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南京的“第一站”,“宁青驿站”已接纳2180名来宁求职青年

落脚南京的“第一站”,“宁青驿站”已接纳2180名来宁求职青年

首页模拟经营沙拉小店3D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4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好融入南京,助力打造“有归属感的城市”。截至4月2日,南京13家“宁青驿站”正式上线运营不到两个月,已经接纳了2180名来宁求职青年,为他们提供了累计8248天的免费住宿。

这些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在落脚城市的“第一站”里,正经历着步入社会的关键“第一战”。新华日报《南京观察》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宁青驿站”,感知这群年轻人对于这座城市的初体验,讲述他们和城市双向奔赴的故事。

奔跑时光里的休憩驿站

4月2日下午,“宁青驿站”建邺青年人才驿站(河西紫金和寓店)迎来新一波“房客”。网上申请,拎包入住,这一免费驿站,成了众多青年人来宁求职的“第一站”。

“我觉得南京团市委推出的这个项目特别贴心。目前工作还没有敲定,我申请了继续住7天。”2022届毕业生邵勇说,是这个驿站坚定了他要留在南京的决心。

一个行李箱、一个双肩包、一张车票。10多天前,他从安徽老家来到了南京。这次出行经过仔细考量。一方面,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就业机会多,且平均薪资比老家高出至少1500元;另一方面,南京生活成本比北上广深低不少。

只身一人来南京找机会,住宿花费成了“拦路虎”。第一站住进快捷酒店,每天一两百的房费支出让没有收入的他直言“吃不消”。没坚持几天,他便搬到了更为简陋的“青年旅舍”,一天45元。

得知有宁青驿站的项目,他第一时间下载“我的南京”App,在线申请比预想中简单许多。3月26日入住河西紫金和寓店,“刷脸”打开的是三居室中的一个房间,拎包入住,家电、被褥一应俱全。“同一屋檐下”的都是正在奔跑的求职青年。刚一安顿下来,他被建邺团区委的工作人员拉进了一个微信群,不断滚动的是各种就业指导等招聘信息……

白天外出面试,晚上总结复盘,这是驿站青年们的生活日常。邵勇一边说着,一边回复HR给他发来的面试邀请。驿站出门不远处就有地铁S3号线和2号线,日常出行面试都很便捷。

“大多是擦肩而过,白天大家都忙着面试,只是偶尔聊一下近况。”一位入住者坦言,其实和室友交流机会不多,偶尔的交谈中,“卷”成了他们闲暇讨论时蹦出的热词。

在这里,年轻人经历了初入社会时理想和现实中的落差。

“考虑到就业压力大,之前一直在准备考研,结果成绩不理想。现在也不敢再耽误下去,只想尽快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看招聘软件上岗位描述的信息都挺不错的,但实际面试一沟通,却不是那么回事儿。”投了二十几份简历,经历十几次的面试,邵勇遇上了专业对口的岗位。但与面试官的沟通却让他有些灰心:入职的前四个月不仅没有双休,每天也需要加班到8点以后……要不要接受这份工作,他正在犹豫。

销售、行政助理、教培机构……邵勇在不断调试心态,拓展投递简历的岗位。“如果工作条件符合自己的期待,专业不对口也不是障碍,可以从头去学习、尝试。一切才刚刚开始!”

让邵勇们来宁的烦心事迎刃而解的,是南京团市委联合市委人才办、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等推出的宁青驿站南京青年人才驿站项目。按照“青年在哪里集聚,站点就建在哪里”的原则,优先在交通便利、青年集聚、方便青年求职的区域附近开展站点建设,协调统筹多家市属平台,从旗下运营的长租公寓、人才社区中动态提供了500套房源。

找寻“安家”的稳稳幸福感

“有的城市驿站只对应届毕业生开放,没想到南京的宁青驿站还能为毕业两年内的学生提供住宿。”李丹笑着说,申请上宁青驿站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2021年6月,李丹顺利拿到安徽一所高校的法律硕士学位。身边的同学大多专业对口就业,留在了在校期间实习过的律所。她坚定选择重返南京,意味着将一切过往归零。“在我眼里,南京是个内外兼修的城市,底蕴厚重又充满情怀,这里的一切都是我所向往的。”

最初的规划是瞄准“考公”“考编”。一切围绕备考转,为了维持租房等日常生活开销,李丹在南京找到一份行政实习岗的工作,不交社保,每月有5000元的收入,无需加班让她也有充足的时间看书。

“考公”“考编”人数逐年上升,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李丹将求职目光转向了南京的国企单位。通过层层笔试、面试,今年3月她顺利入职南京众彩果品市场安全生产管理员。

“找房子的事不用着急,可以先申请住一段时间宁青驿站。”在单位领导的及时提醒下,她选择了江宁青年人才驿站(安居瑾家珑熹台店)的免费住宿,这里紧邻南京地铁1号线。

宁青驿站为有意在南京就业创业的本科及以上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服务,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是来宁面试求职的大学生;二是求职成功但尚未落实住房的大学生。

