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到智能分类回收箱的废纸箱、塑料瓶去哪了?| 申晨间

投到智能分类回收箱的废纸箱、塑料瓶去哪了?| 申晨间

首页模拟经营输送带拾荒狂更新时间:2024-05-01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吴艺璇 荣思嘉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成了上海这座城市最热的流行词,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分类标准,早已镌刻在市民的心中,逐渐内化成行动的自觉。

“垃圾分类”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在“互联网 ”的加持下,还催生了在垃圾里寻宝的新型经济业态——智能分类回收业务:居民在小区里只需拿手机扫一扫,就能把废纸箱、塑料瓶等可回收物投入智能分类回收箱,换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这些被投入智能分类回收箱的可回收物究竟去了哪里?会被循环再利用吗?

01

扫二维码自助卖“废品”

扫描二维码,点击“开始投递”,随着智能分类回收箱发出“叽”的一声,机械仓门缓缓向内打开。27岁的宝山区居民小赖把攒了半个多月的纸箱、饮料瓶,投进了这台黄色机器里,点击“完成投递”,仓门慢慢合上,机器上的屏幕显示:3.99公斤,获得积分479。

小时候,小赖经常看到奶奶和挑着扁担的废品回收者讨价还价,卖了废品之后,奶奶就会带她去小店里挑选她最想吃的零食。小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像奶奶一样,去卖废品,而这一切都源于小区有了智能分类回收箱。

智能分类回收箱的统计数据显示,小赖目前已累计减少碳排量达到111.36公斤。

据小赖介绍,以“爱分类爱回收”为例,在平台获取100积分=1元,满3000积分后可通过平台提现,平台每月都会统计“环保账单”,并计入小区排名,每次投递都会影响名次。

和小赖比起来,35岁的黄女士不仅自己通过智能回收箱卖废品,还发动全家一起参与,“赚点小钱,一年可以提现100多元。”

在黄女士的带领下,家里老人也用上了这个新潮的回收方式。他们只需要在机器上输入黄女士的手机号,就可以投递了。

“爱分类爱回收”提供的数据显示,使用智能回收箱的用户中,像小赖、黄女士这样,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主动参与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工作,其中40岁以下的占到35%-40%。

作为智能分类回收箱的“忠粉”,小赖和黄女士也有头疼的时候。有时,她们带着一箩筐可回收物,来到智能分类回收箱旁,却发现机器已满,不能投递。这种情况在周末、节假日等投递高峰期经常会遇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专门在微信小程序上订阅通知,待清理人员清运完之后,再将打包好的可回收物,送往智能分类回收箱。

02

“吃”进去的东西去哪了?

“乾泽园一期的柜子满仓了”。6月30日下午3点半,陈师傅看到手机上弹出了提示,提醒他该去清理满仓的智能分类回收箱了。

陈师傅“接单”后,骑着电瓶车赶往乾泽园一期,将智能分类回收箱里“满载”的清运袋拿出,再将空的清运袋放入机器里。

陈师傅是负责换清运袋的人,朱师傅则是负责清运的人。

与陈师傅一样,朱师傅接到手机推送的“任务清单”,会显示小区的名字、地址以及满仓时间,“基本上20分钟之内就可以把垃圾运出小区,等我这辆面包车装满了,就把这些运往中转站。”

陈师傅和朱师傅搭档,“包干”了上大路周边十几个小区的20多台智能分类回收箱,看着数量不大,但每天处理的垃圾量却十分惊人。

朱师傅算了一笔账,面包车每一次大概可以装20个满载的清运袋,每个清运袋平均是20公斤左右,他每天基本要运送六七车。也就是说,这十几个小区每天通过智能分类回收箱处理的可回收物就达到了2.4吨-2.8吨,要是遇上周末、假期、购物节,数量还要增加大概1.5倍。

朱师傅所说的中转站,位于锦秋路,全称是“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两网融合中转站”。在这里,每一个清运袋都会经历称重、入库扫码、出库扫码等一系列流程。出库前,工作人员会为它们逐一贴上“二维码”,至此它们便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清运袋被运到这里。

03

细分为25个不同品类

这些有了“身份证”的清运袋不会在中转站停留过久,很快就会被一辆中型集卡运走,送往垃圾处理中心,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大仓”。

据朱师傅介绍,“爱分类爱回收”在宝山区罗店和杨浦区民星路上各有一个垃圾处理中心,日均处理量分别可达230吨。

近日,记者来到杨浦区民星路上这处占地近5400平方米的垃圾处理中心。厂房里虽然堆满了各式垃圾,却没有想象中的杂乱和异味,取而代之的是各司其职的精细化作业。

垃圾到达操作间之后,会有叉车将垃圾运到传送带附近,然后由工人将每个清运袋打开,把垃圾投放到大坑中,由传送带运输到分拣的流水线工作台上。

工作台距离地面5米左右,下方是25个不同品类的坑位:衣服、纸板、硬塑料、塑料瓶(PET瓶)、大号塑料瓶(HDPE)……各式各样的可回收物被分门别类地堆放着,流水线上的工人每人负责1-2个坑位,将操作台上不同的垃圾分拣出来,投入到对应的坑位里。

除了可回收物之外,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居民错投错放的其他垃圾,或是再利用价值很低的垃圾。这一部分就会顺着流水线“走到最后”,落进一个单独的回收大桶,最后按照干垃圾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这一部分的垃圾约占总回收量的1.5%-2%。

