筑效果。
此外,一些皇帝对罗马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与扩建活动,使得城市整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内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罗马人并没有忽视城市周围环境的改造,而是在罗马城不断地修建新的道路,以及扩大城市周围的绿地面积。
他们不仅在罗马城周围修建了很多新道路,还在城外的许多地区修建了许多供人休闲娱乐的公共广场。
比如在图拉真时期,罗马就修建了很多供人休闲娱乐的广场,有多处在小亚细亚地区。
他们还修建了很多供人们健身运动的场所,比如竞技场、运动场等。
据记载,公元2世纪中期,罗马皇帝哈德良曾将一块城市周边的土地,授予一些人,这些人可以在此自由使用土地,但是只有得到皇帝的许可才可以使用这些土地。
可以看出,在罗马帝国早期,罗马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了城市周围环境的重要性,他们把环境作为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方面,城市周边环境的改造为罗马人提供了更多活动场所和休闲空间。比如在小亚细亚一带,他们修建了大量供人休闲的广场。
在这些广场上,人们可以骑马、散步、参加竞技活动,还可以欣赏到罗马帝国最早的艺术作品——雕刻。
另一方面,罗马人通过修建新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据记载,在公元43年到公元54年这一段时间,罗马人修建了大量城市道路。这一时期被称为“罗马大道路时代”。
这些城市道路多是笔直、宽阔的马路,并且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和主要地段。
三、罗马城的选址及功能布局罗马城的选址与规划大致上以尼禄和提图斯时代为界,前一阶段,城市的选址多在靠近大城市的地方,如尼禄在位时期修建的奥古斯都和提图斯等大城市。
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罗马居民开始在大城镇附近寻找新的家园。
而这时,尼禄和提图斯的“帝国”计划已经为罗马城指明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这一时期,罗马城的布局和规划也更加完善和细致。
其主要特征是:
一是城市以尼禄时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在城市南部兴建了一个面积较大、布局紧凑的城市中心——元老院广场,后期则以大规模扩建广场为主;
二是由两个长方形区域组成一个中央官署区。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较为合理。早期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是防御外敌,而这也是早期城市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从这些城市规划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罗马人在城市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政治观念,如元老院是罗马城中最重要的政治机构,它具有决定城市建设规划和制定城市管理条例等重大权力;
而中央官署是罗马城中最为重要的行政机构,它不仅可以参与政治,而且还可以处理政务。
在城市中,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广场来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就很难想象一座功能如此完善的城市会有什么作用。
在罗马城中,广场是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
罗马人在规划设计上有很多独到之处,他们所建之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需要,更是一座为生活服务的城市。
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罗马城选址十分灵活,选择地势高、开阔、平坦、便于防守的地方建立城市;
第二,罗马城内部布局自由灵活,城市中心往往没有固定的位置和街道划分,而是将各部分功能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用道路将其连接起来;
第三,罗马城占地面积大,而且其布局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城市结构很灵活。它的内部可根据需要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有各自独立的道路和建筑物。整个罗马城就像是一座大迷宫,而这些道路就像是迷宫中的纵横交错的通道。
第四,罗马城建筑也具有灵活和灵活性。
在罗马帝国的早期,城市建设基本上是由手工艺人来完成的,他们对建筑材料的运用有着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建筑的装饰及力学性能,有很高的造诣。
他们利用天然材料和人力资源进行建设,这一时期修建的公共建筑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建筑物形式多样,尤其以柱式为主。另外,罗马人还十分注重建筑外观与内部结构统一。
他们对各种材料的运用都非常巧妙。如:大理石、灰泥、木材、铁、青铜和其他一些特殊材料被他们加以运用,以满足建筑物各种功能所需。
总之,在罗马人眼里所有的材料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建筑技术上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建筑材料上大量使用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建筑风格上追求古典与实用并重等特点,都对罗马早期城市建设产生了影响。
罗马早期城市建设在建筑材料上主要依靠天然材料,如石、木、土、砖等。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建筑材料的不断丰富和改进。
再加上一些特殊建筑的出现,如:浴场、公共会堂等大型公共建筑逐渐增多,使得建筑物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多变,从而使建筑物的高度不断上升。
另外,罗马早期城市建设中还有一种新形式,即在公共广场上建起了大量的柱廊建筑。
这种建筑形式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成为后来古罗马时代主要的建筑形式之一。
在这种建筑中主要使用的是木材,其中以胡桃木为主。在这个时期木材在罗马人那里已经被广泛利用了。
首先,罗马城的建立是罗马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斗争得来的。
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罗马人一直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而是长期处于各部落、邦国和行省间的争斗之中,这就使得罗马城的建立充满了内部斗争和外部战争。
可以说,战争是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其次,由于城市是一个社会生活与精神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场所,因此罗马人非常注重文化艺术建设。
除了大量修建公共建筑外,还在公共广场上建造了神庙、教堂、剧场和其他建筑物等。此外,城市作为社会生活与精神文化活动的中心还表现在公共生活与精神文化方面。如:家庭制度、道德观念以及宗教观念等。
经济因素是根本,它直接影响到罗马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范围。
在早期阶段,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而到了帝国后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也出现了相对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帝国后期,一些新产生的城市如卡帕多细亚等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都十分有特点,它们都是按照特定的标准来规划设计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技术与艺术因素则是推动罗马早期城市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建筑技术和绘画艺术的进步使罗马城的面貌焕然一新;道路修建和房屋建造技术成就突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