“一会儿咱们再去D区看看商户消防设施配备的情况……”3月31日一大早,南京众彩果品市场安全生产管理员李丹便来到市场,她时走时停,或细细查看商户灭火器是否过期,或检查接线板插座有无损坏的情况。从消防到用电再到易燃易爆物品,李丹认真地做着记录,与商户亲切沟通叮嘱,避免安全隐患发生。市场分为A、D两个区,巡视一趟要花上近2小时,李丹早上巡查一遍,午间或傍晚还要再巡查一遍。

面对繁琐的工作,她并不觉得枯燥辛苦。“能在南京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已经知足了,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李丹说,尽管目前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多,但这座城市待她“不薄”。前期参加求职面试时,她在“我的南京”App上成功申请了外地来宁高校毕业生一次性面试补贴1000元。眼下,她也正在准备南京市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申请材料。硕士研究生一个月800元的补贴,又让她对这座城市的爱“多了一分”。

散落在全市各处的13家宁青驿站,“标配”是一间窗明几净的自修室。看着一群埋头啃书的同龄人,李丹笑言自己“上岸”。正在申请入住的应届毕业生何勇,则满心期待住进驿站能有“好运”眷顾。

毕业于电子竞技专业,身边的同学忙着向各类游戏公司投简历,何勇的想法却很坚定:“不想离开家乡。考编‘上岸’后的工作会让人更有安全感。”去年10月开始备考的何勇买了很多教材,厚厚的书本上记满了各种颜色的笔记,平常空闲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复习。

“今天算正常发挥啦!”4月1日中午,何勇走出了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刚结束的南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是他参加的第三场“考编”笔试。他选择的一个岗位有600多人竞争。接下来,他要在宁青驿站住上一阵,等待好消息以及“下一个机会”。

勇敢地拥抱“不确定性”

“你好,我想报名参加明天的活动,去现场听听大家的创业项目分享。”3月28日下午,当看到宁青驿站“建邺新青年”微信群里分享的“青创·下午茶”活动链接,来自湖南的24岁男生刘坤第一时间报名。

“青创·下午茶”系列活动由共青团南京市委推出,旨在为南京青年创业者打造赋能平台,让青年的思想在交流中凝聚共识,这是宁青驿站之外,一个更加活跃的场域。

3月29日下午3点,第六期“青创·下午茶”准时开讲,南京各高校青年代表汇聚在苏青创业园,分享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心得体会。“我来参加活动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各位选手的项目,看看能否有合作空间。”刘坤告诉记者。

与众多住在宁青驿站忙求职的青年不同。刘坤在这里酝酿着自己的创业计划。2021年毕业后顺利入职连云港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岗,从湖南老家来到了江苏。

别人眼中稳定可靠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安顿下来,创业的想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南京也成了他创业的意向城市。刘坤认为,南京是一座能让年轻人发光发亮的城市,适合年轻人打拼奋斗。

通过网络,刘坤结识了另外三位在南京的创业伙伴。2月27日成功入住建邺区宁青驿站,这里也成为他来南京的第一个“歇脚点”,也是全新计划的起始点。

与合伙人见面一拍即合。刘坤拿出工作一年积攒下的积蓄,在南京开启了创业之旅。开张一个多月,初战告捷。打开外卖APP,这家主打轻食沙拉的小店月售2000多单,已经位列区域人气榜第3名。

“轻食项目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热度很高,但南京市场尚未成型,我们看中的就是南京市民的消费能力,并且高校多,年轻人懂生活。”刘坤透露,除了外卖平台,目前已有两家健身房与他们展开加盟合作。眼下,他们正计划在南京新开设两家线下门店。

“非接触雷达情绪检测仪能辅助审讯人员实时判断情绪,快速破案。”“新型高效节能混合励磁电机系统首创转子磁分路原理,打破传统定子轴向励磁的定式。”……听完参赛选手“高大上”的分享,刘坤稍显失落。“大家分享的项目与我创业的品类关联度不高。”但他在现场仍然加了好几位选手的微信,他笑着说,虽然项目不同,但是创业的理念是共通的,遇到具体问题再向大家请教。

精心比选中的“落脚地”

“明天就要退房了,还真有点儿舍不得离开。”3月31日下午,宋虹在房间收拾着行李。过去14天,宁青驿站浦口青年人才驿站也成了她在南京的第一个“家”。

“当我来到入住的房间,这里的一切简直超出了我的期待,大到家用电器,小到牙膏、垃圾袋,从细节就能看出驿站的用心。”宋虹笑着说,第一天入住时,还忍不住拿出手机和家人视频,向他们“显摆”在南京最新的收获。

这个性格外向的大连姑娘说,和大学男友双向奔赴选择南京,让校园恋情在这里落地生根,经过了“精密”周全的计算。从大连飞南京一个多小时,从男友家乡阜阳高铁来南京2个小时,这个中间点是最好的选择。