一名操作工人说,操作台上的每个坑位顺序也是有讲究的。“经过反复尝试,工人会先挑体积大的和占比多的品类。先把上面大的东西拿掉后,下面小的东西才能拿出来。先把最多的拿掉,然后再慢慢挑其它的”。分拣中心运营主管颜崇雷说,衣服和纸板占比最大,衣服占20%-30%左右,纸板也能达到30%左右,因此,排在最前面的两个坑位就是投放衣服和纸板的。

04

打包分门别类再利用

在垃圾处理操作间,有一台压缩打包机器。颜崇雷介绍,所有分拣好的垃圾在这块区域打包压块后,会送到隔壁的成品仓库暂存。

成品仓库用于堆放处理过的可回收物,在这里,报纸、纸箱、牛奶盒、废铜烂铁、塑料罐等,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可回收物,都被打包压缩成高低不等的大立方块。

“现在出厂的,是我们通过热处理或者冷处理的工艺进行压缩的纸盒,下游企业会找我们收这些可回收物做原材料,降级利用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链”。

颜崇雷指着一辆驶出厂区的货运车说,每天打包压缩成大方块的可回收物被分门别类地运出厂区,运向不同的下游企业:废纸运向纸厂,可以循环制成再生纸;织物运向出口公司、地毯公司、再生棉公司;金属制品运向了铝厂、钢厂、铁厂……

考虑到可回收物总是以原材料的方式被利用,为了提高市民对于再生利用的参与感,不少智能回收企业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再生利用产品,向用户展示,甚至送给用户:比如,一个洗发水瓶可以做8个环保袋、4个塑料瓶就能做成伞面……

“看到资源再利用的东西变成了实物,用户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爱分类爱回收”CEO陈静晔说,从居民投递到进入回收处理的终点站,最快只需要一天时间,互联网和大数据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7月6日,在“爱分类爱回收”的公司所在地,一块屏幕正显示着杨浦区的回收数据。屏幕地图上有1126个网点忽明忽暗,每当有居民投递一次,屏幕上就会立刻跳出投递点和投递重量等信息。

截至12:30,当天已有4275次投递,投递量共计11512公斤。

05

纯度决定“废品”价值

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显示,有超过2600家企业与“智能垃圾分类”相关。

在上海范围内,“爱分类爱回收”“小松鼠”“猫先生”“阿拉环保” 等一批企业在各区投放机器,抢占可回收市场。虽然模式上有一定区别,但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废玻璃、废泡沫、废纺织品、废木料、织物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出路问题。

以往,以“摇铃铛”为标志的个体“收废大军”,往往只回收纸板箱、报纸等高价值可回收物,但对废玻璃、废泡沫、废纺织品、废木料、织物等再生利用价值较小的废品,往往选择拒收。

一名业内人士指出,可回收垃圾的品类分得越细,后期售价就越高。但是,仅仅是塑料一个种类就能细分出三四十种品类。如何安排分类,具体分到多细,从哪个步骤开始分类,成了“垃圾生意”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

对此,不同企业给出了不同的方案。为了节省后续分拣成本,“小松鼠”和“阿拉环保”让居民分品类进行投递,相应的回收价格也一目了然。

考虑到机器占地大小、用户便利程度以及运输成本等问题,“爱分类爱回收” 选择了不需要前端分类,用户可将8大类可回收物混投进回收箱。

不同的分类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分类价格。

记者走访了解到,“爱分类爱回收”的纸类、塑料、金属类可回收物的回收价为1.2元/公斤,织物及其他可回收物为0.5元/公斤。“小松鼠”的回收价格则根据六种门类细分:金属0.3元/公斤、纺织物0.15元/公斤、塑料0.3元/公斤、纸类0.4元/公斤、饮料瓶0.02元/个,玻璃瓶则作为公益回收。“阿拉环保”分为四类,废旧衣物和纸张分别为0.2元/公斤、0.7元/公斤,饮料瓶和电子废弃物分别为0.03元/个、0.05元/公斤。

业内人士直言,提升可回收垃圾的“纯度”和“价值”,是这场“垃圾生意”能否可持续的关键,此外还需要一定的规模效应,“规模一定要有,没有规模,前期的硬件投入便没办法分担,也就没有办法形成闭环。”

06

能否盈利决定能走多远

“归根结底,智能回收生意市场化模式的核心是能否盈利,这种模式的盈利点在哪,成本又该如何降低,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陈红敏指出,从长远看,这类提供智能分类回收服务的企业能否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模式能走多远。

在陈红敏看来,在现有垃圾分类回收场景下,如纸板箱、报纸等高价值的可回收物,原本就不缺人收,而类似企业的入局,更应当解决的是对废玻璃、废泡沫、废纺织品、废木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问题。企业要清楚自己所替代的是原有的拾荒者及其背后的回收网络,还是有其他的功能延伸和价值创造?如果无法厘清这个问题,这种模式想要走远仍有一定难度。

陈红敏同时对垃圾分类市场化未来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目前,很多可回收物的再利用过程是有污染的,很多地方的可回收物都是异地处置,对可回收物的最终流向缺少真正的监管。”她认为,目前看来资源化再利用产品也需要加强信息透明化,以进一步推动政策加持,“比如推动对某些产品中再生资源使用比例的规定等,甚至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联系起来,以促进回收和再利用的有效循环。”

另一名业内人士也直言,如果不能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很有可能烧钱过后,就会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纵观目前的智能分类回收行业,不少企业采取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在某一区域打开市场,但劣势恰恰也在于这种模式往往只是集中在某一地区,很难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规模效应。此外,对于场景开拓而言,目前智能分类回收更多集中在社区、学校,商超、办公楼宇、产业园区等依然推广很慢。智能回收生意的前景很光明,但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