“这次来南京前我就收到了5家企业的面试邀请,这两周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宋虹说,南京这座城市的气质吸引着她。2018年,第一次来南京旅游,这里古老的城墙、明艳的秦淮河都让她记忆深刻,以后,一年一游南京成了“必修课”。

这两周的“深度游”更坚定了她扎根于此的决心,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善意让她为之动容。“两次考研失利,错过了很多机会。面试时坦诚以待,企业都没有因此否定我的能力,每一家都给了我Offer。”宋虹说,经过认真思考,她选择加入一家电子商务企业。

搬离驿站,宋虹也落实好了新的住处,距离新入职公司2公里外的侨谊东苑。从实习期的日薪100元,到试用期的月薪7000元,男友也顺利敲定了南京某家会计事务所的职位。“在南京,我们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毕业两年内,可以申请每月600元的租房补贴,我们在一起能有1200元,生活的压力着实减轻了不少。”

“这次求职前,我其实列选了好几个同类城市,但从各类招聘软件上可以看到,同类型的岗位,南京的平均月薪比其他城市高出1500元左右,并且无论是招聘的企业数量还是岗位的需求量,都有明显优势。”来自湖北鄂州的硕士研究生李成说,对于南京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社交App。

2021年6月从中央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入职于武汉一家银行。半年后,她辞去了这份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工作时常需要加班,会让自己失去该有的生活节奏。我觉得年轻人在工作之余,也应该有时间去体会生活。”

如今,她以社招的身份加入求职大潮,显得“游刃有余”。“海投是我这次求职的总策略,目前已经在网上投出了近800份简历。住在驿站的第一周,主要用来面试我的保底企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建立我对南京更深层次的认识。住在驿站的第二周,我将向目标企业发起‘总攻’,争取拿下心仪的公司。”

“刚好学校旁边就有一家驿站,我尝试申请了一下,没想到吃个午饭的时间就收到了‘宁青驿站欢迎您入住’的消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90后海归孙熙甫出生在威海、成长在北京、户口在海口,先后在美国和澳洲留学11年,却选择了在南京工作。

为何落脚南京?是他被亲朋反复问起的话题,答案的关键词里就有宁青驿站——这里有归家般的温暖。孙熙甫说,离家多年,妈妈常念叨“希望你学习工作能有声有色,家庭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如今,漫步南京的街头巷尾,熙熙攘攘的人流,人文氤氲的书店,大快朵颐的餐厅……“南京独特的烟火气和满满的归属感让我沉醉,以致让我感觉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异乡人,而是原本就属于这里。”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仇惠栋 徐晋

给青年更好的空间

走进一家“宁青驿站”,公共活动区的留言墙上,贴满了青年来宁之初体验的文字和活动交流照片。将这里作为奔赴南京“第一站”、和南京的第一个“照面”,其间数天的经历将成为更多新南京人的美好回忆。

闲聊中,有工作人员笑着爆料:“其实,偶尔也会收到12345工单哦。”——有年轻朋友住了之后会“吐槽”条件还不够好。这份“挑剔”让他们略有委屈,但又很快释然。

年轻人正从驿站感知城市的温度和态度,城市也可以从驿站捕捉年轻人的活力和情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这一数据传达的压力,从驿站青年们“早出晚归”的奔波中可见一斑。

无论是随心邂逅,还是笃定选择一座城市,对于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而言,其间不乏试错、遇挫,惊喜与落差,不知哪个会先来。但这些都没太大关系,正因为年轻,无论是执着“考编”上岸,还是果断辞职创业,抑或换个城市重新开始,他们拥有无数的可能性。

和汹涌的“毕业求职大潮”相伴而行的,是各大城市新一轮的“抢人大战”。求职补贴、租房补贴、免费住宿等一系列举措正从各家比拼的亮点,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标配”,各种细节也开始“卷”起来……

“驿站不光针对应届生,还给往届生发福利,南京这座城市够大气!” “刷关于网红南京的帖子,在评论区辨别真假,感觉这里的城市气质和我比较搭。” “成功把面试‘拖到’下班时间,公司员工准点下班的状态让我放心。”……在被选择的过程中,这一届年轻人也在悉心“挑剔”城市和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南京把“宁青驿站”建设列入了今年“南京十大类49件民生实事项目”中。除了精心打造这一青年落脚“第一站”之外,为青年办实事还有——拓展就业渠道,挖掘优质岗位,组织面向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线上线下招聘会1000场次;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载体建设,做好优秀创业项目遴选资助,支持大学生创业4500人……

对于一座志存高远的城市而言,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发展空间,给更多青年人以机会,就是给自己以机会。让人欣喜的是,“宁青驿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忱拥抱青年,努力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青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仇惠栋

南京团市委供图

编辑: 周晓雨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